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来自内蒙古的哈女士是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病因与遗传有关,她的母亲和妹妹均罹患先天性心脏病。但由于经济拮据,此前她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诊断和治疗,直到最近才经过检查发现她的心脏存在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等病变。所幸的是,在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心外科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危险因子.方法 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AKI的标准,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29例(AKI组),男22例,女7例,平均年龄(68.74±10.27)岁;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232例(非AKI组),男179例,女53例,平均年龄(66.26±9.82)岁.总结术前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血肌酐及术后并发症等,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急性肾损伤有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AKI发病率为11.11%(29/261),住院死亡1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肌酐含量、麻醉时间、围术期输血是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AKI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应认真评估危险因素,加强肾功能保护才能降低AKI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为5%~35%[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撤机困难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 2005年12月至2010年2月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60例,21例出现撤机困难而行无创通气治疗,设为研究组(N组,n=21),余为对照组(C组,n=339).分别在术前、治疗前8 h、治疗即刻、治疗后8、16、24、48 h 7个时间点观察呼吸次数、动脉血气指标、心率、肺动脉压、氧合指数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高龄(>65岁)、近期吸烟、氧合指数低、肌酐清除率低、3支血管病变及合并瓣膜病变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搭桥数量≥3支较多、输血量较大,转机比例较高(P<0.05).无创通气治疗后呼吸次数、动脉血气指标、心率、肺动脉压、氧合指数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显著改善(P<0.05),无创通气对于心源性肺水肿、肺不张和急性肺损伤所致撤机困难改善明显,而对于肺部感染所致撤机困难疗效不理想,2例中行再次插管1例,总有效率95.2%. 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撤机困难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能够改善氧合,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我院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手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时机选择.方法 总结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中31例术前应用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3例死亡,62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危重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应用IABP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体外循环的建立,增加动脉移植血管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6.
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桥血管痉挛,使围手术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小G蛋白超家族成员RhoA与效应子Rho激酶(Rho kinase,ROK)构成的信号通路与血管平滑肌发生非Ca^2+依赖性收缩相关。明确RhoA/ROK信号通路在不同桥血管中的表达和功能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此差异是否为桡动脉更易发生痉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80岁)患者与60~70岁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病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6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80岁组52例,60~70岁组313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包括:术后二次开胸、术后低心排、脑卒中、呼吸衰竭、术后需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以及死亡。结果两组术后二次开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80岁组术后低心排(5.8%vs.0)、术后脑卒中(1.9%vs.0.3%)、术后呼吸衰竭(7.7%vs.1.0%)、术后需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3.8%vs.0)、死亡(11.5%vs.1.3%)的发生率均高于60~70岁组患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中,年龄80岁者更容易出现术后低心排、术后脑卒中、术后呼吸衰竭、术后需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及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尿液中胱抑素C(Cys C)及肾损伤分子-1(KIM-1)联合检测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组),159例患者未发生急性肾损伤(非AKI组)。分别检测两组术前,麻醉诱导后,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以及尿液中胱抑素C(Cys C)及肾损伤分子-1(KIM-1)的含量,分析各项指标含量的变化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结果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AKI组Scr、BUN含量在术后72 h时均较术前各时间段增高,且与非AKI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KI组患者尿液Cys C含量于术后12 h增高,24 h达高峰值,48 h后逐渐下降,与非AKI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KI组尿液中KIM-1含量于术后24 h增高,48 h达高峰值,明显高于同期非AKI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联合检测尿液Cys C、KIM-1含量的变化,对诊断急性肾损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9月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行冠脉搭桥术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搭桥血管数为2-4(2.96±0.51)根,监护室停留时间与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50.2±11.6)h和(14.5±6.9)h。术后2例患者因低心排而再次气管插管。平均随访6-39(24.5±16.7)月,均存活。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甲减患者的较好方法,早期适当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防止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