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1.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作为治疗痔的新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其手术原理符合痔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仍有术后大出血、残留皮赘、肛缘水肿等并发症及术后痔复发脱出等。我院自2010年1月开始运用该技术,并对其进行部分改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异位胃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胃是临床少见的先天性异常,我院外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因右下腹持续性隐痛6天就诊,无发热、腹泻。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腹部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包块,肝脾未触及,麦氏点固定压痛,轻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无亢进,腰大肌征阳性。拟诊“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阑尾表面轻度充血、水肿,管腔2粒绿豆大粪石梗阻,常规切除阑尾。同时在距回盲部约30cm小肠系膜侧见一约成人拇指大包块,椭圆形、质韧、淡红色、边界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考虑“肠系膜肿物”,即以楔形切除并作病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部大血管损伤的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腹部大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88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纯修补、人工血管移植等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88例,存活63例,死亡25例,抢救成功率71.6%,病死率28.4%,主要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结论对于腹部大血管损伤患者,判断伤情,有效复苏,控制休克,紧急剖腹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术中应注意全面探查,视伤情尽量采用简单而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院尝试用膀胱镜代替5mm腹腔镜,进行一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儿中,男9例,女1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5.2岁。本组患儿均为斜疝,2例术中发现有对侧隐性斜疝,其中右侧6例,左侧2例,双侧2例。易复性疝8例,有2例嵌顿性斜疝急诊手法复位后改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治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的1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一性脏器损伤患者数43例,多脏器及合并其他重要系统性损伤的患者数57例。首先采用B超、X线机CT对其进行诊断,然后对其采取保守及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比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1)诊断情况:本组全部患者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率为93.00%(93/100);95例病例行B超检查,阳性率为86.32%(82/95);70例行X线检查,阳性率为90.00%(63/70);55例行CT检查,阳性率为92.73%(51/55)。(2)治疗情况:7例采取保守治疗,93例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肝叶切除、破裂修补术、部分脾切除等手术方式。(3)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加以诊疗以及合理处理多发性损伤,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腹部闭合性损伤治疗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常见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415例阑尾病灶组织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测。结果从415例阑尾病灶组织中分离出348株病原体,其中G-杆菌322株(92.52%),G+球菌26株(7.47%);检出率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76.14%)、铜绿色假单胞菌(6.90%)、奇异变形杆菌(3.45%)、肺炎克雷伯菌(3.16%)和粪肠球菌(1.44%)。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者依次为亚胺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阿米卡星(5.3%)、头孢西丁(10.2%)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4.6%),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者依次为青霉素类抗生素类(86.8%~90.6%)、复方新诺明(67.9%)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60.3%~67.9%),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对其他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ESBL确证试验结果显示,265株大肠埃希菌检出124株,产酶率为46.8%;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未检出产ESBL菌株。结论急性阑尾炎感染细菌以G-杆菌为主,特别是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此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特别是产ESBL菌株呈现出多药耐药现象严峻。应加强病原菌的检测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7.
PPH手术治疗混合痔14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运用PPH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PPH术治疗混合痔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20~40min,平均2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疼痛轻,术后出血2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肛门坠胀感35例(含吻合口感染2例),无肛门狭窄或大便失禁。随访1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PPH术治疗混合痔手术时间短,肛门功能损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镜代替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科应用膀胱镜窥镜代替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需中转开腹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平均住院3天后均痊愈出院,切口瘢痕外观不明显,无1例出现并发症,随诊1~6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膀胱镜代替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疝安全可行,治疗效果确切,在无小儿腹腔镜的情况下可用膀胱镜代替.  相似文献   
9.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作为治疗痔的新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其手术原理符合痔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仍有术后大出血、残留皮赘、肛缘水肿等并发症及术后痔复发脱出等。我院自2010年1月开始运用该技术,并对其进行部分改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etolny,LA)应用单双极电凝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0月应用免钛夹单双极电凝法结合为60例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于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O~80min,平均(50±10.1)min,术后住院4~7d,平均(5±0.8)d,术后无发生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单双极电凝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低,且无钛夹遗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