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Z1):59-6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观点认为,AMI患者至少应卧床2周以减轻心脏的负荷[1],根据AMI后坏死心肌在4~6周才能形成瘢痕,主张患者即使无并发症也需住院4~6周,但长期卧床可引起肌力下降、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以及精神紧张、情绪焦虑等[2].随着CCU的普及,证明AMI后发生致死的室性心律失常大多在发病24小时内,以后的发生率呈指数性减少.由于AMI治疗的进展,特别是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使梗死面积缩小,患者预后显著改善.经过美国等发达国家近30年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AMI患者整体康复的有效医疗护理手段[3].近年来,国内也广泛开展了AMI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通过对早期康复效果的研究和对病人的随访,表明住院期间对AMI患者进行的早期康复治疗安全、可行、有效[1-4],能促进患者机体和心理的恢复并改善功能容量[4].  相似文献   

2.
严重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主要死因,AMI 后室颤的发生与 Q-Tcd 增加有关.利用 Q-T 离散度对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是降低 AMI 患者早期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我们总结 48例 AMI 患者溶栓后 Q-Tcd 的变化,以探讨溶栓治疗对其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脏病的急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律失常和泵衰竭.而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β受体阻滞剂能阻断AMI后的交感神经内分泌活性的增强,可降低心梗患者长期死亡率和再梗发生率.在AMI早期之所以要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希望减少心肌氧耗,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如室颤及镇痛;缩小梗死面积,防止再梗死.  相似文献   

4.
严重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主要死因,AMI后室颤的发生与QTcd增加有关[1]。利用QT离散度对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是降低AMI患者早期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我们总结48例AMI患者溶栓后QTcd的变化,以探讨溶栓治疗对其影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评价该药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无溶栓禁忌证的6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两组在溶栓治疗的同时,A组尽早应用美托洛尔,B组按AMI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溶栓后48h内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A组出现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例数较B组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例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注射美托洛尔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无明显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所致,及时的溶栓治疗可以改善AMI的近晚期预后[1].静脉溶栓疗法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抢救AMI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实践证明早期应用疗效确切,可提高AMI的治愈率.早期有效地应用溶栓药物可使住院死亡率降至10%~12%,为非溶栓治疗死亡率的1/3.AMI临床护理对病情恢复极为重要,现将我院自1993年以来采用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疗法治疗AMI26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症.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救治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室性心律失常指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速)、室性早搏(室早)、心室颤动(室颤)等[2],不仅是造成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引起非心脏疾病患者猝死的主因之一.目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并未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部分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及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以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再通是溶栓治疗的关键.早期的溶栓治疗可使60%~70%的IRA再通,但对国产尿激酶疗效的评价不一[1~5].我们应用尿激酶静脉给药治疗18例AMI,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Q-T离散度(Q-Td)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且与心律失常、泵功能不全及住院死亡率呈正相关[1].文献报导加镁极化液可缩小梗塞范围及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2].本文对105例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旨在探讨AMI起病时Q-Td及应用加镁极化液后对Q-Td演变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智 《微创医学》2000,19(5):664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三大并发症之一,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老年人AMI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AM I并发心律失常89例进行临床分析对比,以了解老年AMI并发心律失常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总结了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南煤集团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倍他乐克可以降低ACS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心肌缺血事件、再梗死率及猝死率进行分析。结果: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组(A组)死亡率为2.63%,再梗死率为2.63%,AMI为2.63%,未用β受体阻滞剂组(B组)死亡率为8.33%,再梗死率为11.1%,AMI为8.33%,A组的死亡率、再梗死率及AMI发生率均小于B组。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及早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可以降低心律失常事件、心肌缺血事件、再梗死率及猝死率。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且是病程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校附属医院内科自1969年9月~1987年11月共收治AMI 111例。本文从对发病后24小时内住院的47例患者梗塞早期监测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及死亡患者的分析,探讨梗塞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原发性室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β受体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Vaughan Williams的分类方法,β受体阻滞剂属于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长期以来,β阻滞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心肌缺血和抗高血压,近年来又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很少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事实上,β阻滞剂是一类很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许多心律失常有独到的疗效.200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提出β阻滞剂应当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基础用药[1].笔者复习有关文献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对此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高云逸  任伟  张海燕 《重庆医学》2004,33(8):1137-1137,1140
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复极过程的一项指标.已有许多报道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d增加,但其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的预测价值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1~3].本文通过对146例AMI心电图QTd的分析,旨在探讨AMI患者QTd增加对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掌握老年人AMI的特点,在有效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合理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并发症,也是AMI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早期AMI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提高治疗率,现将40例AMI心电图资料分析如下: 一、资料。我院1986年至1992年收治入院的AMI患者40例,男38例,女2例,男女之比为9:1,年龄40—60岁32例;60岁以上8例,平均年龄61.7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90%以上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关[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老年AMI患者常发生剧烈、持久的胸痛及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来救治老年心血管急症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2006年夏邑县人民医院对24例高龄AMI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AMI)为临床常见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常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生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种类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在临床工作中能及时发现,有效治疗,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据报道,60%以上的AMI死亡者发生在起病1 h之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若在发病初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1].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从2006年9月~2010年9月共对100例AMl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现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B)是心肌梗死早期严重致命的病发症之一,预后差[1].早起正确、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科于2011年9月5日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隔穿孔、糖尿病心功能Ⅳ级病人.经积极治疗护理,于2011年10月20日健康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