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大鼠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 flap,TRAM)移植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90只,建立TRAM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只,无需预处理过程,持续缺血4h后,恢复肌皮瓣血供;实验组分为8个亚组,每组10只,以微血管夹阻断腹壁下血管5min,再恢复血流5min,处理1次为sIPC5/5组,处理2次为bIPC5/5组,依次为sIPC5/10组(缺血5min/再灌注10min1次)、bIPC5/10组(缺血5min/再灌注10min2次)、sIPC10/5组(缺血10min/再灌注5min 1次)、bIPC 10/5组(缺血10min/再灌注5min2次)、sIPC10/10组(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1次)、bIPC10/10组(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2次),其余实验步骤与对照组相同;每组肌皮瓣恢复血供4h后,取3只处死取材,测定肌组织含水量及HE染色镜检观察骨骼肌组织结构,其余动物于术后第7天判断皮瓣成活情况,计算成活面积百分比。结果恢复血供12h后,各实验组肌皮瓣两侧边缘部分肿胀,色泽黯淡,较对照组肿胀范围小,程度轻;光镜下见各实验组肌纤维轻度肿胀,染色均一,肌纤维结构尚完整,胞核呈梭形,无明显肿胀。对照组肿胀明显,部分肌纤维断裂。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组织水含量明显减少(P〈0.001),皮瓣成活面积提高了2~3倍(P〈0.001)。两次预处理对肌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与相应的单次预处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可明显减轻大鼠TRAM再灌注损伤程度,其保护效应受缺血/再灌注时间、处理次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目前文献报道使用的5种不同方法制备的人源性同种异体去细胞外周神经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优劣,以确定可供临床使用的标准的制备流程.方法 将人源性神经按5种不同方法进行化学萃取,制备的外周神经支架材料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S-100、Col I)和透射电镜、氮含量测定等检测,观察5种方法去除许旺细胞、髓鞘和轴突等抗原成分以及基底膜保存完好的情况.结果 分别萃取2次持续24 h组神经的HE染色显示去除细胞和轴突彻底,纵切片上未见任何细胞,红染的神经内膜呈波浪状纵形排列,轴突、髓鞘结构消失而形成管柱状空隙;S-100染色呈阴性;Col I染色结果可以看出其结构呈松散不规则的棕黄色结构,而其它处理组则结构相对整齐的纵向带状结构.透射电镜显示该组与各处理之间髓鞘去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氮含量测定显示该组蛋白含量比值最低.结论 使用Triton X-100处理24 h再分别脱氧胆酸钠24 h持续萃取2次,可作为供临床使用的制备人源性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材料的标准流程.  相似文献   
3.
臂丛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life on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atients in crosssectional study method and acquire related data. To analysis the effect factors and try to study on the methods 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se patient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hat measures quality of life of the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atients in China. Methods Research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Bref (WHOQOL-BREF) and the 5-items version of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 (IIEF-5) for male.Data were typed into computer and analyzed with SPSS version 13.0. Correlations between domain scores and hospital stay, age, and family monthly income variables were analyzed with Spearman non-parame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Fifty-one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se patients in physical,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domains were 11.47 ± 2.36, 12.37 ± 2.28 and 11.62 ± 2.22, respectively.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 groups in national studies which were 15.8 ± 2.9, 14.3 ±2.5 and 13.2 ± 2.4 (P < 0.01 ). The average score of IIEF-5 was ( 17.83 ± 4.65),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al score of 22 (P < 0.01 ).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among physical domain and age(P < 0.05),family monthly income (P < 0.05) and IIEF-5 score(P < 0.01). Psychological domain also h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IIEF-5 score (P < 0.05) and so does environment domain with family monthly income (P <0.05). Conclusion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atients showed a reduction in quality of life scores. Even though the physical aspect was the most affected,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al domains and erectile function remained far from the ideal conditions expected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effect factors are complex and there still remain much work to do.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联合尺神经束支和臂丛外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臂丛损伤6例,其中单纯上干损伤4例;上中干为主,合并下干部分损伤2例.伤后平均2.8个月接受手术.术式包括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膈神经或者副神经斜方肌支转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肌支.用肱二头肌、岗上肌和三角肌肌力,肩外展和上举角度,尺神经功能损失等指标对手术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6例中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肱二头肌均在术后3~4个月开始恢复肌力.随访时间18个月以上的4例屈肘M_4~+~M_5;随访时间4个月的1例屈肘M_3~+.其中3例行外展功能重建,单用膈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臂可上举至180°,外展肌力M_4~+;联合副神经和肱三头肌长头肌支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90°,肌力M_4~-;单用副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80°,肌力M_3~+.3例手部握持力与术前相同,2例增强.4例手部尺神经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1例小指掌侧皮肤感觉减退,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结论 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修复肱二头肌支可以有效的恢复臂丛损伤后屈肘功能;用膈神经修复肩胛上神经可能取得更好的肩外展和上举效果;本组臂丛下干部分损伤的病例受伤均在3个月内,采用此术式同样恢复了肱二头肌功能,未加重原有的手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目前文献报道使用的5种不同方法制备的人源性同种异体去细胞外周神经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优劣,以确定可供临床使用的标准的制备流程.方法 将人源性神经按5种不同方法进行化学萃取,制备的外周神经支架材料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S-100、Col I)和透射电镜、氮含量测定等检测,观察5种方法去除许旺细胞、髓鞘和轴突等抗原成分以及基底膜保存完好的情况.结果 分别萃取2次持续24 h组神经的HE染色显示去除细胞和轴突彻底,纵切片上未见任何细胞,红染的神经内膜呈波浪状纵形排列,轴突、髓鞘结构消失而形成管柱状空隙;S-100染色呈阴性;Col I染色结果可以看出其结构呈松散不规则的棕黄色结构,而其它处理组则结构相对整齐的纵向带状结构.透射电镜显示该组与各处理之间髓鞘去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氮含量测定显示该组蛋白含量比值最低.结论 使用Triton X-100处理24 h再分别脱氧胆酸钠24 h持续萃取2次,可作为供临床使用的制备人源性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材料的标准流程.  相似文献   
6.
