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某,男,21岁。1985年9月15日因枪走火,子弹从左上臂内侧进入前面穿出,在本单位清创,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左手撕裂样灼痛,掌心最剧烈,白天晚上均用湿毛巾包手及前臂,遇热、强光及响声而灼痛加重,痛苦难忍。1985年11月7日入院。痛苦表情,左手及前臂用湿毛巾包裹,左肘,腕及手指关节屈曲僵硬,上臂内侧近腋窝处及前面有子弹进入和穿出瘢痕,触摸皮肤时检查者双手需用凉水浸湿。11日在硬  相似文献   
2.
自1982年11月至1983年12月,我们用带血管蒂前臂挠骨片皮瓣逆转再造拇指二例,取得啦功,报告如下。一、术前准备:用手指分别压迫挠、尺动脉,致血液断流5分钟,检查手血供良好者。测拇指残端至鼻咽凹距离,为游离挠动、静脉血管束长度;拇指残端周长,为再造拇指所取皮瓣宽度;拇指残端至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距离,为所取皮瓣长度。根据上述测量,以挠动脉为中心,在前臂画出近端比远端小0.5cm的梯形皮瓣图形。二、手术方法: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从皮瓣两侧在深筋膜和肌膜之间向挠骨分离。切开骨膜,用克氏针在挠骨上钻0.8cm宽两排孔,凿下挠骨片。从拇指残端背侧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至皮瓣处,游离挠动、静脉束至鼻咽凹。显露拇指残端掌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体会.方法:针对2006-2009年在我院治疗的31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1例随访6-24个月,综合评价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3%.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经解剖复位,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牢固内固定治疗,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胫端骨折的经验。方法42例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复位固定治疗(Neer分类:三部分26例,四部分骨折16例)。结果经4—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优良的95.7%,疗效满意。结论使用锁定钢板固定具有内固定可靠,尤其适合于骨质疏松患者无退钉、松动之虑,且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杵臼截骨术     
本文介绍了对四肢长管骨成角和/或旋转畸形患者施行杵臼截骨术的方法。共施术40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经6~10年随访,功能恢复属优和良者达39例,较差者1例。文中对手术的优缺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PCPAL)对全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手术切除20只家兔的L4、L6椎板。其中一个节段植入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另一个节段作空白对照。术后2、4、8、18和23周处死家兔作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PCPAL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生物降解能力和引导骨组织生长的能力。实验节段的硬膜外疤痕量和硬膜粘连均明显少于空白节段。结论:PCPAL对全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纤维化及纤维疤痕组织对脊髓的压迫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附4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坐骨神经盆腔出口部的正常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液压测定的研究,并结合腰腿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了“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文中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了探讨,并介绍了坐骨神经盆腔出口扩大减压术的方法。在施术的56例中,随访半年以上者有43例,其优良率为84%。  相似文献   
8.
9.
由创伤所致之四肢长骨缺损,应用一般植骨方法修复,效果往往欠佳;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已经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我院从1980年4月至82年3月治疗6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23~41岁。全部为外伤所致之陈旧性骨缺损,肱骨3例,桡骨1例,胫骨2例。3例肱骨曾作内固定手术,因感染和骨吸收失败。骨缺损最短6cm,最长16cm。5例受骨区皮肤有4×6~5×10cm 瘢痕。术前4例供骨肢体和2例受骨区肢体作动脉造影,发现1例腓动脉缺如,腓骨血供由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