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延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男,65岁,2004年上半年发现进行性消瘦,食量渐减,常感乏力。10月初感双侧前肋及背部疼痛,渐加重。体格检查: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质偏硬,皮肤无黄染。实验室检查:AFP760μg/L,CEA71μg/L,ALT75U/L,谷草转氨酶(GOT)40U/L,碱性磷酸酶(AKP)110U/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2.0。CT检查示肝右叶高密度块影。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因背、肋骨疼痛行^99Tc^m MDP骨显像,显像结果: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呈对称、均匀状,但肝影及升、横、降结肠显影清晰(图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征及评价131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38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平均年龄16.4岁,男1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8;其中37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21例,合并肺转移15例,同时合并脑转移和骨转移2例.2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7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行单叶甲状腺切除,2例行部分甲状腺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31Ⅰ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131Ⅰ治疗后随访1~17年,无瘤生存14例,病情明显缓解16例,病情稳定8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转移及继发肿瘤.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易转移及复发,术后行131Ⅰ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外周血B细胞(CD19)、T细胞(CD3)、NK细胞和CD4^+、CD8^+亚群的变化。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2例,分为A(8例)、B(43例)、C(51例)3组。A组为甲状腺癌术后首次用^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者,用50mCi^131I治疗。B组为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用100mCi^131I治疗。C组为远端转移者,用200mCi^131治疗。分别于患者口服^131I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第7天、1个月、3个月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B细胞、T细胞、NK细胞,CD4^+、CD8^+亚群的百分比。同时检测10名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组中,仅治疗后7dNK细胞(P〈0.05)和B细胞(P〈0.05)百分比显著降低。B组中,治疗后7d(P〈0.01)和1个月(P〈0.05)NK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而B细胞百分比仅在治疗后7d显著下降(P〈0.05);对于T细胞,仅治疗后1个月CD4^+/CD8^+的比值下降(P〈0.05)。C组中,NK细胞和B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后7d(P〈0.05)和1个月(P〈0.05)均显著下降;治疗后1个月,CD4^+/CD8^+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131I治疗后3个月,3组中所有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对^131I内照射的辐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淋巴细胞的类型和^131I的剂量。NK细胞和B细胞对^131I的辐射可能最为敏感。大剂量^131治疗时,B细胞、T细胞、NK细胞,CD4、CD8亚群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恢复的。因此,^131I内照射治疗的免疫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和可逆的。  相似文献   
5.
hNIS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介导肝癌细胞摄取99Tc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介导^99Tc^m摄取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鼠白蛋白基因启动子/增强子(mAlb)引导下hNIS和潮酶素共同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该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大鼠肝癌细胞MH3924A建立稳定表达细胞系,用^125I摄取实验证实hNIS基因的功能表达。建立肝癌移植瘤大鼠模型。在体内和体外水平评价重组肝癌细胞对^99Tc^m的摄取和流出。绘制时间-放射性曲线和体内外放射性分布图。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体外培养条件下,hNIS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摄取^99Tc^m高出野生型肝癌细胞254倍。50μmol/L NaClO3和500μmol/L哇巴因(Ouabain)可分别使MHm AlbhNIS6细胞摄取^99Tc^m降低97.56%和88.20%(P均〈0.01)。而^99Tc^m流出迅速,有效半减期不足2min,应用^99Tc^m/γ相机系统获得了转染肿瘤的清晰图像及定量数据,注射^99Tc^m O4^-后30min,MHmAlbhNIS6细胞形成的移植瘤摄取^99Tc^m比对照组高4倍。结论证实hNIS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介导^99Tc^m摄取;利用^99Tc^m/γ相机系统可无创、简单、定量检测hNI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4岁.