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微小切口导针埋线的额颞部除皱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避免传统面部除皱术所产生的头皮瘢痕,脱发,创伤较大,恢复时间长等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额颞部皮肤皱纹的求术者采用发际内微小切口入路,额颞部皮下潜行分离,将松垂的皮肤及筋膜上移,提紧,舒展皱纹,切除或切断形成皱纹的肌肉。其中单纯导针埋线颞部提紧除皱术11例,经微小切口入路颞部提紧除皱术25例。额颞部提紧除皱术32例。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头皮瘢痕不明显,无脱发等并发症。结论:导针埋线法额颞部除皱术,操作简单,可在门诊进行;创伤较轻,恢复较快,切口微小,瘢痕轻微。  相似文献   
2.
瘢痕微血管的研究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瘢痕的形成是组织损伤修复的正常过程,然而任何类型的皮肤瘢痕,往往伴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和外观影响,尤其是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众所周知,任何修复过程都伴有血管的变化。无论从瘢痕的临床表现、瘢痕的超微结构,还是治疗机制、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上,无不与瘢痕的微血管构筑有关。微血管活性在肿瘤发生、发展、转归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广泛的承认,从微血管角度上研究肿瘤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作为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瘢痕,微血管构筑所起的作用不容低估,随着这项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形成一些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1瘢痕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寻一种功能和外观满意,要后上唇不再遗留或减少手术瘢痕的唇裂术后畸形整复方法。方法 采用复唇沟、唇红缘等轮廓线切口入路,于皮下进行唇裂术后畸形功能性整复。结果 应用该法行手术15例,其中双侧唇裂术后畸形4例,单侧唇裂术后11例,经6个月至2年随访,功能、外观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 该法一改传统的唇裂术后畸形整复方法,彩和轮廓线切口入路,术后手术瘢痕不明显;皮下充分松解,使原手术瘢痕明显淡化、平整;口轮匝肌从其不正常的附着处分离,恢复肌肉正常走向和功能,重建口轮匝肌环;调整鼻翼软骨、重塑鼻翼软骨,使唇裂鼻恢复正常。从而使患者的诸多畸形在功能和外观上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是目前整形外科、美容外科、烧伤外科及皮肤科的热点。总结近1年国内外报道,如CO_2激光、非剥脱1 550 nm铒玻璃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等,不同激光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差异较大,治疗也须根据不同的瘢痕选择不同的激光,单一激光或者综合组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董继英  高凤山 《淮海医药》2004,22(3):185-186
目的 探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设计乳晕外缘弧形切口 ,于乳腺包膜浅层广泛剥离 ,放射状切开乳腺组织 ,摘除肿瘤。缝合修复乳腺创口 ,乳晕切口仔细分层缝合。局部加压包扎 4 8h。术后 6 d拆线。结果 术组 1 2 8例 ,1 34只乳房 ,共 1 4 6个肿块 ,均为女性 ,其中 36例获得 6个月~ 3年随访 ,切口瘢痕不明显 ,乳头乳晕感觉正常 ,35例乳房外形自然 ,1例原肿块区稍显凹陷 ,未见肿块复发。结论 经乳晕弧形切口摘除乳房良性肿瘤手术安全、简单 ,术后可保持乳房的原有自然形态 ,切口瘢痕隐蔽。有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3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8,CD38)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38(CD138)在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不育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九江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不孕不育症患者80例,将苏木精-伊红染色阳性患者纳入观察组,阴性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2组子宫内膜CD38和CD138水平表达,对比抗感染治疗前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受孕情况及受孕者CD38、CD138水平表达。结果 观察组CD38、CD138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8人受孕成功,受孕率高达95.00%,且受孕者CD38联合CD138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检测子宫内膜中CD38、CD138表达可辅助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症,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光电治疗对中国人群创伤性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2次及以上光电治疗的3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瘢痕温哥华量表评分法评价疗效,通过电话随访评估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对光电治疗有效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3个月随访,光电治疗创伤性瘢痕的有效率为89.27...  相似文献   
8.
腋臭是局限性臭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我国发病率为6.41%。针对腋臭的临床治疗方法非常多,然而非侵入性的治疗效果短暂,侵入性的治疗由于不良反应而受限制,寻求微创且高效的方法治疗腋臭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将对光电治疗腋臭的方案、疗效、随访、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上的差异,探讨EPCs移植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雄性Wistar大鼠(45只)一侧股血管柬,转位植入腹部皮下,建立预构皮瓣实验模型.将体外诱导分化的EPCs(组Ⅰ,n=15)和VEGF(组Ⅱ,n=15)分别注射于皮瓣局部,对照组仅注射PBS溶液(组Ⅲ,n=15).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 d对皮瓣存活率、血管密度计数进行检测.结果 组Ⅰ、组Ⅱ、组Ⅲ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7.26±10.13)%、(66.13±9.9)%、(55.59±13.06)%,组Ⅰ分别与组Ⅱ和组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8.67±9.52)个/mm~2、(25.83±6.33)个/mm~2、(26.5±5.61)个/mm~2(P<0.05).结论 EPCs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的作用优于VEGF,局部应用骨髓来源的EPCs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双侧舌形皮瓣即刻修复头皮缺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为头皮肿瘤、瘢痕等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的头皮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无秃发的即刻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4~6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反向舌形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自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共修复21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有一侧皮瓣尖端表皮坏死,其余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19例获随访1~6年,局部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平整,头发生长良好,瘢痕不显露。结论:双侧舌形皮瓣即刻修复中等大小的头皮缺损,可充分利用邻近的头皮组织,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不遗留秃发,瘢痕不显露等优点。但缺损直径大于6cm或形状不规则者不宜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