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青光眼滤过手术对眼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往的一个半世纪里,青光眼滤过手术先后经历了虹膜嵌顿术、全层小梁切除术、保护性板层小梁切除术、改良的小梁切除术及术中联合使用抗代谢药物等不同阶段,无数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得以有效控制,维持了残存的视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治疗青光眼的目的不再是单一控制眼压,而是全方位维持与改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滤过手术后由于破坏了眼球壁生理结构的完整性,且非生理性滤过泡隆起于眼表,故眼局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近10年来,眼科学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动态图和眼底立体像获得的视盘及周边神经纤维层(RNFL)形态的参数,评价两者的一致性,并探讨利用动态图对HRT结果进行定性判断的可能性.方法 比较同时接受HRT和眼底立体像检查患者的HRT动态图和立体像所测盘沿宽度、视盘宽度、两者发现上下方盘沿小于鼻侧盘沿、RNFL存在缺损眼...  相似文献   
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体征与房角粘连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的临床体征与房角粘连关闭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2年~2003年收治住院的117例(126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了患者的眼压、角膜水肿情况、瞳孔改变、虹膜萎缩、视神经损害等体征与房角粘连关闭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08眼(占85.7%,108/126)在用药眼压下降后进行了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范围不足1/2圆周的有52眼(占41.3%,52/126),1/2~3/4圆周的有4眼(占3.1%,4/126),房角关闭大于3/4圆周的有52眼(占41.3%,52/126)。患者的眼压及角膜水肿情况、瞳孔改变、虹膜萎缩等眼前段体征与房角粘连关闭程度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视神经的损害程度与房角粘连关闭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眼压及角膜水肿情况、瞳孔改变、虹膜萎缩等眼前段体征与房角粘连程度不具有明显相关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案的选择仍应参考房角镜的检查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与非弱视患者空间扭曲特征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0.8)分为非弱视组和弱视组,非弱视组患者21例,弱视组患者29例。采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检测患者空间扭曲情况,检测时视标“○”沿着3个直径分别为3.6°、4.4°和5.2°的同心圆随机闪现,受试者将“+”套入“○”后点击鼠标,将结果记录为空间扭曲距离(SDD)和空间扭曲角度 (SDA),两者计量单位分别为像素和度(°),箭头的头尾距离为SDD,与水平线夹角为SDA,在小、中、大三个同心圆分别记录为SDDs、SDDm、SDDl和SDAs、SDAm、SDAl。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弱视组患者双眼SDD较非弱视组明显增大,除SDDm外(P=0.20),SDDs和SDD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患者双眼SDA较非弱视组明显增大,除SDAm外(P=0.25),SDAs和SDA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觉空间扭曲更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非弱视患者具有明显空间扭曲,而部分弱视患者无明显空间扭曲的现象。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较非弱视患者具有更明显空间扭曲,其可能参与弱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双眼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WAM验光仪)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217例中小学生(7~16岁).对被检者行眼科常规检查排除眼部疾病后,进行主觉验光与WAM验光仪静态及动态模式下的客观验光.对测量结果进行等效球镜度与水平轴及45度轴处的Jackson cross-cylinders(J0与J45)换算后,求得组内相关系数(ICC)以评价测量的准确性.对14例(28眼)成年志愿者(19~33岁)进行WAM验光仪两种测量模式及两种距离视标(6 m与20 cm)的客观验光2次,间隔24 h以上.分别采用变异系数(CV)与ICC对同一测量时间与不同测量时间的测量值进行可重复性评价.结果 WAM验光仪两种测量模式与主觉验光测得的球镜度和(或)等效球镜度在不同年龄段被检者中的ICC值均大于0.95;J0与J45为0.38~0.84.在同一测量时间,由WAM验光仪两种测量模式对于两种距离视标测得的球镜度、等效球镜度与瞳孔直径的变异系数为1.54%~8.31%;J0与J45为23.54%~32.70%.不同测量时间测得的球镜度与等效球镜度的ICC值均大于0.90; J0、J45与瞳孔直径的ICC为0.71~0.89.