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颅内淋巴瘤的MRI影像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艾滋病相关颅内淋巴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艾滋病相关颅内淋巴瘤的MRI影像特征。结果 15例艾滋病相关颅内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11例,4例为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 BL),以幕上多见,多发病灶为主(本组合计32个病灶,2例为脑膜型),多靠近中线或脑室周围,侵犯皮层并累及灰白质。本组病例单发4例,多发9例,2例为脑膜型。位于幕上10例,幕下2例,幕上下多发1例。MRI表现为实性、囊实性肿块及结节、多发不规则斑点、片状病灶,DWI病灶不同程度受限,以不规则环状高信号为主,ADC值降低,10例患者(12个病灶)T_1WI可见不规则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肿块样、结节样及点、片状明显强化、不规则厚壁环形强化或环状强化,周围轻度水肿或无水肿,其中3例为重度水肿,1例沿室管膜匍匐生长,1例可见室管膜播散。结论艾滋病相关颅内淋巴瘤MRI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部分病变表现不典型,易与弓形体脑炎等病变混淆,必须结合临床并仔细分析其MRI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肝脾结核CT影像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分析肝脾结核CT表现,以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5例肝脾结核进行CT扫描,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在18~60岁,所有病例皆经临床诊断,其中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2例经CT导向下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结果所有肝脾结核均为多脏器结核之一,CT表现为8例肝脏和5例脾脏散在粟粒、小结节灶和小囊性灶,1例肝脏有孤立的低密度病变,1例肝脾仅散在点状钙化灶。结论肝脾结核CT常见散在粟粒、小结节和小囊性灶并合并全身多脏器结核。当CT有上述表现时,首先应考虑肝脾结核。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球CT增强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良恶性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结核球是孤立性肺结节中最常见的一种,且发病居肺内良性结节的首位。目前CT增强扫描、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结核球的鉴别诊断作用超来越受到重视。本对此作一综述,重点在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影像表现。方法 对21例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5—50岁,中位年龄35岁,为典型支气管肺囊钟从影像上主要表现分为炎性浸润阴影5例、不规则团块影3例、实性球形影8例及分支管状阴影5例。对18个支气管肺囊肿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炎性浸润性肺囊肿影像学无特征性,以病灶实质无强化,临床上反复感染为特点。不规则团块影、实性球形影及分支管状阴影性支气管囊肿以实质无强化,病灶周围肺野肺气肿及有或无片絮索条表现,分支管状肺囊肿以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区一致为特征。结论 当反复发生的感染灶、病灶周围有肺气肿及有或无片絮索条、病灶实质无强化或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区一致的管状病灶时应考虑支气管肺囊肿。  相似文献   
5.
动态增强CT扫描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 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 mm.结果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 HU.结论动态增强CT 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方法对39例经过手术、纵隔镜、穿刺活检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共180个淋巴结进行影像学分析,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16~67岁,中位年龄26岁。所有病例均做CT增强扫描。结果根据病灶强化形态学特征分为5种强化类型:(1)不均匀强化占28.3%(51个),病灶最大直径4.5cm;(2)环形强化占26.1%(47个);(3)均匀强化占25.0%(45个);(4)无明显强化占14.4%(26个);(5)分隔样强化占6.11%(11个)。病理观察,淋巴结强化类型与病灶实质内含血管的肉芽组织和干酪坏死灶的分布密切相关。39例淋巴结结核病例中28例(71.8%)强化是以2种或2种以上形式联合存在,其余11例(28.2%)强化是以单一形式为表现。结论直径在1.0~<2.0cm大小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均匀强化、无强化、不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直径≥2.0cm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均匀强化和无强化为主要表现。当淋巴结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时应考虑淋巴结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评价结核结节和小肺癌的CT影像特点和鉴别要点,方法 对比分析70例2.0cm以下结核结节(30例)和小肺癌(40例)CT影像。结果 结核结节以边缘光滑或清楚,无分叶,小空洞,钙化,胸膜增厚粘连,卫星病灶或病灶周围炎多见,并短期内动态形态改变,小肺癌以边缘毛糙,浅分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典型胸膜凹陷征多见,并短期动态形态不变,结论 薄层CT扫描可提供有价值的征象,短期内动态观察是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预测肺癌侵及血管的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探讨。