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证实动物模型按室颤频率的中位值来指导除颤的时机和电击所需的能量,可改善治疗效果,以免非必要的重复除颤和高电能引起的损伤。前瞻性选择20例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梗阻患者术前需要置入胃管。我们按常规长度置入胃管术中发现洗胃不彻底,有胃潴留物,影响手术效果。为了弄清这类患者胃管置入的长度,我们对26例病人进行了置入长度的测量与改进,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临床上常用的四种吸入麻醉药在间脑的作用部位,为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机理提供形态学定位依据。材料和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均分为对照组、2%安氟醚、2%异氟醚、2%氟烷和2%甲氧氟烷五组。对照组除不吸入麻醉气体外,其它条件均与麻醉组相同,1小时后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立即开胸经升主动脉灌注4%多聚甲醛。麻醉组吸入不同麻醉药后1小时开胸灌注固定90分,取全脑置于20%庶糖液中过夜,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2014年1月-2020年12月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数据.结果 2014-2020年广东省共报告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14799例,其中住院病例1277例,平均发病率为60.505/10万,平均住院率达8.629%,无死亡病例报告.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9∶1,每年10-12月出现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以6~12岁为主,主要病源食物为肉类及其制品.结论 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5.
比较局麻与全麻对病人血清NOS及NO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局麻与全身麻醉对手术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 2 0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分为局麻组 (A组 )和静吸复合全麻组 (B组 ) ,每组 10例 ,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和手术开始后 1h抽取静脉血 3ml,分别测定血清NOS和NO浓度。结果 A组血清NOS及NO含量在切皮和术中 1h与术前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5 ) ,B组血清NOS及NO含量在切皮和术中 1h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增高 (P >0 0 5 ) ;在切皮和术中 1hB组NOS及NO含量比A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能明显抑制NOS的活性 ,降低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肾上腺素组和麻黄素组,硬膜外腔分别用含1:20肾上腺素或0.1%麻黄素的2%利多卡因,并对阻滞性能,动脉血压,心电图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结果1)两组病人硬膜外阻滞性能基本相等,2)肾上腺素组麻醉后的MAP、VET、CI和SV、SI、CO与麻醉前比较,均有下降,且以阻滞后20分钟最明显,前三项p<0.01,后三项p<0.001。3)麻黄素组仅SI于阻滞后20分钟与麻醉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4)肾上腺组麻醉中需用麻黄素和阿托品的分别为47%和53%;麻黄素组需用麻黄素和阿托品的分别为7%和13%。结果表明肾上腺素组硬膜外阻滞后对循环有较明显的抑制,且通常自身难以代偿;MAP的变化趋势与SV和CO相一致。麻黄素组有兴奋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作用,使SV、CO、CI增加,因此硬膜外腔应用麻黄素能维持阻滞后心血管功能稳定,效果满意,也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女性尿道断裂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32岁.妊娠3个月,因被农用三轮车挤伤骨盆部1 h于2007年1月16日入院.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困难者采用导引管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气管插管困难病例偶有发生,处理不当则导致恶果。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弹性橡胶导引管,首先由Macintosh于1949年倡用。Sellers和Jones曾报导用三种方法可以确定导引管是否在气管内:①触及导引管通过气管时的滑动;②导引管达小支气管时受阻,但如在食道导引管仍可深入。③病人可能出现呛咳,但因多数病人使用肌松药而无实际意义。作者主要对前两种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卢玲玲  茹立  朱峰 《浙江创伤外科》2023,(11):2180-2182
目的 基于CT评估锁骨骨折后胸锁关节(SCJ)形态学改变,确定同侧锁骨骨折对SCJ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96例锁骨骨折患者的CT数据。评估双侧SCJ关节间隙宽度(JSW)的解剖学一致性;双侧锁骨内侧(PC)的位置;以及骨骺、关节炎、钙化和关节内气体的未融合。结果 SCJ JSW在冠状面(骨折侧8.70 mm±2.61 mm与非骨折侧7.63 mm±2.58 mm;P=0.001)和轴面(骨折侧9.40 mm±2.76 mm与非骨折侧9.02±2.99;P=0.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锁骨内侧的位置在冠状面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侧14.31 mm±3.66 mm,非骨折侧13.49±3.34 mm;P=0.011),这表明位置的上移。结论 急性锁骨骨折可能与同侧SCJ间隙宽度增大和锁骨近端上移有关。这两种形态学改变可能提示SCJ的伴随损伤,并可能增加SCJ不稳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注用芬太尼、异丙酚或双异丙酚、琥珀胆碱诱导时可能发生心停搏或严重心动过缓。作者报道一例病人注芬太尼、双异丙酚和琥珀胆碱诱导后出现心停搏。此例女,42岁,70kg,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关节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