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4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结合病理回顾分析了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原发性骶骨肿瘤以脊索瘤(21例)最多见,其次是巨细胞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软骨肉瘤(4例)、滑膜肉瘤(3例),囊肿(3例),其它相对少见,包括纤维组织细胞癌1例,尤文氏肉瘤1例,梭形细胞癌1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影像表现包括软组织肿块、骶孔扩大、瘤灶内钙化、骨嵴形成等不同特点。常见原发骶骨肿瘤常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原发骶骨肿瘤病理分型相对复杂,影像表现多样化,诊断常需综合不同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X线及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分析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X线及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X线及CT表现。结果 :15例中单发骨灶 13例 ,多发 2例 ;病变位于长骨 9例次 ,扁骨及异形骨 8例次。X线及CT表现为浸润型改变者 8例次、溶骨型 6例次、硬化型 2例次、囊状膨胀型 1例次 ;所有病例可见软组织肿块 ;4例见骨膜反应 ;5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 :本病常侵犯单骨 ,多表现为虫蚀样浸润性和溶骨性骨破坏 ,部分病变周边有硬化或有软组织肿块。X线及CT定性诊断困难 ,确诊需结合临床及病理。  相似文献   
3.
少见部位骨软骨瘤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少见部位骨软骨瘤25例生长部位、方式,并对手术方法的改进,预防术中骨骺损伤以免加重或产生骨骺畸形,防止术后复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27例X线、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CT表现。结果:(1)骨质破坏以偏心性、膨胀性、囊样为多(15例);其次为偏一侧性溶骨性破坏(6例)。(2)少部分病例病灶内可见不同形态的分隔(7例)。(3)发生于椎体的骨巨细胞瘤以侵犯单个椎体多见(16例);部分病例椎体附件亦呈溶骨性、膨胀性破坏(4例)。(4)椎体病理骨折导致椎体压缩变扁或楔形变8例。(5)软组织肿块影11例。提示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X线、CT表现呈缺乏长骨骨巨细胞瘤的特征性,但其提供的影像学征象对于诊断还是很有价值的,CT的应用更提高了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38例胃癌X线误诊原因中,阅片失误和由造影技术问题引起28例,因X线表现不典型或不明显而误诊10例,多数病例误为良性溃疡和炎症,表明进一步加强对胃癌X线特异性征象的认识是正确诊断胃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母草膏在储存过程中其指标性成分盐酸水苏碱含量降解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益母草膏中盐酸水苏碱的含 量,考察不同温度(15℃、35℃)和光照(避光、见光)对益母草膏存储过程中盐酸水苏碱含量的影响.结果温度对盐酸水苏碱的含量影响较 小,并非主要影响因素;光照可以引起益母草膏中盐酸水苏碱的分解,益母草膏在见光保存的条件下储存4个月,盐酸水苏碱的含量降低43.3%.结论益母草膏中的盐酸水苏碱对光照不稳定,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均需要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7.
石骨症(Osteopetrosis)亦名大理石骨病,是一种少见的、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的先天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病因不清,以广泛性骨密度增高、骨质硬而质脆易折、颅神经受压,并常伴有严重贫血为特征.其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作者通过对10例成人石骨症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2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男22例,女7例,年龄5~59岁,平均21.3岁。29例均做X线平片检查,12例做CT检查。结果发生于长骨27例,其中位于干骺端17例,骨干2例,骨端8例,另2例发生于不规则骨坐骨、椎体各1例。29例中病灶最大径7cm,最小径0.5 cm。病灶多沿患骨的长轴发展,病变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1例边缘有分叶,26例病灶边缘可见硬化边。X线22例有病灶内分隔,CT观察仅2例可见分隔;骨外形膨大13例;2例合并病理骨折。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X线平片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绝大多数能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结果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有以下特点:(1)好发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2)病变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6/8);(3)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地图样,部分病例多房样(3/8);(4)病灶边缘可见硬化边,以近髓腔侧明显;(5)CT、MR有利于发现病灶内小钙化点及周围软组织块影。结论 诊断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要综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资料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分析16例椎骨巨细胞瘤的X线与CT的征象主要为多房性溶骨性骨破坏、偏心性膨胀性生长、皂泡状结构、椎旁肿块和骨包壳形成等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