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诊断淋巴水肿的价值和显像图的特征.方法 110例临床拟诊为淋巴水肿的患者行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统计该方法诊断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淋巴水肿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图上有明显的表现,该方法诊断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86%.结论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是一种诊断淋巴水肿的非创伤性方法,方法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诊断胆道术后胆道是否狭窄的价值.方法胆道术后患者13例(术后狭窄8例,闭锁1例,无狭窄或闭锁4例),正常人对照15例.患者行核素肝胆动态显像,经计算机拟合作出活性-时间曲线,分别计算肝脏、胆总管和十二指肠各段的高峰时间、1/4排泄时间和1/2排泄时间.结果①术后狭窄者胆总管和十二指肠曲线呈缓慢排泄状,术后闭锁者胆总管曲线呈平抛状,术后无狭窄或闭锁者的各段曲线形状与正常曲线基本相似;②狭窄者胆总管段在所设定的采集时间内未见1/4和1/2排泄时间,闭锁者十二指肠始终未显影;③狭窄和正常对照组相互之间两两比较,其排泄的高峰、1/4和1/2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核素肝胆动态显像活性-时间曲线分析对诊断胆道术后是否存在胆道狭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外周血B细胞(CD19)、T细胞(CD3)、NK细胞和CD4^+、CD8^+亚群的变化。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2例,分为A(8例)、B(43例)、C(51例)3组。A组为甲状腺癌术后首次用^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者,用50mCi^131I治疗。B组为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用100mCi^131I治疗。C组为远端转移者,用200mCi^131治疗。分别于患者口服^131I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第7天、1个月、3个月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B细胞、T细胞、NK细胞,CD4^+、CD8^+亚群的百分比。同时检测10名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组中,仅治疗后7dNK细胞(P〈0.05)和B细胞(P〈0.05)百分比显著降低。B组中,治疗后7d(P〈0.01)和1个月(P〈0.05)NK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而B细胞百分比仅在治疗后7d显著下降(P〈0.05);对于T细胞,仅治疗后1个月CD4^+/CD8^+的比值下降(P〈0.05)。C组中,NK细胞和B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后7d(P〈0.05)和1个月(P〈0.05)均显著下降;治疗后1个月,CD4^+/CD8^+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131I治疗后3个月,3组中所有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对^131I内照射的辐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淋巴细胞的类型和^131I的剂量。NK细胞和B细胞对^131I的辐射可能最为敏感。大剂量^131治疗时,B细胞、T细胞、NK细胞,CD4、CD8亚群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恢复的。因此,^131I内照射治疗的免疫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和可逆的。  相似文献   
4.
核素出血定位诊断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朱瑞森 《胃肠病学》2002,7(2):99-100
肠出血定位在临床上有多种诊断方法,首选的方法是内窥镜检查,其具有直视的优点,根据出血部位的病变性质,还可立即进行止血治疗;其次为X线胃肠造影,这是一种非直接诊断,可发现肠内病变,然后推断其出血部位;DSA也是一优良的方法,但主要是诊断血管性原因引起的出血;核素出血定位诊断是一种直接的、非创伤性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对于间歇性出血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以上诸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核医学方法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提示正确的出血解剖部位。 一、原理 核医学方法采用的显像剂为99m(Tc)-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11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核素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的为提高骨显像对骨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断效率,对117例PHPT患者骨显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117例PHPT患者,男50例,女67例,其中116例为甲状旁腺腺瘤,1例为甲状旁腺腺癌,平均年龄61.1(12~86)岁。所有患者均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骨显像图分为4种类型:Ⅰ型骨显像阴性;Ⅱ型骨显像局部骨异常,即局灶型,又再分为2个亚型:ⅡA型颅骨和下颌骨放射性浓聚,ⅡB型表现为除有ⅡA型特点外,还存在其他局部骨代谢异常;Ⅲ型全身骨放射性摄取增加;Ⅳ型表现为全身+局部骨代谢异常。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7例骨显像表现为Ⅰ型者47例,占40.17%;Ⅱ型35例,占29.91%,其中ⅡA21例,ⅡB14例;Ⅲ型30例,占25.64%;Ⅳ型5例,占4.27%。70例Ⅱ、Ⅲ、Ⅳ型异常骨显像PHPT患者有骨折史、结石史、骨折+结石史、骨质疏松史和骨痛史,分别占55.71%(39例)、11.43%(8例)、10.00%(7例)、72.86%(51例)和37.14%(26例);而47例骨显像Ⅰ型者上述病史分别为2.13%(1例),0,0,21.28%(10例)和21.28%(10例)。两者各种病史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2,P=0.01)。