结论 WAM验光仪的两种测量模式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因WAM验光仪能连续高速地监测眼的三联反应,在临床与科研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足部外伤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足部损伤合并肌筋膜间室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28例较严重的足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应用Whiteside法行足部肌筋膜间室内压力监测,其中12例间室内平均压力为5.3(4.0~6.6)kPa,行前足背侧及足后内侧入路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术,同时行骨折复位克氏针及斯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继续监测各筋膜间室内压力,术后5~7d行刃厚皮片覆盖创面。结果 10例患者平均随访18(12~24)个月。3例行走或站立时间过长时足弓部及足跟部疼痛,其中1例出现前足僵硬、爪形趾、软组织萎缩及运动功能异常;其余7例足部功能正常,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对于较严重的闭合性足部损伤,肌筋膜间室内压测定是诊断足部肌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可靠方法,治疗方法应根据足部各肌筋膜间室内压测定结果而行减压。  相似文献   
8.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特征之一,测量眼压时一些因素诸如屏气、咽鼓管充气检查、领口过紧等均可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近期研究表明Goldmann压平眼压计受角膜厚度影响较大。作者选用测量值准确性类似于Goldmann压平眼压计而受角膜厚度影响较小的Tonopen眼压计,测量了四组不同位置、不同领口松紧程度的正常人的眼压,探讨眼压值是否受被测试者颈部位置或颈部收缩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干眼患者与健康人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无眼部器质性病变的轻度干眼患者22例(22眼),对照组20例(20眼),进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Ⅰ)试验、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等检查。使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以0.5 s为时间间隔,在6 mm瞳孔直径下测量患者自然瞬目后10 s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动态变化。对于同一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数据通过Greenhouse-Geisser(G-G)法校正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比较干眼组与对照组瞬目后10 s不同时间段的MTF截止频率均值和MTF截止频率进展指数并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干眼组的平均BUT为(10.80±1.61)s/(3.36±1.26)s(t=-12.27,P<0.01);Schirmer Ⅰ试验为(12.75±3.89)mm/(7.95±2.52)mm(t=-2.74,P<0.01);OSDI评分为12.86±9.71/30.96±15.45(t=4.42,P<0.01)。2组瞬目后0.0~2.5 s、>2.5~5.0 s、>5.0~7.5 s、>7.5~10.0 s MTF截止频率均值分别为对照组(21.23±9.38)、(20.98±8.72)、(21.12±9.38)、(20.11±8.28)c/d,干眼组(26.20±16.09)、(24.60±15.99)、(24.24±15.83)、(23.20±15.05)c/d,组间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瞬目后相同时间段的MTF截止频率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眼组瞬目后4个时间段的组内MTF截止频率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49,P<0.01),对照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F截止频率进展指数与性别(r=0.46,P<0.01)、logMAR最佳矫正视力(r=0.33,P<0.05)、BUT(r=0.34,P<0.05)呈正相关;与OSDI功能影响(r=-0.36,P<0.05)和OSDI总得分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干眼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瞬目后单位时间内的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幅度较大,并与患者的BUT和对日常活动影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真空小梁成形术(PNT)对国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的降眼压效果。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就诊的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30例(30眼)。方法人选患者进行眼科一般检查、前房角镜及Humphrey视野检查,测量眼压(压平眼压计)。患者单眼或双眼进行PNT1000型治疗仪(Ophthalmic International公司产)治疗。治疗后1小时、1天、1周、2周、1个月、2个月复查。首次治疗后第7天重复治疗一次。单眼治疗者选治疗眼,双眼者随机选1眼,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主要指标眼压。结果30例患者治疗前眼压(23.2±5.3)mmHg,平均应用局部降眼压药物1.47种(0—5种),治疗后1天、1周、2周、1个月、2个月各时间点眼压分别为(20.0±5.0)mmHg、(19.8±3.8)mmHg、(19.7±4.0)mmHg、(19.3±3.9)mmHg、(19.8±4.0)mmHg,眼压下降幅度分别为3.2mmHg、3.4mmHg、3.5mmHg、3.9mmHg、3.4mmHg,各时间点较治疗前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3例(83%)治疗后眼压下降≥15%。结论本文的短期小样本研究显示,真空小梁成形术可安全有效地降低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