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钙粘附蛋白-E( 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和10例相应患者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与肿瘤临床分期(rs=-0.488, P=0.001)、分化程度(rs=-0.346, P=0.045)、浸润深度(rs=-0.468, P=0.002)及淋巴结转移(rs=-0.471, P=0.002)呈明显负相关;与肿瘤体积、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并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χ2=14.90, P=0.000 1.结论:E-cadherin可作为检测肿瘤早期发生,预测转移潜能及预后状况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i)下调赖氨酸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表达对人肺癌细胞95D乏氧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针对人LOX基因的小于扰RNA(LOX siRNA)转染常氧(19%O2)95D细胞,24h后将细胞蚩乏氧(0.5%O2)培养箱孵育,乏氧24h后采用实时PCR检测细胞LOX mRNA和Snail mRNA表达,Western blot技术评价Src、磷酸化Src(P-Src Y418)和Snail蛋白表达,Transwell小空评价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常氧95D细胞比较,乏氧引起细胞LOX mRNA表达和细胞侵袭能力分别增加14倍和2.12倍。与对照siRNA组比较,LOX siRNA转染使乏氧细胞LOX mRNA表达下降70%~75%,侵袭能力下降约30%,P—Src Y418和Snail蛋白表达降低约40%(P〈0.05),但不影响Src蛋白表达和Snail mRNA水平(P〉0.05)。结论LOX表达下调降低人肺癌细胞乏氧侵袭与减少Src活化和Snail蛋白表达有关,为LOX成为防治肺癌乏氧转移的潜在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nail、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钙黏素(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Snail、HIF-1α、E-cadherin蛋白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Snail、HIF-1α及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59.7%和54.8%,癌旁组织分别为15%、10%和100%。三种蛋白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和HIF-1α表达升高及E-cadherin降低与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和Snail表达均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但HIF-1α和Snail表达未显示相关性(P>0.05)。结论 Snail和HIF-1α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降低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Snail、HIF-1α和E-cadherin检测有助于评估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鼠抗人D2-40单克隆抗体(简称D2-40)对肝细胞癌(HCC)组织、癌边缘组织及癌以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记录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探讨肝细胞癌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MLVD与肝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及其与上皮一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02—2011-11山东省肿瘤医院62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两步法检测Twist、EMT表型分子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Twist阳性表达率为64.5%(40/62),癌旁组织为5.0%(1/20),X2=21.426,P〈0.001;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54.8%(34/62),癌旁组织为100.0%(20/20)X2=13.716,P〈0.001;癌组织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为51.6%(32/62),癌旁组织为10.0%(2/20),X2=8.697,P=0.003。Twist表达增加与NSCLC分化程度(X2=6.282,P=0.043)、淋巴结转移(X2=11.806,P=0.001)和临床分期(X2=6.277,P=0.017)有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wist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70,P〈0.001;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429,P=0.001。结论:Twist高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转移和EMT有关,Twist检测有助于肺癌评估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48岁。因上腹部疼痛 1个月 ,加重 10天于 1999年 9月 16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皮肤粘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大 ,腹平软 ,上腹偏右侧轻压痛 ,无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及 ,腹水征阴性。辅助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见胃窦部小弯侧直径 3 0cm的充盈缺损 ;B超探及子宫体右侧6 4cm× 5 0cm的低回声不均质光团 ,边界清 ,规则 ;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小弯侧可见大小为 4 0cm× 3 0cm的溃疡型肿物 ,质脆硬 ,蠕动差 ,幽门变形。术前诊断 :胃窦癌 ,子宫肌瘤。于1999年 9月 2 6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性切除 …  相似文献   
8.
43例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43例食管BSCC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SCC由类似于鳞状上皮基底细胞样的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状、小梁状、假腺样或筛状结构,巢周边瘤细胞常呈栅栏状排列,巢中央可见粉刺样坏死。24例(55.8%)与普通鳞癌或腺鳞癌并存,11例(25.6%)出现局灶鳞化,28例(65.1%)见到脉管内癌栓。免疫组化染色CKpan、AE1、AE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p53、Ki-67、PCNA呈中至强阳性表达,Syn、CgA分别有1例呈弱阳性,S-100蛋白、SMA、CEA均为阴性。结论BSCC是食管一种少见的鳞状细胞癌变异型,具有独特的形态特点和明显的侵袭性行为,预后较差。免疫组化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NILE.CArG.HSV-TK重组腺病毒栽体Ad.HRE.CArG.HSV-TK联合放射对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PC-3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50 MOI重组腺病毒体外转导细胞,Real-timeRT-PCR检测TK基因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腺病毒转导联合放射对常氧(37℃,19%氧气,5%二氧化碳)和乏氧(37℃,0.5%氧气,5%二氧化碳)状态下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Annexin V-FITC染色).结果 50MOI腺病毒体外转导细胞48 h后,TK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乏氧和/或放射处理后TK mKNA表达增加更显著.腺病毒体外转导和/或联合射线照射后,细胞抑制率显著增加并可介导细胞凋亡(P<0.05).乏氧处理时上述效应更明显.结论 腺病毒栽体联合放射可显著抑制体外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为前列腺癌进一步的基因-放射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诺维本对兔耳缘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损伤的影响,为临床采用适合的诺维本滴注浓度提供依据。方法将36只兔随机分成A、B、C三组,均于其双耳耳缘静脉同时滴注诺维本溶液。A组左耳注射浓度0.2mg/ml、右耳0.4mg/ml;B组左耳注射浓度0.2mg/ml、右耳0.6mg/ml;C组左耳注射浓度0.4mg/ml、右耳0.6mg/ml。均用输液泵控制滴速40gtt/min,输液时间3min。分别于滴注8h、24h、48h观察双耳外观后,切取兔耳缘静脉及其周围组织.常规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兔耳缘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结果滴注不同浓度的诺维本8h时兔耳缘静脉及周围组织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h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48h时,0.2mg/ml、0.4mg/ml浓度的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0.6mg/ml浓度评分显著高于0.2mg/ml及0.4mg/ml(均P〈0.01);相同浓度不同时间段的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诺维本滴注浓度与血管壁组织损伤呈正比,浓度越高,血管壁及周围组织损伤越严重;诺维本滴注适宜浓度为≤O.4mg/ml,且每天应更换输液部位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