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的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TBHP诱导NPC建立细胞模型。将NPC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100μmol/L TBHP)、ANDRO低剂量组(100μmol/L TBHP+9μmol/L ANDRO)、ANDRO中剂量组(100μmol/L TBHP+18μmol/L ANDRO)和ANDRO高剂量组(100μmol/L TBHP+36μmol/L ANDRO)。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JC-1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动力相关蛋白1(dynam...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原发性骨肉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7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外科分期等临床特征和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等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骨肉瘤好发于11~30岁者,多见于股骨(42%),胫骨(28%),腓骨(9%),肱骨(10%).其中约88%的患者病理分级较高,普通型骨肉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82.83%),11.44%出现早期转移.病理分级较低者多为骨旁型(7.08%)、低级别中央型(3.81%)和骨膜型(1.09%).结论 对原发性骨肉瘤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分布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周少怀  杜谢琴  金静  卞峰  方红育 《医学综述》2016,(4):807-810,833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BMP-4/SDF-1)释体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冷冻干燥和乳化交联法制备BMP-4/SDF-1壳聚糖缓释体,通过电镜扫描观察缓释体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MP-4和SDF-1的缓释作用;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Transwell检测缓释体对BMSCs的趋化作用,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因子缓释体对兔BMSCs的增殖作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茜素红染色观察带有细胞因子的缓释体对BMSCs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结果空白组、BMP-4组、SDF-1组、BMP-4/SDF-1组的兔BMSCs增殖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升高,且BMP-4/SDF-1组的兔BMSCs增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共培养的兔BMSCs小室进行结晶紫染色发现,BMP-4/SDF-1组细胞穿膜数目相对空白组、BMP-4组、SDF-1组显著增多(P<0.05)。复合缓释体与兔BMSCs共培养7 d后BMP-4/SDF-1组ALP和OCN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4/SDF-1矿化结节较空白组、BMP-4组和SDF-1组明显增多。结论制备兔骨缺损模型,将SDF-1/BMP-2壳聚糖换实体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植入兔局部骨缺损处,促进黏附增殖,诱导成骨分化填补骨缺损,BMP-4/SDF-1壳聚糖缓释体支架可以作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XIST)靶向miR-302a-3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 SW1353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si-NC组、IL-1β+si-XIST组、IL-1β+si-PDK1组、IL-1β+si-XIST+miR-NC inhibitor组、IL-1β+si-XIST+miR-302a-3p inhibitor组。检测XIST、miR-302a-3p以及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mRNA表达;噻唑蓝(MTT)实验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4、IL-6、IL-10)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证实miR-302a-3p与XIST或PDK1的靶向关系;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及PDK1蛋白表达。结果 与IL-1β组相比,IL-1β+si-XIST组XIST表达下调,细胞活力升高,凋亡率降低,Bax表达及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Bcl-2表达及IL-4、IL-10水平升高(P<0.05)。XIST直接靶向下调miR-302a-3p表达,miR-302a-3p下调可恢复si-XIST介导的促增殖、抗凋亡和炎症反应作用(P<0.05)。PDK1是miR-302a-3p的靶基因,沉默PDK1可抑制细胞的炎症反应(P<0.05)。结论 敲低XIST可提高IL-1β诱导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减轻OA样软骨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靶向上调miR-302a-3p进而抑制PDK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携带 BMP-2(Bone Morphogenetic protine-2)腺病毒的巨噬细胞对小鼠 C3H10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感染重组腺病毒 BMP-2的巨噬细胞与小鼠 C3H10细胞共培养。MTT 方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 C3H10细胞的增殖能力;共培养7 d 对 C3H10细胞进行 ALP 染色和活性检测;细胞培养至21 d,进行标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定量 PCR 实验验证过表达腺病毒载体 BMP-2有效性并且检测 Runx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酸化 Smad1/5/8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巨细胞过表达 BMP-2与 C3H10细胞共培养后,可以促进 C3H10细胞增殖;ALP 染色程度和活性上升;矿化结节增多;定量 PCR 结果显示 Ruxn2 RNA 表达增加,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Ruxn2蛋白表达上升。结论:过表达 BMP-2的巨噬细胞可以促进小鼠 C3H10细胞的增殖,并且可能通过 BMPs 经典途径促进 C3H10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路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 路径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t=5.70,P<0.01)、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发生治疗失败的原因。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失败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12月。排除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其他内固定或骨瓣移植等治疗方法的文献及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 5.1软件对各研究的患者骨折类型、螺钉排列方式、术前牵引与否、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受伤-手术时间,术后复位质量、随访持续时间等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Detsky评分评价证据质量。 结果共纳入32篇临床研究,共7 807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1 418例,总股骨头坏死率18.16%,骨不连127例,退钉52例。GardenⅠ~Ⅱ型患者较Garden Ⅲ~Ⅳ患者发生空心钉固定失败率低[WMD=0.18,95%CI(0.11,0.27),I2=59%,P <0.01],3 d后手术发生内固定失败率更高[WMD=0.58,95%CI(0.37,0.89),I2 =67%,P<0.05];Garden指数Ⅰ~Ⅱ级较Garden指数Ⅲ~Ⅳ级空心钉固定失败率低[WMD=0.19,95%CI(0.10,0.33),I2 =80%,P<0.01],术后3个月内下地较3个月后下地空心钉固定失败率更高[WMD=1.90,95%CI(1.02,3.56),I2 =85%,P<0.05]。复位方式[WMD=1.04,95%CI(0.73,1.47),I2 =75%,P>0.05]、术前牵引与否[WMD =1.27,95%CI(0.80,2.03),I2 =61%,P>0.05]、年龄[WMD=1.19,95%CI(0.67,2.13),I2 =90%,P>0.05]、性别[WMD=1.15,95%CI(1.00,1.33),I2 =0%,P=0.05]以及螺钉排列方式对空心钉内固定失败率无影响[WMD=0.69,95%CI(0.28,1.69),I2 =61%,P>0.05]。 结论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受伤-手术时间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失败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术前牵引与否、复位方式、螺钉排列方式对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失败率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正颈椎综合征(cervical spodylosi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位椎节不稳定,髓核突出形成骨刺,患者可出现颈背疼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等症状[1]。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临床症状越发严重,尽早进行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脊髓压迫,恢复颈椎功能。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主要术式,可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加速椎间植骨的融合,但是由于钛板材料物理特性可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