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阑尾炎的发病率较年长儿低 ,但由于病史不确切 ,症状不典型 ,常延误诊断与治疗 ,以致阑尾穿孔引起的腹膜炎、败血症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合并症与死亡率都相对的比年长儿高。本文就我院 1992 - 0 1~ 1998- 12收治的 10 2例婴幼儿阑尾炎进行分析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婴幼儿阑尾炎 10 2例 ,男 15例 ,女 37例。年龄最小 10d ,最大年龄 3 5岁。误诊 2 8例、占 2 5 % ,均为阑尾穿孔 ,误诊最短 3d ,最长 2 1d ,其中 18例经手术证实 ,9例经B型超声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或盆腔脓肿 ,死亡 1例 ,经尸解证实诊断。本组误诊为肠炎或菌痢 2 1例…  相似文献   
2.
例1男,5岁11个月,因"阵发性腹痛伴呕吐无便1 d"入院。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胃蠕动波,全腹软,右下腹部偏中有压痛;腹部X线立位平片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异物"。经与家长共同反复追问病史,患儿承认约在10 d前有磁铁吞入史,吞入的为可粘附临时车牌的强力磁铁,吞入个数说不清,将腹部X线正侧位片与实物仔细对照,确定为3枚磁铁吸附一体(图1)。一天后复查X线片,异物位置无变化,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于右下腹空肠、中位小肠及乙状结肠末端聚集并粘连,可触及金属异物位于此聚集肠管中,各肠管间炎性粘连,分离粘连肠管,见紧密吸附的磁铁已将夹在其间的肠壁及系膜压迫成坏死、菲薄、透明的薄膜样结构,其边缘已与正常组织大部分分离,造成肠壁圆形缺损(图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单孔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改良单孔疝针内环腹壁投影处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关闭内环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病例312例(459侧)的临床资料.经脐部5 mm Trocar置入30°观察镜,内环投影处以带双股闭合2-0慕丝线疝针先沿内环口内侧紧贴腹膜外分离潜行,于贴近精索血管处穿透腹膜进入腹腔,牵拉体外双股线,闭合端双线自疝针孔退出,将疝针缓慢回撤至针孔露出皮肤平面时停止,以一根单股1-0慕丝线穿过疝针针孔,再将疝针沿内环口外侧腹膜外潜行,从同一腹膜穿刺点进入腹腔,将带单线疝针穿过预置于腹腔内的圈套内,牵拉1-0慕丝线使其与疝针分离,牵拉双股2-0慕丝线,将后置入的单股1-0慕丝线线尾牵拉出体外,挤压排出阴囊内气体,收紧1-0慕丝线,体外打结埋置于腹膜外.结果 298例442侧通过此法完成手术;所有病例无手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穿刺点无明显疼痛,术后3d出院.术后随访5~29个月,尚未见疝复发或鞘膜积液病例,无穿刺点缝线反应及异物感.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单孔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经腹壁穿刺导入和牵出结扎线可保持在同一穿刺隧道,避免了因两次穿刺造成的较多结扎组织引起的术后疼痛和线结变松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 婴儿脑面血管瘤病又名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也称Sturper Werber Syndroml病,属少见病例,现将我院今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例1:女,9个月,足月顺产,家族中无同类疾病史。6个月会翻身,坐不稳。生后即发现右面部血管痣,逐渐扩大至左面部。于住院前2天左半身突然抽搐,4~5次/日,4~5分钟/次,可自行缓解。查体:智力低于同龄儿,右面部大面积血管痣,粉红色,稍隆起,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胃穿孔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急,病死拿高,本文就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男女之比2:豆,入院日龄最小2天,最大9天;病程最短1天,最长5天,体重最小1.8公斤,最大3.2公斤;异常生产史2例,其中早产1例,臀位1例。1.2临床表现本级6例中5例有呕吐,其中黄绿以液体4例,咖啡色液体2例,腹胀5例,呼吸困难2例,拒乳1例,发热2例,血便1例。体检:均有腹胀、肠鸡百消失,腹壁红肿1例,其中4例发生肺炎,消化道出血,硬肿症,中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以来近3年资料完整、诊断明确急性肠套叠600例,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从而找出小儿急性肠套叠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00例,实施空气灌肠586例,成功544例,失败42例,手术53例,无死亡病例,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总体成功率为92.83%。术中发现继发性肠套叠10例;患儿的年龄、血便的量、腹胀、X线下包块的形状、发病时间以及病理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肥胖、发热对肠套叠复位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年龄小、发病时间长、血便量大、腹胀、套叠位置深在等复位率低;回回结型肠套、形态呈分叶状不宜强行复位;全身状况差的患儿复位时需谨慎,低压力试行复位失败后尽早行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小肠脂肪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小肠良性肿瘤,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是源自小肠黏膜下或浆膜下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回肠,呈息肉样、结节状或浸润性生长。我们近期收治1例小肠脂肪瘤致不全肠梗阻,现报道如下:患儿,男,5岁,因"间断呕吐1年余"收住院。患儿入院前1年反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常自行缓解,间断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4个月,体重61 kg。因精神萎靡伴呕吐24 h、血便6h来本院就诊,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同心圆征及小肠扩张。诊断为急性肠套叠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入院后未行空气灌肠复位,在积极抢休克的同时予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淡黄色透明渗液,肠套叠类型为回回结型,予手法复位后肠管淤血较重、色泽发暗,经温生理盐水纱布包裹5 min后肠管淤血减轻、色泽变红润,确定无肠坏死。因休克未纠正、呼吸衰竭转入ICU病房。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膜后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腹膜后良性肿瘤。通常无特异性表现,往往有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时才就诊,误诊率较高。我们收治1例腹膜后淋巴管瘤伴破裂出血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急骤,病势凶猛,死亡率极高,1985~1995年我院共收治1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小于3d者2例,4~周者3例,7~30d者2冽.l~2个月者5例。7%在生后一个月内发病。8例入院既诊断为坏死性肠炎,5例接肺炎、消化不良、败血症先收入内科,后以坏死性肠炎转入外科。1.2发病因素与预后关系。1.ZI年龄与预后:l~3d发病者2例,死ti例,放弃1例;4~则发病者3例,死亡1例,7~30d发病者7例,死tZ例,放弃2例,1~2个月发病者5例,死亡2例。1.2.2体重与预后:1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