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钠素(BNP)与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203例CKD非透析患者与16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全血BNP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结果、心脏彩超结果及既往心血管疾病史的关系。 结果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M(范围):54.40(15.10~ 173.00) ng/L比9.35(7.35~15.00) ng/L,P <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BN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等呈正相关。存在颈动脉斑块、左室肥厚或既往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增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VMI、既往心血管事件均是影响BNP水平的独立因素。 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不全相关,提示BNP水平可作为一项评价CKD非透析患者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3.
B-型利钠肽是心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神经激素,具有利钠、扩血管、抑制RAAS系统,抑制ox-LDL介导的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从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能够作为一个独立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并能判断其预后及指导治疗.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高发及主要的死亡原因,检测BNP对CKD患者CVD的早期诊治、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无力性骨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常存在骨、矿物质代谢异常,即肾性骨病。肾性骨病传统意义上指与CKD相关的骨病,  相似文献   
5.
透析患者无力性骨病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均不同程度合并骨代谢异常,即肾性骨病。肾性骨营养不良主要包括高转运型肾性骨病、低转运型肾性骨病(骨软化、无力性骨病)和混合性骨病三种不同类型。其中,无力性骨病以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率低下和类骨质积聚减少为特征。目前尚无研究提示骨活检证实的无力性骨病是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天,一位65岁女性患者因纳差、恶心、头晕、双下肢水肿来我院就诊。检查结果提示,该患者有大量蛋白尿、贫血、血肌酐升高、血糖升高,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5期。据悉,该患者十余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此后一直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两年前,患者出现双下肢和晨起眼睑水肿、夜尿次数增多、血压升高等情况,但未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CKD)非透析患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情况,探讨其与CKD非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本组195例CKD非透析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早中期、中晚期2组,10名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KD非透析患者(包括亚组早中期、中晚期指标)及对照组FT3、FT4、T3、T4、TSH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及既往CVD史的关系。结果:CKD非透析患者的血FT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02±0.78)nmol/L比(4.62±0.59)nmol/L,P  相似文献   
8.
贫血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患者一旦发现贫血,一般会先去血液科就诊。其实,贫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涉及到临床的各个科室。慢性肾脏疾病就是引起贫血的常见原发病之一,但有时其症状、体征可以很隐蔽,易被误诊为单纯的血液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9.
袋鼠式护理在NICU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袋鼠式护理"最早起源于哥伦比亚,此举让早产儿不仅是体温得以维持,许多的临床问题如生命体征的稳定、体重增加、睡眠时间延长等,都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瘫痪与病灶同侧脑梗塞患者进行病因探讨。方法 对住院1566例脑梗塞患者中。筛选有同侧现象者19例进行临床分析。对侧头部未发现病灶原因。可能1.脑CT扫描距发病后时间较短;2.血管闭塞缓慢和/或有侧枝循环形成;3.梗塞灶直径(10mm:4.锥体束交叉不完全(生理变异),超过20%;5.岛叶第二运动区及第二感觉区梗塞等。结果 占同期住院脑梗塞者1.21%,占临床与CT不符者22.9%。有5例CT值(25Hu:9例CT值>25Hu,但其多位于非功能区。结论 14例CT已显示的病灶中,部分为陈旧灶,或虽为新病灶,但多位于非功区,若再合并使对侧脑部未能呈现病灶的某种因素,则出现瘫痪与病灶同侧的现象。5例为锥体束交叉生理变异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