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Eph/ephrin A3通路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神经干细胞提取自新生大鼠的海马区,经分离培养及鉴定,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A3(Eph A3)及其配体ephrin A3的表达情况。结果Eph A3表达于神经干细胞的胞质,随着神经干细胞的分化,Eph A3在胞质中的表达稍有减弱;ephrin A3逐渐在分化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出现并且表达增强。结论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期存在Eph/ephrin A3通路的表达,二者的跨膜信号传导在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CT(3D-CT)和X线测量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骨道位置的准确性。方法:2005年5月至10月,15例ACL损伤患者采用单切口股骨和胫骨单骨道方法重建ACL。术后采用3D-CT观察骨道口与临近骨性解剖标志;观察Endobutton、Endopearl、骨块、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和骨道位置,以及重建后ACL是否与髁间窝撞击。分别使用X线和3D-CT测量骨道位置,胫骨骨道位置测量采用Klos推荐的方法,股骨骨道测量采用Bernard的"四格法"。结果:3D-CT可直观地观察到ACL重建后骨道及相关情况。3D-CT测量胫骨骨道内口位置为43.53%±2.16%(30.0%~59.1%),X线测量胫骨骨道内口位置为41%±6.25%(25%~62%),两种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T测量股骨骨道内口位置为37%±4.56%(23.3%~48.1%),X线测量股骨骨道内口位置为34%±7.31%(21%~54%),两种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3D-CT与X线骨道位置测量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NA 干扰沉默第10 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PTEN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氧糖
剥夺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Bcl-2 敏感的凋亡通路的影响,分析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并鉴定,
通过脂质体法转染PTEN基因特异的siRNA 沉默PTEN基因;RT-PCR 检测PTEN基因的表达;制备体外氧糖剥夺模型观察
PTEN基因的沉默对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 检测Bcl-2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培养BMSC并鉴定。RT-PCR 检测
结果显示siRNA 成功干扰了PTEN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TEN基因沉默后的细胞对氧糖剥夺模型有较强的
耐受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cl-2 蛋白明显增多。结论PTEN基因的沉默使BMSC 更能耐受氧糖剥夺的环境,增强
了细胞的存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Bcl-2 敏感的凋亡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王岩峰  吕刚  赵宇  金哲  黄涛  于德水  董宝铁 《中国骨伤》2008,21(11):836-838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天移植NSCs。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天,A组BDN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天BDNF的表达量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在移植后可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表达,是其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损伤后室管膜细胞增殖迁移及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室管膜细胞的原位增殖、迁移及其可塑性。[方法]Wistar大鼠60只,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根据伤后不同时间点分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脊髓内5-溴脱氧尿嘧啶(Brdu)、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后1d开始增加(P〈0.05),7d达到高峰,14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PSA—NCAM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后3d开始增加(P〈0.05),7d达到高峰,14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在时间上均呈一过性增高表达,空间上自中心向周围迁移。[结论]脊髓损伤可激活自体室管膜细胞的原位增殖及迁移.后者具有一定的可甥性.参与伤后脊髓的结构修复。  相似文献   
6.
移植物的固定是前交叉韧带重建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移植物与骨连接部位的主要生物力学特性是强度和钢度.固定方法有多种,可以因选择不同的移植物或手术方法而不同.界面螺钉固定是目前骨-髌腱-骨(bone-patelar tendon-bone,BPTB)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标准技术.关于肌腱移植物的最佳固定方法并无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有十几种可供选取,但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移植物可以适应所有的患者。自体骨-髌腱-骨,腘绳肌腱,异体骨-髌腱-骨是关节镜医生最常选用的三种移植物。因受供端并发症的影响,自体骨-髌腱-骨的应用已呈减少趋势,而后两者因不存在供端并发症,创伤更小,也足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应用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