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长期不愈或HBsAg阳性患者进行肝穿活检。以做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了降低因盲穿而造成的一些并发症,提高一次成功率,加快肝穿术后的恢复。我院开展了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技术。我们对盲穿和B超引导下肝穿的一次成功率、并发症、操作时间、不良心理因素及术后恢复和护理进行了比较。B超引导下肝穿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了因盲穿而造成的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快了肝穿术后的恢复。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临床应用19例,随访1年,在术后3~6月均达到骨愈合和骨坏死修复,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适合邻近骨不连、骨坏死修复。  相似文献   
3.
我科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使用 AO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共 116例次 (其中 7例 2处手术 ,1例 3处手术 ,2例 2次手术 ,4例来自协作医院 ) ,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术中术后也出现一些失误和并发症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9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40 .3±3.2岁 (6~ 92岁 )。损伤原因 :车祸 6 1例 ,跌伤 (包含坠落伤 )4 1例 ,他伤 7例 ,病理性骨折 4例 ,其他 3例。骨折部位 :锁骨骨折 11例 ,肱骨骨折 14例 ,前臂骨折 11例 ,股骨骨折 46例 ,胫腓骨骨折 34例。本组开放性骨折 17例 ,闭合性骨折 99例。固定钢板类型 :L …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有多种不同游离骨瓣或骨肌(皮)瓣成功应用于颌骨重建,如髂骨肌(皮)瓣、肋骨瓣、肩胛骨瓣等,但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一定的局限性。1989年Hidalgo[1]首次应用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重建能较好地恢复面部外形及口腔功...  相似文献   
5.
睾酮乳膏能使去势大鼠前列腺和精囊重量明显增加,使环磷酰胺(cy) 损害的雄鼠血清中睾酮( T) 值明显提高,且吸收均匀、持久、稳定;本品无刺激反应;无致敏作用。急性毒性试验以大于人用剂量300 倍给药(5 g/kg) 未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对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 M T D) 大于72 g/kg 。  相似文献   
6.
经上胸骨入路治疗颈胸段椎体病变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治疗颈胸段椎体病变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2月~2002年4月收治6例颈胸段椎体病变的手术入路、术武及其预后。结果 本组6例中,骨折3例,转移癌3例。经6个月~2年6个月随访,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无手术并发症;3例骨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转移癌患者术后无手术部位复发;1例仍存活。症状完全缓解;2例死于原发病。结论 经上胸骨入路治疗颈胸段椎体病变可达到对颈胸段椎体前方良好显露,便于处理术中情况,充分减压,利于术中一期固定,手术创伤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初次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317例脊柱结核患者,男206例、女111例;年龄(53.5±16.7)岁(范围11~86岁)。随访1年以上,期间出现①~③中任意一条定义为手术失败:①同一结核病灶接受手术≥2次;②与结核病灶相关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1次;③结核耐药或迁延不愈,出现冷脓肿或窦道;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发生内固定松动。未发生失败病例定义为治愈。收集两组患者症状、用药史、辅助检查、手术方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手术失败的潜在危险因素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失败病例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穿刺引流(含置管冲洗)14例、清创10例、内固定翻修3例。术中采集脓液、坏死或肉芽组织行结核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确定手术失败27例。脓肿或窦道形成17例,占63%(17/27);其中3例异烟肼或利福平单药耐药、2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经针对性抗结核治疗(17例)、穿刺引流或穿刺置管冲洗(14例)、清创缝合(3例)治愈。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7例,占26%(7/27);其中病原菌检出5例,均未检出结核耐药;经抗感染及清创缝合治愈,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内固定松动3例,占11%(3/27),经内固定翻修手术治愈。手术失败组与临床治愈组是否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有无2型糖尿病史、有无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史、术后1周C反应蛋白、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首剂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OR=3.513,P=0.047)、术后1周C反应蛋白(OR=1.021,P=0.005)、首剂时间≥20周(OR=2.895,P=0.039)、出血量≥800 ml(OR=5.950,P=0.001)和患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OR=3.671,P=0.027)为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结核,特别是耐药脊柱结核应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规范抗结核治疗;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脓肿或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段;复合或跳跃节段的脊柱结核术后失败发生率高,应强调手术病灶节段的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8.
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的手术指征、方案、时机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44例,38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6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钢板固定、植骨术,22例为早期手术.结果 随访6~36个月,42例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约1.4级,早期手术者提高约1.8级.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和时机可以改善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者脊髓神经功能,早期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干预前炎性细胞因子在动物模型中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忠  许卫红 《医学综述》2007,13(17):1301-1304
能介导脊髓损伤后炎性反应发生的细胞因子即所谓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化学趋化因子等。近年有许多学者报道关于干预前炎性细胞因子能改善并延缓继发性脊髓损伤,并能产生脊髓保护和脊髓再生作用。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麻仁滋脾丸对小鼠有一定通便作用,可增加鼠粪水分含量,并有一定促进大鼠大肠推进运动作用。济川煎化裁方益寿通则有强的通便效果,其通便机理可能与增加鼠粪水分含量,促进小肠和大肠推进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