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的tax基因长约1000bp,它的基因产物命名为p40tax蛋白。p40tax蛋白激活HTLV部分病毒基因组,而促进病毒复制。另外,p40tax也能激活其他细胞基因,激活大量基因的转录,包括几种细胞因子的产物的基因,例如IL-2、IL-2a受体、IL-6、IL-1S和肿瘤坏死因子^[1]。另外,p40tax能抑制肿瘤抑制基因^[1]。tax基因的能力是激活许多基因,并诱导肿瘤形成。因此,tax基因不是一种真正的病毒癌基因,在HTLV相关的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发展中,tax基因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除ABO血型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外,近年来,因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等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引起了输血界的广泛重视。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去除血液中的绝大部分白细胞,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降低传播白细胞相关传染性病原体(如CMV、HTLV-Ⅰ/Ⅱ等)的危险性,防止HLA同种免疫、PTGVHD和血小板输注无效,削弱输血相关免疫抑制(TRIM)效应。为评价去白细胞血输注法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对本院收治的280例反复输血的患者作了去白细胞过滤输血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克隆、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hVEGF121)基因在pET-24a(+)中的表达,获得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VEGF121。方法提取人原髓白血病细胞(HL60)总RNA,RT-PCR扩增hVEGF121基因,经DNA序列分析后,克隆于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ET-24a(+),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1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超滤复性,DEAESepham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和SephacryS-100分子筛色谱纯化后,以HUVEC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质的20%,纯化后rhVEGF121纯度达95%以上,生物学活性检测证实,具有刺激HUVEC增殖的功能。结论在原核系统中实现了hVEGF121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炎症紊乱,由免疫系统变化引起,和基因、环境和激素相互作用引发的一种疾病。超过80%的患者有皮肤和黏膜受累,内部器官受累是病死率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SLE的临床表现是它复杂的免疫病理的结果,包括产生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血管破坏和严重的内部器官功能紊乱。SLE肾活检受累率几乎100%,而临床表现肾损伤占45%  相似文献   
5.
目的传统的检测CMVpp65抗原的方法是间接免疫荧光,操作麻烦,步骤较多,整个实验需要6个多小时,而且只能定性。需要寻找一种简便的可以定量的方法来检测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因此我们设计了流式的方法来检测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方法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中的一抗和购自invitrogen公司的二抗进行了流式标记移植病人外周血中的WBC,操作步骤明显简便了,只需不到2 h就可完成检测,而且可以定量检测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同时我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人尿中的CMV基因的拷贝数。结果流式检测阳性率高的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也为阳性,同时流式检测强阳性的病人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到CMV基因,表明病人处于CMV病毒血症。结论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中的一抗和购自invitrogen公司的二抗进行流式标记,成功检测了移植病人的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新方法可以定量,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人尿中的CMV基因的结果符合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胎儿和新生儿的溶血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会引起流产、死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溶血,严重时会发展到核黄疸、永久性脑损伤和婴儿死亡。近年来对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溶血性疾病的抗体进行了广泛研究,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调Jagged1表达对内皮培养条件下老龄大鼠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脱臼处死1~2月龄和19~26月龄SD大鼠,PBS冲洗股骨和胫骨骨髓,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 应用含10% FBS的DMEM/F12培养基以差速贴壁法进行体外培养,DiI-ac-LDL与FITC-UEA-1荧光双染进行EPC特性鉴定。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PIRES2-EGFP转染组、PIRES2-EGFP-Jagged1转染组和未转染的年轻大鼠来源EPC组。荧光显微镜下计数GFP阳性细胞数并计算转染效率;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Jagged1 mRNA和蛋白、von Willebrand因子(vW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酶插入区受体(KDR)mRNA表达,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EPC的血管形成能力。结果:转染后Jagged1在EGFP-Jagged1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Jagged1过表达显著促进老龄大鼠EPC vWF与KDR mRNA表达(P<0.01)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 vWF与KDR mRNA表达以及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在Jagged1转染组与年轻大鼠EPC组间未见有显著差别。结论:Jagged1过表达促进内皮培养条件下老龄大鼠来源EPC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树鼩是介于食虫目和灵长目之间的代表,进化程度高,较价廉的灵长类动物,医学生物学的用途很高,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目的:检测通常用的二抗能否与树鼩的血清发生免疫反应。方法:用Western和ELISA的方法检测树鼩的血清是否与抗兔、抗羊、抗人、抗小鼠、抗大鼠、抗猴的二抗发生交叉反应。结果与结论:Western结果表明树鼩的血清与抗兔、抗羊、抗人、抗小鼠、抗大鼠的二抗均不发生反应,与抗猴的二抗有交叉反应。ELISA的结果也表明树鼩的血清与抗猴的二抗有交叉反应,而与其他二抗没有交叉反应。结果说明通常卖的二抗不能用于树鼩IgG的免疫检测,只有抗猴的二抗与树鼩的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必需制备抗树鼩IgG的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在没有现成抗体可用时,可采用抗猴的二抗替代检测,能在树鼩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为SLE的免疫应答机制和个性化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5例正常献血员的CDR3分布特征及5例SLE患者PBMC中T细胞TCRβ链CDR3的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5例正常献血员PBMC TCR BV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5例活动型SLE患者24TCR BV CDR3家族均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对单/寡克隆性增生T细胞B链CDR3区基因进行测序,证实存在不同的CDR3序列。结论 SLE活动期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SLE的免疫发病机理有关。特异应答的T细胞TCR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SLE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01至200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HIV感染情况、感染率增长原因、感染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HIV,抗-HIV阳性者再用金标法检测,两种检测方法同为阳性者做确诊实验。金标法阴性者再用ELISA法双孔复查,双孔阴性报阴性结果,一阴一阳或双孔阳性同样做确诊实验。结果共检测10947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HIV阳性患者354例,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1至2009年每年的HIV确诊阳性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23,P=0.000),传播途径以血液、性传播为主,大部分感染者具有不安全性行为、输血史、静脉吸毒史等。结论近年来HIV感染者逐渐增多,控制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禁止不安全性行为、禁止吸毒、禁止输用未经标准检测的血液等。对高危人群和可能经医源性途径传播和感染HIV的患者进行常规抗-HIV检测是尽早发现HIV感染并防止其传播的必要措施;对AIDS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HIV感染特点及其传播方式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