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北京市朝阳区高安屯填埋场调节池除臭新工艺,即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加调节池密闭性,并抽出调节池内部臭气作为火炬助燃空气对调节池臭气进行除臭,实践证明该工艺可有效解决调节池除臭问题,满足GB14554—1993排放要求;且系统运行安全有效、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1岁。临床诊断:右肺下叶腺鳞癌,2002年9月5日行右下肺切除、心包部分切除术。术后肺内继发感染,Ⅱ型呼吸衰竭,低钾血症。术后第4d经吸痰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仍感憋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88%-90%。  相似文献   
4.
现我国肝胆疾病属于多发病,各种类型的肝胆疾病手术繁多,且大比例的患者情况复杂.研究患者手术麻醉方法的应用、因麻醉引发的问题尽量减少,对手术成败和患者恢复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肺功能减退的肺癌患者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对肺功能减退的肺癌患者手术适应证评估的临床意义. 方法术前采用运动负荷递增的方案,测定195例肺功能减退的肺癌患者终止负荷运动时的功率(W%)、最大摄氧量((·V)O2%P)、公斤氧耗量((·V)O2/kg)等指标,并对术后有呼吸衰竭和无呼吸衰竭患者中上述指标的异常发生率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肺切除术后有呼吸衰竭患者W%、(·V)O2%P、(·V)O2/kg、代谢当量(MET)、每分通气量((·V)E)、呼吸频率(BF)均低于无呼吸衰竭患者(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30 L/min和BF<30次/分与术后有呼吸衰竭发生密切相关.肺叶切除术后上述指标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一秒率(FEV1%)<60%、肺叶切除术后有呼吸衰竭者上述指标降低(P<0.05或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O2% P<60%与术后呼吸衰竭密切相关.结论心肺运动试验可用于肺功能减退肺癌患者手术适应证的评估,应选择(·V)O2% P<60%作为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接诊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各自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失眠、排尿困难、穿刺处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除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还能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志茹  王韧  操敏  李琦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135-213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病因。方法选择原发性肺癌患者92例,分两组进行检测分析。心包内肺切除组37例、常规肺切除组55例,于术前、术后进行心电图动态检测。结果心包内肺切除术后ST段抬高31例(83.8%),心律失常23例(62.2%),Q-T间期延长19例(51.4%),与常规肺切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肺切除术后ST段压低10例(18.2%),与心包内肺切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内肺切除术后T波改变26例(70.3%),常规肺切除28例(5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心包内肺切除术后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ST段抬高、Q-T间期延长。常规肺切除术后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提示手术对肺癌患者术后心电图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6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第1天行12导联心电图检测,分析心包内肺切除和常规肺切除、术式(全肺和肺叶)、术前心电图、年龄、肺功能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3例(50.0%),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1例、房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5例、房颤7例,分别占心律失常的72.1%、11.6%、16.3%。心包内肺切除心律失常22例,占62.9%,与常规肺切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60岁术后心律失常21例,房颤7例,发生率分别是63.6%、21.2%,与年龄﹤60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肺和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心电图、肺功能异常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术前心电图、肺功能正常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心包内肺切除、年龄≥60岁患者肺癌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60岁以上患者术后更易发生房颤。全肺切除、术前心电图和肺功能异常,术后房颤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GP73和AFP浓度。结果GP73蛋白在肝癌组织强表达,癌旁组织细胞浆表达较弱,正常肝脏组织无表达,58例肝癌组织中GP73阳性为55例,AFP阳性为40例,两者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PHC患者GP73平均浓度为(238.1±121.6)ng/mL,42例GP73阳性,敏感性为72.4%;AFP平均浓度为(885.6±498.6)ng/mL,30例AFP阳性,敏感性为51.7%,GP73和AFP联合检测能将敏感性提高到85.9%(50/58);PHC患者肿瘤大小之间、肿瘤个数之间血清GP73浓度无确切关系。结论GP73是一个诊断PHC良好的血清标志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全方位健康教育在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85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全方位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健康教育实施前后癌症疼痛的缓解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癌症疼痛的主观感受得到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癌症疼痛的缓解率(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6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4.34±0.87)分、生活质量总评分为(11.06±3.6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4±1.75)、(7.01±2.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采取环境、心理、饮食、运动等全方位健康教育干预,并根据治疗方式进行针对性实施,患者癌症疼痛能得到明显缓解,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