不明原因右下肢疼痛,间歇性不规则发作20余年,右髋、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并进行性加重3个月入院;劳累后加重.查体:患者发育良好,头、颈、胸、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正常;双下肢等长,未见明显肌萎缩,间歇性跛行明显;右下肢局部皮肤粗糙,触诊发现胫前及股前皮肤局部表面高低不平,坚硬如石,压痛不明显,浮髌试验阴性;右侧膝关节屈曲度较左侧差约20°;神经系统查体阴性.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右侧耻骨、股骨中段及远段、胫骨中段可见局限性放射性异常浓聚,其余骨骼显像剂分布未见明显异常(图1).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今年45岁,患有甲状腺乳头状癌已经一年了,在半年前曾进行过手术治疗;一周前,我在去医院复查时,医生在我的肺内发现了异常病灶,并高度怀疑甲状腺癌组织已经发生了肺转移。我非常害怕,如果甲状腺癌发生了肺转移,我应如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放射性碘(^131I)扫描研究含碘造影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肺转移病灶^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131I治疗前患者是否接受增强CT扫描及其与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增强CT扫描1组(间隔时间〈3个月,n=32)、增强CT扫描2组(间隔时间≥3个月,n=27)和未接受增强CT扫描的阴性对照组(n=23)。^131I治疗后,^131I扫描观察和分析各组肺转移病灶的摄碘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肺转移病灶^131I扫描阳性率比较显示,增强CT扫描1组明显低于增强CT扫描2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增强CT扫描2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31I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扫描1、2组肺转移病灶实施首次^131I治疗后,^131I扫描表现为阴性患者的疗效差于阳性患者。结论^131I扫描对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肺内病灶的^131I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接受^131I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含碘造影剂会影响该类患者肺内病灶对^131I的摄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经131I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的发生率、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体征、病理类型、转移部位及合并其他转移的情况,并对131I 全身扫描、99mTc-MDP骨扫描、MRI、X线和CT诊断DTC骨转移敏感性进行比较,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骨转移发生率约占DTC患者的8.43%(106/1258),好发部位以肋骨、髂骨和胸椎居多,以溶骨性骨转移为主;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DTC患者占19.81%;多发性骨转移多见.MRI、131I扫描、CT、X线、和99mTc-MDP骨扫描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依次为96.59%、93.84%、66.49%47.46%和38.19%,其中131I全身扫描与X线、CT和99mTc-MDP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全身扫描与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病变为主,MRI和131I全身扫描的敏感性较高,CT次之,全身骨扫描和X线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11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核素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的为提高骨显像对骨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断效率,对117例PHPT患者骨显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117例PHPT患者,男50例,女67例,其中116例为甲状旁腺腺瘤,1例为甲状旁腺腺癌,平均年龄61.1(12~86)岁。所有患者均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骨显像图分为4种类型:Ⅰ型骨显像阴性;Ⅱ型骨显像局部骨异常,即局灶型,又再分为2个亚型:ⅡA型颅骨和下颌骨放射性浓聚,ⅡB型表现为除有ⅡA型特点外,还存在其他局部骨代谢异常;Ⅲ型全身骨放射性摄取增加;Ⅳ型表现为全身+局部骨代谢异常。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7例骨显像表现为Ⅰ型者47例,占40.17%;Ⅱ型35例,占29.91%,其中ⅡA21例,ⅡB14例;Ⅲ型30例,占25.64%;Ⅳ型5例,占4.27%。70例Ⅱ、Ⅲ、Ⅳ型异常骨显像PHPT患者有骨折史、结石史、骨折+结石史、骨质疏松史和骨痛史,分别占55.71%(39例)、11.43%(8例)、10.00%(7例)、72.86%(51例)和37.14%(26例);而47例骨显像Ⅰ型者上述病史分别为2.13%(1例),0,0,21.28%(10例)和21.28%(10例)。两者各种病史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2,P=0.01)。Ⅱ、Ⅲ、Ⅳ型(骨显像异常)与Ⅰ型患者的肿瘤体积、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分别为(14.52±13.72)cm^3和(0.78±1.33)cm^3、(731.67±618.40)ng/L和(112.04±62.98)ng/L、(3.05±0.29)mmol/L和(2.56±0.42)mmol/L、(0.71±0.14)mmol/L和(1.03±0.36)mmol/L,两者相比t=-5.724,-5.741,-7.274和-6.451,P均〈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约40%PHPT患者骨显像正常;(2)PHPT患者4种骨显像结果反映了骨损害的情况;(3)PHPT的骨显像特点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