Ⅱ、Ⅲ、Ⅳ型(骨显像异常)与Ⅰ型患者的肿瘤体积、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分别为(14.52±13.72)cm^3和(0.78±1.33)cm^3、(731.67±618.40)ng/L和(112.04±62.98)ng/L、(3.05±0.29)mmol/L和(2.56±0.42)mmol/L、(0.71±0.14)mmol/L和(1.03±0.36)mmol/L,两者相比t=-5.724,-5.741,-7.274和-6.451,P均〈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约40%PHPT患者骨显像正常;(2)PHPT患者4种骨显像结果反映了骨损害的情况;(3)PHPT的骨显像特点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分析法(EIA)检测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3-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病理确诊的3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和51例高血压患者,用EIA检测血浆MN和NM,结合[3]I-间碘苄胍(MIBG)全身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嗜铬细胞瘤组30例患者全身扫描均呈阳性;高血压组中有15例接受全身扫描,结果均呈阴性;嗜铬细胞瘤组MN浓度的中位数为59.3 ng/L,高于高血压组(中位数为33.7 ng/L,Z=-2.440,P<0.05);2组NM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652.0 ng/L和36.3 ng/L,显著高于高血压组(Z=-6.699,P<0.001);2项联合检测(任一或全部阳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6.7%(29/30),86.3%(44/51)和90.1%(73/81),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与全身扫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P>0.05).结论 EIA法检测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对嗜铬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可能替代高压液相层析法而成为该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与传统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肿瘤自杀系统相比,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uman sodium-iodide symporter,hNIS)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治疗基因.然而,两者的疗效尚需进一步提高.本研究旨在探索hNIS介导的放射性核素体系与HSV-TK/GCV自杀基因体系对肝癌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方法:构建EF1-a启动子调控下的hNIS的表达载体与CMV启动子调控下的GFP和HSV-TK共表达载体,慢病毒包装后转染肝癌细胞HepG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肿瘤细胞HepG2/NTG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进一步检测目的基因hNIS和HSV-TK的表达情况;MTT检测GCV对HepG2/NTG的杀伤作用;摄碘试验及流出试验评价HepG2/NTG对碘的摄取及滞留情况;最后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评价GCV和131I对HepG2/NTG的单独及联合杀伤作用.结果:RT-PCR技术、荧光显像证实hNIS、GFP和HSV-TK基因在肝癌细胞中成功表达;与对照组相比,HepG2/NTG的摄碘高出76倍,20 min摄碘率最高,其后表现出碘外流,有效半衰期不到10 min,同时这种碘摄取能被NaClO4特异性抑制.GCV或131I对HepG2/NTG的毒性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50μg/mL GCV作用72 h后,实验组细胞的存活率仅为(33.98±2.71)%;放射性浓度为7.4MBq/mL的131I处理7 h后,细胞的存活率仅为(41.17±0.72)%;GCV和131I联合作用后,细胞的存活率仅为(8.55±1.22)%,较单一药物作用细胞存活率下降了6倍.结论:131I/GCV对重组肝癌细胞产生显著的毒性作用,提示慢病毒介导hNIS/TK基因共转染介导肿瘤的放射化学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经131I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的发生率、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体征、病理类型、转移部位及合并其他转移的情况,并对131I 全身扫描、99mTc-MDP骨扫描、MRI、X线和CT诊断DTC骨转移敏感性进行比较,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骨转移发生率约占DTC患者的8.43%(106/1258),好发部位以肋骨、髂骨和胸椎居多,以溶骨性骨转移为主;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DTC患者占19.81%;多发性骨转移多见.MRI、131I扫描、CT、X线、和99mTc-MDP骨扫描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依次为96.59%、93.84%、66.49%47.46%和38.19%,其中131I全身扫描与X线、CT和99mTc-MDP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全身扫描与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病变为主,MRI和131I全身扫描的敏感性较高,CT次之,全身骨扫描和X线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延  相似文献   
10.
hNIS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介导肝癌细胞摄取99Tc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介导^99Tc^m摄取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鼠白蛋白基因启动子/增强子(mAlb)引导下hNIS和潮酶素共同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该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大鼠肝癌细胞MH3924A建立稳定表达细胞系,用^125I摄取实验证实hNIS基因的功能表达。建立肝癌移植瘤大鼠模型。在体内和体外水平评价重组肝癌细胞对^99Tc^m的摄取和流出。绘制时间-放射性曲线和体内外放射性分布图。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体外培养条件下,hNIS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摄取^99Tc^m高出野生型肝癌细胞254倍。50μmol/L NaClO3和500μmol/L哇巴因(Ouabain)可分别使MHm AlbhNIS6细胞摄取^99Tc^m降低97.56%和88.20%(P均〈0.01)。而^99Tc^m流出迅速,有效半减期不足2min,应用^99Tc^m/γ相机系统获得了转染肿瘤的清晰图像及定量数据,注射^99Tc^m O4^-后30min,MHmAlbhNIS6细胞形成的移植瘤摄取^99Tc^m比对照组高4倍。结论证实hNIS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介导^99Tc^m摄取;利用^99Tc^m/γ相机系统可无创、简单、定量检测hNI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