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在留置尿管表面和尿道外口周围的组织喷涂外用抗菌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观察其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 将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和普通引流袋,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实验组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基础上,于留置尿管表面、尿道外口、龟头和包皮处喷涂外用抗菌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根据使用说明书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比较2组患者第3、7天膀胱尿细菌培养的结果。 结果 对照组培养细菌3 d有12株,7 d有30株,实验组则分别为5株和8株。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留置导尿感染率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总体、3 d以及7 d阳性率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 d与7 d阳性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3 d与7 d阳性率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在留置尿管表面和尿道外口周围组织喷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可显著降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提示能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其效果可维持7 d以上。但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留置导尿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前列腺增生后不同逼尿肌结构功能状态下肌聚糖(sarcoglycan,SG)的表达,分析SG的表达与逼尿肌收缩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标本,其中,逼尿肌收缩力下降组26例,逼尿肌收缩力正常组30例, 选择同期因膀胱肿瘤住院患者25例作为阴性对照组;常规检查收集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指标、Qmax和 Pdet-Qmax尿动力学参数等临床数据;所有膀胱逼尿肌均经HE染色病理学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逼尿肌中SG的α、β、γ亚基的mRNA和蛋白水平;用等级相关法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SG表达与临床数据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组的平滑肌肌纤维断裂,密度降低,排列稀疏,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宽,且可见结缔组织增生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组的平滑肌肌纤维排列紧密,无变性坏死等表现;3组两两相比较,下降组SG的α、β、γ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而正常组其表达量未见显著性改变(P>0.05);前列腺增生患者中SG的α、β、γ亚基蛋白的表达与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呈正相关(P<0.01).结论 SG表达的下降与前列腺增生后造成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下降有关,检测SG表达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增生后造成逼尿肌收缩力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今后相关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百里醌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其诱导凋亡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Bcl-2、Bax、caspase-3、c-myc mRNA的表达水平, Wse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百里醌作用后Bcl-2、Bax、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细胞增殖抑制曲线结果显示百里醌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增殖, 其24、48、72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38.75±0.58、34.33±1.01和32.43±0.71μmol/ L。百里醌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百里醌作用于BIU-87细胞后, Bcl-2、c-myc mRNA及Bcl-2、c-myc蛋白的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降低, 而caspase-3、Bax mRNA及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递增。结论 百里醌能抑制BIU-87细胞的增殖, 且能诱导BIU-87细胞的凋亡, 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Bcl-2、c-myc表达水平降低及caspase-3、Bax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木海琦  朱诗建  杨森  南存金  陈映鹤 《浙江医学》2016,38(18):1510-1512
目的探讨肌聚糖蛋白α(α-SG)、肌聚糖蛋白β(β-SG)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表达。方法选择67例住院手术的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分为尿潴留组31例(>50ml)和非尿潴留组36例(<50ml),并选择同期住院、无BPH且排尿后膀胱内无残余尿的男性膀胱恶性肿瘤患者28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逼尿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法检测α-SG、β-SG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α-SG、β-SG免疫阳性产物呈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质,与膀胱逼尿肌细胞走向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尿潴留组α-SG、β-SG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非尿潴留组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G在BPH患者膀胱逼尿肌中存在异常表达,可能与BPH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miR141对LNCa P细胞的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 PCR检测miR141表达情况;同时检测LNCa P细胞miR141表达情况。将LNCa P细胞分为LNCa P组(不进行转染)、mimics组(转染miR141-mimics)与inhibitor组(转染miRNA-141 inhibitor)。观察其转染效率,并用MTT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的细胞周期情况,通过WB检测P27、CDK4和Cyclin D1表达情况。 结果 在癌组织中miR-141的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LNCa P细胞中miRNA-141的水平相比于癌组织较低(P<0.05),但略高于癌旁组织。LNCa P细胞转染miRNA-141-mimics后,miRNA-141表达显著升高(P<0.05),转染miRNA-141-mimics及miRNA-141 inhibitor后,miRNA-141表达略高于LNCa P细胞。在LNCa P转染miRNA-141 mimics 48 h时,细胞增殖率相比于LNCa P及inhibitor组要低,说明miRNA-141能阻碍LNCa P细胞的增殖。在LNCa P转染miRNA-141 mimics后,细胞周期在G1期发生阻滞。mimics组与LNCa P组、inhibitor组相比,P27明显升高,而CDK4和Cyclin D1则明显下降。 结论 miR141影响LNCa P的增殖,能使LNCa P阻滞在G1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C-CIK联合膀胱内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患者122例,按照术后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治疗,观察组在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分析治疗12个月后患者累积复发率、累积生存率、安全性及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累积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由化疗引起,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DC-CIK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3 T细胞、CD4 T细胞、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联合膀胱内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可有效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和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到门诊就诊的包茎和包皮过长要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采用两种手术方法,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129例,传统组120例,对其安全性及疗效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包皮环切缝合器组和传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2±0.69)min和(30.8±4.05)min;出血量分别为(1.07±1.29)ml和(8.72±2.15)ml,手术时疼痛评分分别为(0.81±0.81)分、(2.42±1.15)分;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84±1.02)分、(4.99±1.36)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95%(18/129)、9.17%(11/120);创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3.99±9.06)d、(17.48±3.49)d;术后外观满意率分别为98.4%(127/129)、95.0%(109/120);治疗费用分别为(2215.62±17.67)元、(576.47±15.58)元;与传统手术组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患者痛苦小,创口愈合时间短,外观满意率高(P均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且治疗费用较高(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是一种很常见的抑制性信号调节蛋白,可参与负反馈调节Janus激酶、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及信号转导等多种重要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对细胞的作用。SOCS-3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本文主要就SOCS-3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种植PC-3细胞建立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MSO+NS,0.2 mL/d)、芹菜素低剂量组(12.5 mg.kg-1.d-1)、芹菜素中剂量组(25 mg.kg-1.d-1)、芹菜素高剂量组(50 mg.kg-1.d-1),每组6只,每日腹腔注射1次,共28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芹菜素中、高剂量组能促进Bax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两组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芹菜素低剂量组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剂量组芹菜素能上调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超声负压吸附系统治疗鹿角型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20例鹿角型肾结石患者行B超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超声负压吸附系统治疗,观察其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结果:120例(128侧)鹿角型肾结石取净率82.8%,部分性鹿角型结石取净率87.1%;完全性鹿角型结石取净率71.4%。大出血行输血治疗13例,肾包膜下血肿8例,肾周积液5例。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7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B超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超声负压吸附系统治疗鹿角型肾结石具有清石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