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因素及临床药师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2018-07至2019-07在医院接受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120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确定。将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未达标与超标的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每组43例,对临床药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因素包括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浆白蛋白水平、肌酐清除率、中重度外周水肿、肝功能异常以及基础性疾病(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因素代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中重度外周水肿、肾功能异常及BMI为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P<0.05)。干预组血药浓度达标率、患者30 d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79%、2.33%及6.98%,与对照组分别为34.88%、9.30%及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中重度外周水肿、肾功能异常及BMI,对此,临床药师应该强化对血药浓度进行干预,以提高药物效果。  相似文献   
2.
连玉菲  任炳楠  韩晓雯  杨晶 《河北医药》2016,(20):3114-311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及肺泡盥洗液( BALF)中T淋巴细胞、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乌司他丁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及BALF液中T淋巴细胞( CD4+、CD8+及CD4+/CD8+)、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 FVC)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EV1/FV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唵.05)。2组治疗后血清及BALF液中CD8+T淋巴细胞较前下降、CD4+和CD4+/CD8+T淋巴细胞较前上升( P <0.05),治疗组治疗后 CD8+T 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 P <0.05),CD4+和 CD4+/CD8+T 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治疗后TNF-α、IL-6、IL-8及CRP水平均降低( P <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6、IL-8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治疗后FEV1、FVC和FEV1/FVC均改善( 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FEV1、FVC和FEV1/FVC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乌司他丁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改善症状及细胞免疫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为医院麻精药品的智能化管理与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河北省人民医院智能麻精药柜主要功能及操作流程。比较传统药柜与智能药柜管理模式下,调剂时间、调剂差错率及工作强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智能麻精药柜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后,实现了麻精药品发放的信息化、自动化精准管理;双人双核发的规范流程执行率达100%;同时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降低了摆药差错率(0.896% vs.0.107%)及劳动强度(降低59.77%),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麻精药品管理更加精细化。结论:智能麻精药柜的引入,推动医院麻精药品管理由粗放迈向精细,促进了医院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发展,使麻精药品管理更规范,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贴签工作差错率,提高贴签工作效率,为PIVAS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TQ-110智能贴签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比较PIVAS智能贴签系统使用前后的工作流程、人员数量、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不同产地黄芪中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我国八个不同产地的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作为研究样本,对比两个品种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对比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对比不同产地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对比不同产地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结果:内蒙古产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最高,为(22.95±1.17)mg/g,吉林产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最低,为(18.12±0.59)mg/g,不同产地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可见明显差异(P0.05)。蒙古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为(21.24±1.06)mg/g,膜荚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为(19.01±0.87)mg/g(P0.05)。野生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高于人工种植黄芪(P0.05);不同产地内蒙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产地膜荚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产地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具有明确差异性,临床应用中应给予足够重视,根据产地、品种、种植方式等修正方剂中黄芪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 MTM)服务模式,观察基于MTM的咳喘药学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托MTM服务理念,建立咳喘药学门诊服务流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108例使用吸入剂治疗的COPD患者,接受咳喘药学门诊服务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疾病控制评估CAT(COPD assessment test)问卷及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问卷、服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变化情况,评价咳喘药学门诊服务的效果。结果:我院形成了以专科药师干预为主的动态、全程、闭环咳喘药学门诊服务新模式。对比咳喘药学门诊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者CAT评分[(21.74±4.25)vs.(16.64±4.51)vs.(12.72±4.36)]及mMRC评分[(2.69±0.51)vs.(2.16±0...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我院静配中心应用自动分拣系统的效果,为静配中心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自动分拣机设备组成及工作流程,以不同分拣模式下平均每袋成品输液所需分拣时间、药师分拣一袋成品输液平均步行数以及单位时间内分拣差错百分比为指标,评价自动分拣机对成品输液分拣效率、工作强度及分拣差错的影响。结果: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使98.55%的成品输液实现了快捷的自动分拣。每袋成品输液的分拣时间,由使用前(手工分拣)的8.67 s,提速为使用后(自动分拣)3.11 s,省时64.15%;同时与手工分拣模式相比较,自动分拣模式使工作人员数量下降50%,但人均日平均分拣液体数量增长99.85%,人均日步行数下降22.12%。各类分拣差错均明显减少,总差错数下降86.48%。结论:自动分拣机使用后我院静配中心工作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优化,实现了成品分拣高效率低差错,缩短了分拣时长、降低了劳动强度,使药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嘱审核及临床服务工作中,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并推动了静配中心自动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规范化全医嘱审核培训体系,提升药师全医嘱审核服务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制定全医嘱审核药师培训工作策略,建立三阶梯分层次由简入难的全医嘱审核药师培训考核模式。结果:全医嘱审核药师培训形成制式流程,各层次全医嘱审核药师人数增长明显,医嘱审核服务能力提升明显,其中不合理医嘱较去年同期降低8%,干预率提升46.05%,干预成功率增长33.33%,科室对药师全医嘱审核满意度提升22.41%。结论:通过创建全医嘱审核培训体系,提升了我院药师医嘱审核专业技术水平,保障了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推动了高质量药师队伍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沉默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RT- PCR检测人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NRF2 mRNA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NRF2 siRNA-1、NRF2 siRNA-2和NRF2 siRNA-3干扰序列转染至PC-3细胞后,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转染效果,并筛选出干扰效果最好的NRF2 siRNA序列。将体外培养的PC-3细胞分为Con组(未转染)、NC组(转染阴性对照)和NRF2 siRNA组(转染NRF2 siRNA-3),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钙黏附素(N-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相比,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NRF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84±0.05 vs 0.22±0.03,P<0.05)。NRF2 siRNA-1、NRF2 siRNA-2和NRF2 siRNA-3干扰序列均能够明显下调PC-3细胞中NRF2蛋白(0.56±0.04,0.39±0.03,0.11±0.02 vs 0.76±0.07)和mRNA(0.80±0.05,0.52±0.03,0.26±0.03 vs 1.00±0.05)的表达,且NRF2 siRNA-3的干扰效果明显大于NRF2 siRNA-1和NRF2 siRNA-2。与Con组相比,NRF2 siRNA组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和迁移能力[存活率:24 h (82.05±5.24)% vs (99.86±5.05)%,48 h (64.57±4.85)% vs (97.28±6.36)%,72 h (45.62±3.76)% vs (94.57±5.49)%;克隆形成率:(39.35±3.26)% vs (66.52±4.85)%;侵袭细胞数:42.00±5.50 vs 85.00±7.50;迁移细胞数:58.00±3.00 vs 118.50±8.00]均明显减弱,同时Ki67、CyclinD1、MMP-9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Ki67:0.25±0.03 vs 0.78±0.05;CyclinD1 0.41±0.03 vs 0.85±0.06;MMP-9:0.10±0.02 vs 0.89±0.07;N-cadherin:0.22±0.02 vs 0.49±0.04)均明显降低(P<0.05);而NC组与Con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RF2基因沉默可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Ki67、CyclinD1、MMP-9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