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4例,同时收集同期未发生腹膜炎的患者83例,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1)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肠道感染12例(35.29%)和换液操作不规范9例(26.47%)。(2)腹透液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20例(58.82%),革兰阴性杆菌13例(38.24%),真菌1例(2.94%)。其中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而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对头孢唑林敏感性7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敏感性为8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3个:透析龄[OR=1.106,95%CI(1.027,1.192),P=0.008]、总蛋白水平[OR=20.720,95%CI(1.954,219.728),P=0.012]和血钙水平[OR=113.847,95%CI(9.012,1438.214),P0.001]。(4)每例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头孢唑林联合头孢他啶治疗,然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总治愈率为91.18%。结论 (1)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腹泻和操作不规范;(2)透析龄长、总蛋白和血钙水平降低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中心腹膜炎患者多数预后良好,极少数需要拔管才可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辣木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中总黄酮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L9(34)优选辣木籽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通过正交试验选出辣木籽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提取2次,乙醇浓度70%,溶剂量10倍,时间3 min。此条件下浸膏中总黄酮的转移率为93. 89%。结论:该提取工艺总黄酮转移率高,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造模方法进行改进并检测IL-10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2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DM组,n=24),DM组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DM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0周、4周、8周、12周检测血糖、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别,应用免疫组化检测IL-10水平的表达。结果DM组大鼠造模成功率为75%,出现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症状,至12周时,DM组大鼠平均体质量为(478.0±79.1)g,明显低于NC组(650.0±26.9)g;DM组大鼠血糖在造模成功后0周血糖(25.6±5.3)mmol/L显著高于NC组(5.2±0.2)mmol/L,直至实验结束发现血糖仍维持在(23.0±5.5)mmol/L;DM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在8周、12周分别为(39.0±18.6)mg/g、(77.0±12.3)mg/g,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15.1±5.4)mg/g、(15.8±7.0)mg/g;光镜观察DM组大鼠0周即出现肾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第12周出现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C组各期IL-10表达量均较DM组高。结论高糖高脂联合小剂量STZ建立DKD模型,在12周时肾脏才出现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等病理改变,而不能单纯应用尾静脉血糖≥16.7 mmol/L判断DKD造模成功,肾组织IL-10表达降低进一步论证IL-10参与DKD发病并有可能作为DKD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性别差异、残留症状与治疗时间和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ICD-10抑郁发作或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患者1503例(男性559例,女性944例),此次抑郁发作已治疗8~12周,应用抑郁症状快速评定量表(QIDS)评估分为残留症状组(n=733)和无残留症状组(n=770),比较残留症状与治疗时间(8~12周)、药物治疗(单种抗抑郁药物治疗、联合治疗)之间的性别差异。结果:男性残留症状总分、感觉沮丧、反应迟钝得分高于女性,夜间睡眠得分低于女性(均P 0. 05)。治疗11周男性的残留症状数目多于女性;随治疗时间增加,女性残留症状数目减少(P 0. 05),残留症状轻度比例高于中度及以上(P 0. 05)。使用单种抗抑郁药物治疗,男性残留症状中度及以上比例高于女性(P 0. 05);女性联合两种及以上抗抑郁药物残留症状中度及以上所占比例高于使用单种抗抑郁药物(P 0. 05)。结论: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治疗时间和治疗方式对残留症状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瘦素作为一种食欲调节因子,通过下丘脑的代谢调节中枢来调控人体新陈代谢的速率;瘦素受体在下丘脑的弓状核、腹内侧核等核团上高度表达,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瘦素及其受体通过多个系统对酒依赖的发病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就近年来瘦素与酒依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酒依赖的诊断、治疗以及复发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灵敏的人白介素-10(IL-10)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比较白介素10在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取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RNA标本,主要从模板浓度、引物筛选两方面进行探索,建立稳定、灵敏的实验方法;将建立的实验方法用于比较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组中血液白介素10的表达差异。结果①将475ng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模板进行稀释,当模板浓度稀释范围在10~3倍以内,扩增引物为F:5’-GTGATGCCCCAAGCTGAGA-3’,R:5’-CACGGCCTTGCTCTTGTTTT-3’时可以获得白介素10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最佳条件。②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0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糖尿病肾病组16.21±1.84 vs对照组14.39±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9,P0.01)。结论该研究建立了检测白介素10的稳定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应用该检测方法发现,白介素10在糖尿病肾病组中的表达明显下降,为白介素10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功能研究和临床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太原市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太原市955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明显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1.1%,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差,高年级学生特别是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低年级差。结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引起足够关注。须针对不同群体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癌性疼痛是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而导致的一种独立的疾病,是肿瘤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因此,及早控制癌痛,让患者更多身心获益,是医生的责任。虽然针对癌性疼痛的治疗从未间断,但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我国恶性肿瘤患者有近80%的癌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阿片类镇痛药为基础,但是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耐药性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能力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癌性疼痛的病因、病机、内治法及外治法四个方面阐述中医对癌性疼痛的诊疗近况,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癌痛探寻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栀子降尿酸有效部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确定栀子降尿酸作用有效部位.方法: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得到4个部位,分别为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液部位,采用氧嗪酸钾盐诱导的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栀子总提物和4个部位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结果:栀子总提物组、乙酸乙酯组和水组具有较好的降尿酸作用,栀子总提物组、石油醚组和水组能够较好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栀子总提取物和各部位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栀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和水液部位为降尿酸活性部位,其降尿酸作用部分机制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梅花鹿鹿茸总蛋白提取物(SVPr)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120只Sprague Dawley大鼠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低剂量SVPr组、中剂量SVPr组、高剂量SVPr组,每组20只。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低剂量SVPr组、中剂量SVPr组、高剂量SVPr组大鼠造模前禁食12 h,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1制备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二甲双胍组大鼠给予二甲双胍500 mg·kg-1·d-1灌胃,低剂量SVPr组、中剂量SVPr组、高剂量SVPr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质量浓度为1.47、2.94、4.41 g·L-1的SVPr溶液0.1 mL,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给药4周。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糖、24 h尿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活性氧(ROS)、核因子-κB (NF-κB)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