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McGrath可视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显露颈椎手术患者喉部结构的效果. 方法 50例颈椎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McGrath组和Macintosh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后,McGrath组先用Macintosh直接喉镜显露喉部结构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C/L分级),不插管,再改用McGrath可视喉镜显露喉部结构并插入气管导管.Macintosh组先用McGrath可视喉镜显露声门,再使用Macintosh直接喉镜显露喉部结构并插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气道评估指标(甲颏间距、张口度、Mallampati分级、颈部活动度)、喉镜显露C/L分级和插管并发症. 结果 两组间患者一般情况和气道评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Grath可视喉镜的C/L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为34∶14∶2)显著优于Macintosh直接喉镜(Ⅰ级∶Ⅱ级∶Ⅲ级为13∶32∶5,P<0.01). 结论 McGrath可视喉镜对喉部结构的显露优于Macintosh直接喉镜,提示该可视喉镜有助于颈椎手术患者的气管插管处理.  相似文献   
2.
柳林  温新富  包睿 《眼科研究》2005,23(2):204-206
目的观察和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后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例12眼(均为男性)进行超声乳化摘出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术中并发症、术后远近视力及角膜曲率。结果术后1周平均非矫正远近视力分别为0.98和0.55;术后1个月平均非矫正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均达1.0。术后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远近视力均较为理想,且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度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3.
血压正常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罕见。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用无水酒精治疗情况,分析并讨论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其可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酯酶迅速代谢清除,作用恢复迅速[1].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疼痛发生较早,疼痛程度较重,术后镇痛药物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这种疼痛发生的原因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是瑞芬太尼停用后镇痛作用消失太快[2],但也有学者认为是瑞芬太尼诱导机体产生了痛觉过敏[3].本研究拟评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温度稀释法与动脉压法心输出量(CO)测定的不同,并观察快速输液条件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的骶骨肿瘤手术患者10例,麻醉诱导后,放置Swan-Ganz导管、FloTrac传感器和Vigileo监护仪,温度稀释法间断测定心输出量(ICO),动脉压法测定心输出量(APCO)。手术开始前30min内输注10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测定液体输注前后HR、MAP、CVP、肺动脉楔压(PAWP)、ICO、每搏量变异度(SVV)、APCO、每搏输出量指数(SVI)。采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测量CO的差异。结果 APCO-ICO的均数为-0.10L/min,95%CI为-1.14~0.94L/min。(APCO+ICO)/2的均数为5.97L/min,与95%区间的最大绝对值1.14L/min相比临床可以接受。快速液体后,CVP、PAWP、APCO和SVI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SVV明显低于输液前(P<0.01);HR和MAP无明显变化。结论动脉压法测定CO与温度稀释法相关性好,可为围术期提供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鼻窦炎引起的眶内感染较罕见,但如不及时诊治,预后往往较差。反复多次病理检查以及外科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是诊治的关键。本文介绍真菌性鼻窦炎并发眶内感染两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8岁,因口干、多饮、多尿7年,反复发热近2个月于2003年9月17日收入我科。患者于7年前诊断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尚可。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当地医院予抗感染、补液、胰岛素等治疗,2天后体温正常出院。1个月后再次发热,体温最高39.8℃,伴腰痛和右肩、左髋、左膝关节酸痛、小便费力等,住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共面野调强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受照剂量和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7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共面野和非共面野调强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肺、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非共面野调强计划相对于共面调强计划而言,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情况下,明显降低肺V5、V10和V20的体积百分比,而对肺V30、V50、脊髓和心脏剂量的分布无影响.结论:在局部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非共面野调强可能在减少肺组织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包睿康  周俊东  朱忻  薛景 《大家健康》2013,(21):164-165
目的:通过比较同步放化疗(CCRT)与单纯放疗(RT)在总生存期(OS)、局部复发率(LRR)和远处转移率(DMR)上的差异,分析比较该两种治疗方法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中的疗效。方法:遵循荟萃分析基本原则,选择文献报导的Ⅲ期随机临床研究为主要对象。结果:在7个临床研究中的1608人病例中,与RT相比较,CCRT组病人的2、3、5年总生存风险比值(RR)分别为0.64(95%CI 0.50~0.81)、0.76(95%CI 0.61~0.91)和0.74(95%CI 0.64~0.8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CRT组与RT组的3年LRR及3年DMR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0.67(95%CI 0.49~0.91)和0.71(95%CI 0.58~0.88)。结论:在高发区,CCRT较RT,能带给鼻咽癌病人更多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鼻咽癌在常规放疗、适形调强放疗和全程调强放疗中,视觉通路危险器官的PRV确定,特别是晶体的PRV确定和剂量控制。方法我院自2005.7.1直线加速器开展精确放疗以来,进行鼻咽癌治疗病例55例,用1-2个周期的DDP+5-Fu新辅助诱导化疗后,进行分组治疗。A组:常规放疗,B组:适形+调强放疗,C组:全程调强放疗。考虑到眼球在5-10分钟的放疗过程中眼的不自主的活动,根据30例肿瘤患者和30例正常人群的眼的活动度的测定,确定眼的活动范围,并对眼晶体、眼球、视神经等视觉通路的PRV进行勾画并TPS计算的剂量结果比较。结果由于眼的活动,进行合理的眼各部位PRV确定对可以较好的避免眼晶体和其他视路的放射损伤,确保精确放疗除了对靶区能达到临床的控制要求的同时,还对危险器官能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