不带背阔肌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5,他引:4  
目的探讨不带背阔肌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和应用特点。方法对5例成年人和3例幼儿病例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手术结果、受区并发症和供区术后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分析。成年人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主要穿支血管点定在腋皱襞下8 cm处,幼儿在5~6 cm处。穿支血管周围保留肌肉面积3 cm×5 cm~6 cm×8 cm,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 cm。结果有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处理后皮瓣仅少许表皮坏死。另1例长窄的皮瓣从足背反折到足底,远端有少许坏死。其余6例存活良好。供区轮廓比较好,功能损失小。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可以减少供区形态和功能的损失,皮瓣薄,受区形态好,仅增加很短的手术时间分离胸背神经降支。因此,该皮瓣是一个很好的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目前文献报道使用的5种不同方法制备的人源性同种异体去细胞外周神经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优劣,以确定可供临床使用的标准的制备流程.方法 将人源性神经按5种不同方法进行化学萃取,制备的外周神经支架材料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S-100、Col I)和透射电镜、氮含量测定等检测,观察5种方法去除许旺细胞、髓鞘和轴突等抗原成分以及基底膜保存完好的情况.结果 分别萃取2次持续24 h组神经的HE染色显示去除细胞和轴突彻底,纵切片上未见任何细胞,红染的神经内膜呈波浪状纵形排列,轴突、髓鞘结构消失而形成管柱状空隙;S-100染色呈阴性;Col I染色结果可以看出其结构呈松散不规则的棕黄色结构,而其它处理组则结构相对整齐的纵向带状结构.透射电镜显示该组与各处理之间髓鞘去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氮含量测定显示该组蛋白含量比值最低.结论 使用Triton X-100处理24 h再分别脱氧胆酸钠24 h持续萃取2次,可作为供临床使用的制备人源性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材料的标准流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神经导管可在体内降解,避免出现的神经卡压等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的:比较自体神经移植与3种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差异. 方法:通过电生理学检测,形态学观察等神经恢复效果评价方法,对比分析近年来常用的胶原神经导管、DL-乳酸-ε-己内酯神经导管、聚乙醇酸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虽然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相比在理论上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不同合成材料的神经导管之间在神经功能恢复中存在明显差异性,DL-乳酸-ε-己内酯神经导管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异,是较为理想的神经导管材料,聚乙醇酸神经导管因自身的因素影响其降解性能,在3种神经导管中的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最差,胶原神经导管需要交联剂改善其机械性能,其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居于前两者之间,因此,这3种神经导管在神经功能再生方面还有潜在的缺陷,不能完全替代自体神经移植,而且3者之间的性价比,还缺少足够的大样本长期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来验证,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尺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及疗效.方法:5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进行肘部尺神经电生理刺激测量,根据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尺神经损伤分度并分别对应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皮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肌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3种不同手术方式,37例术后获6个月~3年随访.其中行皮下前置24例.肌下前置5例,筋膜下前置8例.结果:随访37例肘管综合征病例,34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2例感觉有恢复,运动无恢复,l例Ⅲ度损伤者无恢复.二期手术行人工神经移植.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3.7%.结论:术中尺神经电生理定量分析可作为尺神经前置术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结合显微外膜及束膜松解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猕猴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体内移植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体内移植后组织形态学改变,寻找合适的人工神经支架材料。方法共使用成年猕猴9只,随机取其中的6只,培养自体Scs,应用已经制备好的去细胞神经为支架材料,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体修复猕猴尺神经40mm缺损。分实验组、空白组、正常对照组3组。术后5个月取材,观察大体形态、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3组移植物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化,HE染色均有细胞核和髓鞘的蓝染成份出现,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均有淡黄色神经微丝出现。实验组、正常对照组效果相似,它们均优于空白组、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实验组与空白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神经再生能力,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神经修复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