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动态观察了家兔烧伤(30%Ⅲ度)早期烧伤表对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通过相差显微动态观察、台盘菜染色、HE染色光镜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同时检测孵育不同时相点增减液中LDH、6-keto-PGE1α、tPA及内皮细胞抗上板粘附能力变化。结果显示:(1)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功能改变早于结构损害,而结构损害又以细胞间连接及其表达结构改变为早;(2)烧伤血  相似文献   
2.
烧伤大鼠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加深入阐明严重烧伤早期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继而引直民早期损害的发生机制,本实验应用培养于微孔滤膜上的小牛瞌 及皮细胞单层所构成的选择性通透屏障模型,观察了30%Ⅲ度烧伤大鼠血清对其影响,结果发现,烧伤早期烧伤血清刺激后EC单层对Hanks液或白蛋白液滤过流量、滤过系数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作为一个重要器官在缺血再灌注及循环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低灌注状态造成的内皮功能障碍通过多种途径成为再灌注损伤的“激发器”,而粒细胞的粘附和激活起到损伤放大的效应;多种药物对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个成熟的社会可以使很多不同的因素交互作用,互相增效,从而使民众受益。其成熟程度反映于其处理看似互不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机制上。法律和医疗服务是这许多社会基础中的两种。就法律而言,它是最高的上层建筑,并规定了包括医疗等其他社会基础所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在美国,从历史角度看,  相似文献   
5.
速冻玻璃化储存异体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1987年以来速冻玻璃化储皮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搜集我科1987年至1999年使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救治烧伤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我科皮库储存异体皮国内使用情况,总结和分析速冻玻璃化储存异体皮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异体皮的使用情况。结果:使用速冻玻璃化异体皮的烧伤患者平均烧伤面积为55.4%,其中平均Ⅲ度面积为30.9%,应用异体皮面积为3466~10208cm^2。采用速冻玻璃化保存的皮肤复温后其活力可达到新鲜皮肤的70%左右,该法保存的皮肤质地柔软、转红快、成活率高,存活期长,最长可在患者创面上成活2个月左右。术后异体皮成活率为95%。从1987年至1999年底我科皮库供全国各地18个省和3个自治区的48个市,8个县的108家各级医院冷冻异体皮使用,包括我科自用用,共使用皮肤面积达3604260cm^2。结论:采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覆盖创面,仍是目前最有效、最方便、经济实惠的方法,使用异体皮进行烧伤的救治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医院普遍使用的一项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例1,男,12岁,因左唇颏部380V电烧伤3d入院。左唇颏部皮肤炭化,深达下颌骨,缺损创面5.5cm×8.5cm,伤后5d在全麻下创面清创、彻底切除坏死组织后设计含左颏下动脉的全口底轴型皮瓣。取仰卧位,头颈充分伸展。皮瓣自同侧下颌角跨中线达对侧下颌角;上界为下颌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烫伤延迟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凋亡对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110只 ,30 %总体表面积 ( STBA) 度烫伤 ,立即或伤后 6 h进行复苏。观察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率 ( ap% )变化 ,并测定了门静脉和体循环内毒素及肠系膜淋巴结 ( ML N)细菌移位率和移位量变化。结果 :电泳、原位末端标记( TU NEL )法和电镜均观察到伤后肠上皮凋亡梯形带和凋亡阳性细胞增多。延迟复苏组肠上皮细胞凋亡发生早且更严重 ;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及 ML N细菌移位量均显著高于立即复苏组 ( P<0 .0 1) ;门静脉内毒素变化与肠黏膜 ap%成显著正相关 (烫伤后立即复苏组 r=0 .936 ,P<0 .0 1;烫伤后延迟复苏组 r=0 .899,P<0 .0 5 )。结论 :烫伤后延迟复苏使肠黏膜上皮发生病理性凋亡 ,可能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ap%)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ER)和延迟复苏组(DR);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采用DNA片段百分率测定、电泳和RT-PCR 观察伤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ap%和ICE、bcl-2基因表达。结果:大鼠烫伤后小肠上皮ap%显著高于伤前(P<0.01);DR组肠上皮ap%显著高于ER组(P<0.05-0.01)。DNA电泳可见明确梯形条带。烫伤后肠上此ICE基因表达明显增强,DR组ICE基因表达显著高于ER组(P<0.01)。Bcl-2基因伤前在肠粘膜不表达,伤后极弱表达,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烫伤延迟得苏后小肠上皮凋亡显著增加;促凋亡基因ICE和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失衡可能是其凋亡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由于种种原因,小面积烧(创)伤患者常自行处置或就近到诊所治疗,虽方便但有时也带来诸多并发症,延缓愈合,增加痛苦,并发湿疹样皮炎就是其中的1种。我们自1998年以来先后接诊32例该类患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早期切痂对重度烧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代谢车动态观察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对静息能量消耗 (REE)的影响。方法 根据首次切痂植皮时间 ,将 5 6例重度烧伤患者分为早期切痂植皮组 (A组 ,39例 ,伤后 5d内手术 )和非早期切痂植皮组 (B组 ,17例 ,伤后 5d后手术 )。首次切痂时将Ⅲ度及其周围深Ⅱ度创面全部切除 ,切痂后创面用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覆盖。在治疗期间应用新型代谢车床旁动态监测患者REE变化 ,同时检测 9例A组患者和 7例B组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 (IL)6、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内毒素 脂多糖 (LPS)等变化。  结果 全部病例治愈 ,尽管两组患者REE均明显升高 ,但A组在切痂前、后及伤后 14d内REE明显低于B组 (P <0.0 5 )。A组患者血浆IL 6、IL 8、TNF α、LPS水平明显低于B组 (P <0.0 5 )。  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其原因可能与及早封闭创面从而减少多种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