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滑肌肉瘸,多见于子宫和消化道,但原发于骨却非常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3岁,因左肩进行性肿痛4个月于1985年9月19日入院。3个多月前患者诉左肩痛,曾在当地医院摄X线片,左肩关节及肱骨未见异常。拟诊“肩周炎”,行对症治疗。2月前轻伤后,疼痛加剧,局部明显肿胀,无发热。再次摄X线片,示肱骨上端呈融骨性破坏伴病理性骨折,软组织阴影增大。针吸活检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MR灌注成像各指标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R2* 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VEGF、MVD)的相关性。结果(1)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peak分别为:58.4±4.7、3.1±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2.29,P值均<0.05);PCa组高、中、低分化腺癌的SSmax分别为:52.3±3.4、56.4±4.3、60.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04,P< 0.05),△R2*peak分别为:2.9±0.4、3.1±0.5、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82,P<0.05)。(2)BPH组VEGF阳性9例,MVD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为24例,MVD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患者(X2=27.86,P<0.01;t=20.4,P< 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加权成像(PWI)参数SSmax、△R2*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PWI的有关指标(SSmax、△R2*peak)与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相关,有可能为前列腺疾病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 17.2 % ,其中胃窦癌最多 ,贲门癌次之[1] 。贲门癌是指发生于胃底贲门区的占位性病变 ,由于贲门位置特殊 ,故贲门癌的X线表现较一般胃癌又具其某些特殊性。本文就我院 1994年~ 1998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52例贲门癌 ,进行回顾性X线及CT分析。1 一般资料本组 52例患者中男 4 3例 ,女 9例。年龄 4 9~ 79岁 ,平均为 6 4岁 ,其中 6 0岁以上 37例。患者主诉表现为吞咽困难 ,左上腹不适 ,短期消瘦。50例气钡双对比造影 ,使用日本岛津 10 0 0mAX线机。显示贲门区最佳体位 :直立右前斜…  相似文献   
4.
分析15例周围神经鞘瘤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学关系。肿瘤周围低信号是包膜完整特征;T2WI高信号与肿瘤含水量较高有关;瘤体内的囊变、坏死、出血、胶原沉积、钙化等是MRI不均匀信号强度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四脑室区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四脑室区肿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脑室区肿瘤的CT和MRI好发年龄、部位和图像特征.结果检出髓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8例,表皮样囊肿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室管膜囊肿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结果提示(1)不同的四脑室区肿瘤各具其影像学特征;(2)四脑室区常见肿瘤具有年龄特征;(3)肿瘤来源的判断可帮助肿瘤定性的诊断.结论CT和MRI检查对四脑室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主要价值,以MRI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42例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椎管内肿瘤的部位、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6个月-3年),无1例复发,手术优良为97%。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MRI结合病理检查能够确诊,早期外科治疗是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15例进行MR弥散加权成像,测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s).结果 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mm2/ s和(2.025±0.358)×10-3mm2/ 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mm2/ s和(0.267±0.07)×10-3mm2/ s (P<0.05).结论 DWI对于BPH、PCa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反映其病理变化;ADC值是鉴别BPH与PCa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分析15例周围神经鞘瘤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学关系。肿瘤周围低信号是包膜完整特征;TWI高信号与肿瘤含水量较高有关;瘤体的囊变,坏死,等是MRI不均匀信号强度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MR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MR灌注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与MR灌注成像各指标的相关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癌的 15例患者和 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灌注成像 ,对前列腺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 (SSmax)、T2 弛豫率 (ΔR2 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VEGF、MVD)的各自相关性。结果  (1)健康志愿者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 peak分别为 :0 .4 30± 0 .0 11,2 .0 1± 0 .0 7;前列腺癌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 peak分别为 :5 7.8± 5 .0 ,3.0± 0 .6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前列腺癌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灌注成像的有关指标(SSmax、ΔR2 peak)可以反映前列腺癌MVD和VEGF表达的高低 ,从而推测其血管生成情况 ,为外科医师提供大量关于前列腺癌诊疗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胆囊为胆道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的正确诊断和肿瘤分期的估计对胆囊癌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本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胆囊肿瘤和胆囊肿瘤样病变病例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