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曲安缩松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突眼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曲安缩松涪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突眼的疗效。方法 采用曲安缩松及利多卡因混合液在受累眼外肌局部肌腹注射,2周1次,4月为一疗程。结果 显效8只眼,有效6只眼,无效为4只眼,总有效率为77.8%。无效者为病程长者。结论 曲安缩松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突眼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2.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我们应用左腋下直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 3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中男 8例 ,女 2 4例。年龄 2~ 18岁 ,平均 6 8岁 ,10岁以上者 8例。 32例均在L2~ 3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 ,其中 30例触及震颤。胸前UCG检查报告PDA均为管型 ,直径 5~ 15mm ,10mm以上者 12例。2 手术方法全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患者右侧 90 。卧位 ,将左上肢抬高固定 ,充分暴露左腋下。于左腋中线以第三肋间为中心作垂直的皮肤切口 ,长约 6~ 8cm。分离牵拉部分前锯肌 ,将胸大肌及背阔肌在三肋间平…  相似文献   
3.
我院对2例眼内异物应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晶状体切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环扎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例1,樊XX,男,29岁,左眼被铁片击伤视力下降半年于1997年5月27日住院。半年前敲轴承时轴承碎片飞入左眼,当时在当地医院X线片、B超检查均未发现眼内异物。现因白内障就诊我院。入院时左眼视力手动/眼前,光定位准确,角膜中央有1mm线状瘢痕,色素KP(+),房闪(-),1-3点钟虹膜后粘连,晶状体全浑浊、中周边前囊下棕色颗粒沉着,眼底不能窥入,眼压13.leq(lwi=0.133kPa)。X线定位片显示…  相似文献   
4.
二尖瓣囊肿罕见.2008年1月我们手术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并二尖瓣多发黏液性囊肿病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远端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张大国,舒义竹,刘秀伦病儿男,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经X线胸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右心导管等检查,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室缺及不除外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1993年12月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MF)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同期收治的6例右心衰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确诊EMF1例,3例行右心室造影检查者中确诊EMF2例,1例行MRI检查确诊,术前共确诊4例;均行手术治疗,三尖瓣成形及三尖瓣替换术各3例,5例剥离增厚的心内膜。结果6例均证实为右室型EMF,术后死亡3例;存活3例(50%),随访2.5~21a,心功能Ⅰ~Ⅱ级。结论EMF易误诊、漏诊,结合MRI有助于提高诊断率;纤维内膜切除、房室瓣成形或替换术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或全部二尖瓣结构的瓣膜置换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进行文献初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8/2008)、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期刊网,收集国内外关于保留部分或全部二尖瓣结构在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统计荟萃分析(Meta分析)。其中,试验组行保留二尖瓣结构的瓣膜置换,对照组行不保留二尖瓣结构的瓣膜置换。疗效及差异评价指标以比值比(RR)、加权均数差(WMD)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 结果:共收集国内4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 0.34,95% CI (0.27,0.61),P > 0.05];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内径大小均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RR 6.10,95%CI(3.37,8.83),P < 0.000 1];试验组病例手术前后射血分数、心指数、每搏输出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纳入文献均未报道相关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保留部分或全部二尖瓣结构的瓣膜置换能更好地改善左心室内径大小、射血分数、心指数、每搏输出量,从而改善心脏功能,但要积极观察以避免出现二尖瓣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法洛四联症(TOF)是临床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外科手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体外循环、术后监护技术的改进,手术死亡率显著下降。本治疗组自2001年10月至2008年6月共对52例TOF患者施行了一期根治术,无死亡发生。现对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和围术期处理等进行讨论,以提高TOF根治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1992年 6月至 1999年 9月我们对风湿性双瓣膜病变在施行二尖瓣置换的同时探查主动脉瓣 ,对12例主动脉瓣瓣膜病变较轻者行成形手术 ,占同期双瓣置换的 31.58% (12 /38)。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 5例 ,女 7例年龄 2 5~ 54a ,平均 38a。病程 2~ 2 4a ,平均 11a .均为风湿性。术前主动脉瓣区闻舒张期杂音 (diastolicmurmurDM ) 4例 ,收缩期杂音(systolicmurmurSM ) 1例 ,DM SM1例 ,未闻杂音 5例。周围血管征阳性 5例。脉压差 >6 .6 5kPa(50mmHg) 2例 ,5.32~ 6 .6 5kPa(4 0~ 5…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肺颈脉异位引流 (TAPVC)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紫绀性先心病 ,全部肺静脉不与左心房连接 ,而流入右心房及体静脉系统 ,通常合并房缺 ,使右房血能流入左房。占先天性心脏病发并率的 1 5 %~2 % ,其中 80 %以上患儿在 1岁以内死亡。根据Dar ling将此病分为 4型 :心上型 ,心内型 ,心下型 ,混合型。临床上以心上型和心下型多见 ,少数病例肺血管受累较轻 ,肺动脉高压发展缓慢 ,可成活到中青年。本文报告 2例TAPCV的诊治体会。1 临床资料例 1:患儿 ,男 ,9岁 ,出生后紫绀 ,入学后活动心悸 ,气促 ,乏力。于 1994年 4月住入本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