方法术前采用运动负荷递增的方案对17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测定终止负荷运动时的功率(W%)、最大摄氧量(VO2%P)、公斤氧耗量(VO2/kg)、无氧阁(AT)、代谢当量(MET)、氧脉搏(VO2/HR)、呼吸频率(BF)、通气鼙(VE)。结果1.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各项指标在肺叶切除术后呼衰和非呼衰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肺切除术而言,W%、VO2%P、VO2/kg、MET、VE、BF在术后呼衰组均较非呼衰组降低(P〈0.05或0.01)。2.W%、V02%P、VO2/kg、MET在行左全肺切除术术后呼衰组较非呼衰组降低(P〈0.05或0.01)。右全肺切除组仅BF在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x0检验显示,六项指标不同程度异常与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牛率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娃示MET〈4和BF〈30次/分与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V02/kg〈14.6ml/min/kg与左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生关系密切。4.术后全肺切除组VO2%P〈60%、BF〈30次/分、VE〈35L/m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60%,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0%。左全肺切除组W%、VO2%P〈6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80%,阴性预测值100%,均高于VO2/kg。结论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对于有血管侵及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特别是行左全肺切除术,预测术后的呼吸衰竭、为全肺切除术的适应症评估提供依据,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VO2%P作为预测术后呼衰、评估手术适应症的指标。因MET〈4、VO2/kg〈14.6ml/min/kg与肺切除术后呼衰关系密切,应结合临床情况适当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LCD)的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LCD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影像不典型的纵隔及肺门区的团块状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包括肺门区类癌14例、纵隔及肺门区淋巴结核21例、胸腺瘤15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结节病12例、淋巴瘤15例及肺癌淋巴结转移25例.观察肿块影像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结果 10例LCD患者中,7例位于纵隔及2例位于左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透明血管型,1例位于右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混合型.CT平扫10例LCD均表现为结节及球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5例病灶内见分支、条状及斑片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分支、片状钙化.LCD病灶强化方式:1例右肺门混合型病灶呈中度强化,其余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并呈快进慢出型动态强化方式.9例明显强化病灶中4例病灶可见较粗大的滋养血管.9例透明血管型LCD与纵隔及肺门区常见实性结节样病变CT值比较:LCD最大增强CT值明显高于胸腺瘤、纵隔淋巴结结核、神经源性肿瘤、肺门区支气管腔外类癌,明显低于支气管腔内类癌CT值(P均<0.05).结论 胸部透明血管型LCD的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前和放疗中血流灌注特点的研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实用性。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放疗的51例肺癌患者行CT灌注扫描,其中,22例于放疗前、放疗中,29例于放疗前进行CT灌注扫描。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采用电影扫描方式,快速动态扫描,选定CT平扫所示肿瘤最大层面灌注。在CT灌注原始图的相应部位画出感兴趣区,记录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于治疗结束后2~4周复查CT,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51例患者放疗前平均血容量为13.6 ml/100 g, 血流量129.5 ml ·min-1 ·100 g-1,MTT 9.1 s, PS 10.0 ml ·min-1 ·100 g-1。22例患者放疗前和放疗中灌注CT的血容量分别为11.2和7.6 ml/100 g(t=1.28, P>0.05), 血流量分别为108.7和97.8 ml ·min-1 ·100 g-1(t=0.40, P>0.05),MTT分别为7.2和8.9 s (t=-1.15, P>0.05),PS分别为6.8和7.8 ml ·min-1 ·100 g-1(t=-0.57, P>0.05),肿瘤面积分别为1920.3和1189.6 mm2(t=3.98, P<0.05)。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MTT分别为12.9和6.5 s(t=2.54, P<0.05)。肿瘤面积≤10 cm2与>10 cm2患者的MTT分别为11.2和5.8 s(t=2.59, P<0.05)。近期疗效缓解与未缓解患者的血容量分别为19.2和4.6 ml/100 g(t=3.62, P<0.05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与>10个月患者的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对于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