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免疫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免疫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不同免疫应答期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疗效.1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期66例,免疫清除期64例,残余整合期15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乙肝疫苗 胸腺肽 绿脓杆菌菌毛 干扰素,其中免疫耐受期42例,免疫清除期46例.共88例)和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治疗,其中免疫耐受期24例,免疫清除期18例.共42例),观察ALT及病毒标志物变化.治疗后,免疫清除期联合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eAg、HBV DN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耐受期,治疗组HBeAg、HBV DN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绿脓杆菌菌毛制剂(佰安)免疫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绿脓杆菌菌毛制剂(佰安)对机体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佰安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的影响以及佰安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结果 佰安在体外对CD11c^ 型DC的细胞数有促进作用,而与HBsAg联用后,其表达CD11c^ 、CD80^ 、CD86^ 型DC的细胞数增加更加显著。结论 佰安与HBsAg联用可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活化T细胞,诱导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三维Markov随机场(MRF)模型分割脑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方法MRF的似然概率采用了瑞利分布和高斯混合分布函数,并利用最大期望(EM)算法精确估计出混合参数;先验概率采用Ising—MRF模型,并利用误差试探法估计出正则化参数。为避免利用迭代条件模式(ICM)进行图像分割时常陷入局部最优解,实验提出了基于Metropolis采样算法的模拟退火(SA)技术。结果实现了三维MRF的全局最优解,分割模型可分辨3个体素的细小血管。临床数据采用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提供的患者TOF-MRA数据(1.5TGE MRI scanner),空间分辨率0.43mm×0.43mm×0.50mm:原始数据的像素空间大小为512×512×128;实际采用的空间大小和分辨率分别为256×256×64和0.80mm×0.80mm×1.20mm。实验对每一套临床数据采用SA、ICM、MSA算法分别进行分割比较,分割结果存在有限差异,采用15步迭代计算的时间消耗分别为1029S、463S、560S。结论实验通过三维仿真数据分割结果表明,Metropolis—SA迭代求解算法能够实现更低的全局误差.并且实际脑部MRA数据的分割与最大密度投影相比较.反映出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院作为全军“军字一号”工程试点单位,为落实“一号工程”工程,本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和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建成了以3条4芯多模光缆为主干线、5类双绞线为传输介质、支持100 M数据传输、综合布线440余条的快速交换式以太网。目前已开设站点187个,应用子系统37个,基本涵盖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部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 10例健康人和1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患者于发病第2周采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 与村照组比较,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结论 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机体呈异常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含Ⅰ、Ⅱ、Ⅳ型菌毛的绿脓杆菌制剂 ,在体外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活化作用。方法 :以绿脓杆菌菌毛制剂 ,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PBMC ,采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BSA)免疫细胞化学法 ,检测人PBMC表面CD2、CD2 5、CD6 9的表达。结果 :该制剂在实验最适条件下 ,可使PBMC上CD2表达率增加15 2 % ,CD6 9表达率增加 2 9.1% ,CD2 5的表达率增加 18.7% ,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绿脓杆菌菌毛制剂在体外能有效地促进单个核细胞的活化 ,提示该制剂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水平。方法随机选择新入院慢性乙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清晨空腹采血,镉柱法还原NO3-,重氮法测NO2-,计血中原有NO3-及还原后NO2-总和(总NO2-)。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原慢迁肝)总NO2-水平为19.2±6.9μmol·L-1(26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原慢活肝)总NO2-水平31.6±11.8μmol·L-1(35例),活动性肝硬化总NO2-水平为54.5±23.4μmol·L-1(19例)。与正常对照组(18.9±8.2μmol·L-1)比较,慢活肝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总NO2-水平升高较显著(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内源性NO水平随病情进展而升高,可作为一项反映病情轻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型、免疫功能和分泌细胞因子的特性。方法:从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面标志CD80和CD86的表达。用3H-TdR掺入法检测DC诱导混合性淋巴细胞反应(MLR)的能力。并用ELISA方法检测MLR中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水平。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组的DC细胞CD80、CD86的表达率较正常人组高(P0.05),诱导MLR的能力也较强(P0.05),MLR中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水平也较高(P0.05)。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免疫刺激能力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对体内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6例健康志愿者,各单次皮下接种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剂量为60μg。在接种前和随后25 d内的不同天数,先后多次取肝素抗凝静脉血,及时用全血三色荧光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表达CD11c+、CD123+和CD80+三型树突状细胞(DC)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3d后,三型DC数均见上升趋势,2周后达峰值,至25 d后,仍维持较高水平。提示皮下接种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可激发DC表达受检的三种分化抗原,表明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具有可能增强体内DC参与对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分型的方法主要是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由于操作过于复杂与繁琐,仅用于实验研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是以RNA为模板,联合RT与PCR,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