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1993~1994年采用Menuet型血流测量仪和海绵体造影对24例临床上诊断为阳萎的患者作动力性海绵体造影检测,结果检出12例阴茎海绵体静脉漏患者。认为本检查方法可判定静脉漏的程度及部位,可为进一步治疗(包括手术)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为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X线、CT和MR影像资料。25例均有完整的X线资料,21例同时作了CT检查,17例同时作了MR检查。结果: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的占21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和不规则硬化相混杂者3例,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出现骨膜反应者2例,出现软组织肿块者15例。21例CT扫描中,溶骨性骨质破坏者1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与不规则硬化相混杂者3例,出现骨膜反应者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者17例,CT图像上软组织肿块最大长径为3.0~12.5cm,平均6.7cm,相应层面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的总长度为1.5~4.0cm,平均2.6cm。17例MR扫描中,T1WI为中等信号者13例,中、低信号混杂者4例;T2WI为中等信号者8例,高信号者2例,中高信号混杂者7例。MR图像所示的软组织肿块的最大长径为3.0~15.0cm,平均7.0cm。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在X线和CT上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并以骨皮质中断的长度小而软组织肿块相对较大,骨膜反应少而轻为特征,在MR的T2WI上以中等信号和不均匀信号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盘状半月板MRI分型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48例50个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的MRI图像分析,提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MRI的分型,进一步提高对太半月板MRI表现的认识和诊断的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在通过胫骨两髁尖连线的冠状面上测量半月板的宽度及同一层面的胫骨平台的宽度,并计算两者的比率,在同一冠状面上测量半月板内、外缘及中心点的高度。在半月板中部的矢状面上测量前、后缘及中部的高度、根据半月板的前、后角,内、外缘及中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采用磁共振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对1例碘过敏者行脊髓血管造影的经验。方法 对1例有碘对比剂严重过敏史的高血供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病人,采用Gd-DTPA取代非离子型碘对比剂进行脊髓血管造影。结果 Gd-DTPA脊髓造影示L1脊髓水平有一殿堂血管染色,供血动脉主要为左10肋间动脉和左L1动脉。图像与以往使用的碘对比剂相比略淡,但足以诊断。共使用约50ml Gd-DTPA,病人无过敏反应,述后肾功能检查无异常。结论 对碘有过敏的病人,可采用磁共振对比剂Gd-DTPA进行造影。  相似文献   
5.
MRI 梯度回波T2 加权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自旋回波 (SE)序列和梯度回波T2 WI(准T2 序列T 2 )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CA)的显示能力 ,以探讨T 2 技术对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CA病人采用SE和T 2 序列进行MRI检查 ,观察两者对CA病灶的检测能力。结果 SE序列共检出 2 3个CA病灶。而T 2 序列则比前者多发现 2 0个CA病灶。T 2 序列能更准确识别邻近蛛网膜下腔的皮层下和缺血灶附近的小CA病灶。结论 CA病人MRI检查时 ,常规SE序列与T 2 相结合 ,能更全面准确地提供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