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复合的细胞假体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合成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进行自组装,用透射电镜检测。将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与BMSCs复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alcein—AM/PI染色、CCK-8法、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黏附及向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IKVAV多肽可成功自组装成纳米纤维凝胶,其与BMSCs复合培养细胞生长良好,活细胞数达90%以上,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没有影响,可促进BMSCs的黏附,并在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提高神经元分化比例。结论BMSCs在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材料表面可良好的增殖及黏附,并可提高其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神经元的分化比例。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扩增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在体外扩增特性。方法:利用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系统富集CD34+细胞,在相同条件下与同批的单个核细胞(MNC)、CD34+和CD34-混和细胞进行对照培养,比较EPCs体外扩增效果。另外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传代培养对细胞分化、扩增动力学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细胞免疫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定性定量分析。结果:MNC培养、CD34+和CD34-细胞混和培养明显高于CD34+细胞单独培养EPCs扩增率(P<0.05),一旦细胞形成线索样结构行传代培养明显低于未传代的细胞凋亡(P<0.05)。VEGF对细胞凋亡(P>0.05)无明显影响,这些分化的EP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34、vWF、KDR、CD31阳性,并且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培养7d流式细胞检查CD34+、AC133分别占贴壁(AT)细胞的68.2%±6.3%(n=6)、57.2%±9.8%(n=6)。结论:MNC培养、CD34+和CD34-细胞混和培养提高了EPCs扩增率,早传代使凋亡率明显降低。VEGF对EPCs体外扩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damaged articularcartilage has only a limited ability to healitself. Tissueengineering represents a new alternative approach tocartilage repairing. However,a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acquire seed cells with good activity,especially thoseinflammatory factors which induce the degradation ofarticular cartilage in the pathology of trauma orosteoarthritis were still exited,the success of all ofthese techniques has been variable and limited in thatnone were able to restore…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DSA下捕捞体内断裂静脉港导管技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11例,采用DSA下经右侧股静脉介入法,使用不同规格的抓捕器及导管配合捕捞断裂导管。结果 11例静脉港体内断裂导管均成功经右侧股静脉取出,手术成功率100%。DSA下断裂导管取出耗时18~110 min,平均53.45 min,介入术中、术后未出现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DSA下经右侧经股静脉能及时捕捞断裂导管,快速解除断裂导管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创伤小,安全性高,避免了手术取出的创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体外无血清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含2%Utroser G的UltraCULTURE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扩增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表面标志,用以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诱导液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和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诱导后的神经细胞。结果经全反式维甲酸、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后的BMSCs表现为神经细胞形态特征,诱导后的细胞可存活14 d以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SE和GFAP均有阳性表达,前者阳性率为65.6%,后者阳性率为12.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在体外高效、稳定地诱导无血清培养的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件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黏附及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制备重组胶原矿化骨支架材料,将BMP-2活性多肽通过交联剂共价结合到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取第3代BMSCs接种到材料上,以未结合多肽的重组胶原矿化骨作为对照,采用MTT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增殖;沉淀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率;扣描电镜观察比较BMSCs在材料表面的生长形态;通过检测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观察BMSCs在材料表面的分化情况. 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旱多孔状;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证实BMP-2活性多肽成功共价结合到材料表面;BMP-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表面BMSCs的黏附和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SCs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MP-2活性多肽可以显著改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经BMP-2活性多肽修饰的重组胶原矿化骨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直接作用,为有效的结合这两种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加入MP培养12h、24h和48h后,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活性的影响,用Hoee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凋亡比率。结果:甲泼尼龙对体外培养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发生凋亡。结论:甲泼尼龙不利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不宜在进行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的同时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IKVAV多肽自组装纳米纤维促进PC12细胞的黏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细胞黏附性能是评价神经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的重要指标,拟对包含神经活性多肽片断的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在体外进行自组装,并且检测其对PC12细胞黏附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3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委托上海波泰生物科技公司合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进行纯化和分析。在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中加入稀盐酸降低pH值引发其自组装,用不同浓度的IKVAV自组装材料包被培养板,培养PC12细胞,检测IKVAV对PC12细胞黏附的影响结果:①当IKVAV自组装材料的密度为0.58-15.0μg/cm^2 。时,能明显增强PC12细胞黏附,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密度增加PC12细胞的黏附率升高。②在1h和3h各IKVAV密度组的细胞黏附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IKVAV能够促进PC12细胞黏附,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IKVAV促进PC12细胞黏附的作用迅速、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增殖及分化等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脊髓脱髓鞘疾病的髓鞘再生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吸附法原代培养大鼠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表面标志物A2B5及NG2;采用Alarm blue法检测其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并绘制生长曲线;诱导原代培养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向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并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成熟少突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MBP及GalC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吸附法可以对大鼠脊髓组织中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进行有效的分离纯化,分离获得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A2B5及NG2表达呈阳性,Alarm blue法检测结果显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诱导分化实验证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可以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并且MBP及GalC表达呈阳性.结论 采用免疫吸附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以及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