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117篇
药学   67篇
  3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60kg,13岁时确诊为A型血友病。因"反复多发关节肿痛27年加重伴行走困难4年"入院。患者于13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A型血友病",给予补充凝血Ⅷ因子制剂,症状明显好转。此后全身多处关节反复出现肿痛,以  相似文献   
2.
X线透视下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积液为临床常见病,常需要心包穿刺引流,以明确诊断或治疗。但心包穿刺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关心包穿刺及引流方法的文献报道较多,我们在总结文献报告方法的基础上,采用X线透视下在心尖区行seldinger法穿刺,并使用小剂量造影剂在穿刺中定位和借助长导丝将引流管放置于心包的最低部位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国外流传于上世纪30年代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深孚众望的一代名医威廉姆斯感到自己有高血压症状,但他太忙了,上班时无暇测量自己的血压,只有在中午“挤时间”自测血压。但测量的结果却颇出乎意料,连续几天都得出“不高”的结果。因为深信自己的测量技术和血压计的性能,威廉姆斯便认为自己未患有高血压。然而,事实上他的高血压正在向坏的方向发展,甚至到晚期非常严重时他仍不自知,直到出现高血压危象而死亡。 一代名医治愈无数高血压病人但自己却死于高血压,这实在是一大悲剧。原因何在呢?因为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不是恒定的,而是在波动。在某一时刻测量的数据为“瞬时血压”,是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l)是危及人类健康主要心血管病之一.AMI后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致命性心律失常,是AMI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1].严格地监测和有效的处理是降低AMI病死率的重要措施.而β受体阻滞剂(βB)是急性期抢救治疗的组成部分[2].我们科自2000年~2003年5月,采用小剂量βB早期治疗AMI 23例,并与21例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5例,显微镜下(5~25倍)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颈-乳突入路和耳前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分别自后、侧和前方显露小脑延髓池内结构,详细观测其神经血管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小脑延髓池位于延髓外侧,上至桥延沟,下达枕骨大孔,侧方沿枕骨形成蛛网膜袖套进入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自上而下起自橄榄体背侧、延髓和脊髓的后外侧沟,根丝逐级汇合后分别进入舌咽神经道和迷走神经道.椎动脉于小脑延髓池的下端入颅后经该池行向前上内进入延髓前池.小脑下后动脉(PICA)可分为延髓前段、延髓侧段、扁桃体延髓段、脉络膜扁桃体段和皮质段.主要的静脉有小脑延髓裂内静脉、延髓静脉、小脑岩面下组静脉和岩下桥静脉.结论小脑绒球和Luschka孔脉络丛复合体及颈静脉孔硬膜返折可作为辨认舌咽神经脑池段的解剖标志,深刻认识小脑延髓池的蛛网膜界限对手术处理累及小脑延髓池的不同性质病变,保护重要神经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大网膜在胆管引流管周围做成人工窦道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实验兔胆管引流动物模型。10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每亚组10只,在手术后3、6、9、12、15d分别剖腹了解5亚组中一亚组胆管引流管窦道形成情况,并取部分窦道壁送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窦道完全形成动物数分别为:3d8只,6d10只,9d10只,12d10只,15d10只;对照组分别为:3d1只,6d1只,9d2只,12d3只,15d4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带蒂大网膜在胆管引流管周围形成人工窦道的方法简单、实用,不仅可缩短留置T管的时间,而且可有效防止拔T管后胆漏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夏季,人们的胃口都打了折扣,常食欲不振,喜食凉食。这里介绍四川凉面以其特有的味香、甜酸、麻辣而清爽可口,将会使您胃口大开。 四川凉面的烹制方法很简单,普通家庭均可制  相似文献   
8.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颞下经岩骨入路手术处理斜坡及脑干腹侧病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的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各主要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 颞下硬脑膜外经前内侧的三叉神经压迹、外侧的岩浅大神经沟及岩上窦所形成的三角区磨削岩骨尖。其周围结构的测量结果为:上半规管垂直于岩骨嵴,位于弓状隆起下方,耳蜗位于内听道前方、岩骨颈内动脉膝后方,内听道位于上半规管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中央。20侧中有2侧面神经膝裸露,耳蜗至膝状神经节的距离约为3.30 mm±0.79 mm,耳蜗距颈内动脉膝约2.48 mm±1.14 mm,内听道距岩斜缝约16.03 mm±1.94 mm,颈内动脉水平段距岩上窦约10.73 mm±2.00 mm。结论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能增加岩斜坡及脑干腹侧的显露,但显露范围有限,且需一定程度的颞叶牵拉。同时可能因为不熟悉解剖而误伤耳蜗、颈内动脉及第Ⅶ脑神经、第Ⅷ脑神经,选择应用时应审慎考虑。  相似文献   
9.
小儿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病,以急症方式进入科室抢救治疗。我科自2001年9月—2003年5月,先后收治小儿高热惊厥病人3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军 《淮海医药》2012,30(1):48-49
目的寻求一种创伤小,操作方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我科2010年1~12月应用CT定位血肿位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例,术后配合尿激酶血肿腔内灌注以溶解血凝块通过双管引出。结果通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1周内血肿都基本吸收,按ADL分级法评价患者预后。I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2例;II级:部分恢复或可生活自理5例;III级:需他人帮助、扶拐可行走8例;IV级:卧床但保持意识清醒3例;V级:植物生存或死亡2例。结论 CT定位微创定向穿刺双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疗效确切,费用低,此手术方式更适用老年体弱或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适合县级以上的医院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