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主动脉窦瘤破裂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30名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8例(44.62%),女性72例(55.38%),年龄32~75(52.72±13.87)岁。合并室间隔缺损55例(42.31%),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9例(30%),合并房间隔缺损12例(9.23%),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6.15%),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4.62%),合并主动脉夹层1例(0.77%),合并其他心脏疾病9例(6.92%);破裂开口起源于右冠窦119例,起源于无冠窦1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2例患者围术期死亡,余128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5年,术后心功能恢复至I-II级。结论:一旦发现主动脉窦瘤破裂,应积极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2.
应用同种动脉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5例采用同种动脉(HAV)治疗5例主动脉根部病变(主动脉瓣狭窄1例,关闭不全4例)。男3例,女2例;年龄13~47岁。病因为细菌性心内膜炎2例(包括先天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型1例),Marfan综合征2例,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术中采用同种主动脉全根置换3例(Bentall手术),其中1例用HAV上的二尖瓣前叶加宽主动脉瓣环(Manouguian手术),余2例用自体肺动脉移置主动脉根部,另取同种肺动脉做原位移置(Ross手术)。结果死亡1冽,4例存活,且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根部良好,无主动脉瓣反流。随访2.5~3.5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4年以来,发生急性医原性心脏损伤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38~56岁。2例为右心导管检查所致,3例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施行二尖瓣球囊扩形术所致,1例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另1例为心肌活检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大鼠心脏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淋巴细胞mRNA差异表达的研究,探讨环孢素对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心脏移植前后以15 mg·kg-1·d-1环孢素灌胃的大鼠,分别在移植前、移植后24,72 h,7,10,12d取血,提取总RNA,用mRNA差异显示法找出差异表达条带,克隆测序,用灰度扫描法计算差异表达基因的比密度。结果 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率于移植后的10d内降至为0%,而此阶段环孢素组的移植心脏存活率始终保持在50%.移植后第10天,对照组与凋亡信号传导和线粒体蛋白构象重构与蛋白转运相关基因Ribosomal—12S和S25,MHC—Ⅲ(Hst-7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前,与移植心脏存活率最低点同步.其2,3-bisphosphoglycerate和gig18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环孢素组与细胞凋亡有关的gig18和Thbsl,以及T细胞受体(TCR)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于移植后10 d内持续低于移植前,2,3-bisphosphoglycerate基因的表达水平于移植后24 h降低,只有钠通道β-1基因的表达水平于移植后10 d内高于移植前。结论 环孢素可负调心脏移植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gig18和Thbsl,正调钠通道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84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53例,平均年龄56.3(24~72)岁。1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6例;73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其中52例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即刻、7 d、3个月和6个月检测心律。结果全部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无开胸止血及非心律失常性并发症发生。在体外循环下手术11例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35.21±12.32)min,体外循环时间(45.67±16.93)min,住ICU时间(11.87±12.36)h。73例行封堵手术患者住ICU时间(10.93±13.67)h。全部患者随访12~24个月,随访率97.62%。行体外循环手术组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患者较未行射频术患者在术后即刻、7 d、3个月和6个月检测时,房颤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行封堵术患者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患者较未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在术后即刻、7 d、3个月和6个月检测时,房颤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无论是体外循环下手术还是封堵器治疗,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安全性较好,并可明显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参附注射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SD大鼠19只,分为2组,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0 min+参附注射液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收集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提取心肌细胞总RNA,利用Affymetrix Rat 230A芯片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用Microarray Suite 5.0软件读取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10 min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基因222条,明显下调基因246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的主要基因有,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苷肽S转移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热休克蛋白、钙通道电压依赖相关基因及金属硫因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心肌保护、抑制炎症及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钙超载等机制相关.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抗氧自由基损伤相关基因、炎症相关基因及钙转运酶等相关基因,进而参予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通过抗过氧化脂质损伤作用,减轻缺血时被激活的白细胞聚集等炎症反应,抑制缺血/再灌注期间钙超载所致的细胞凋亡发生,从而提高心肌细胞的防御能力,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外膜肺氧合对心脏手术后心源性休克的辅助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体外膜肺氧合器(ECMO)对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进行辅助的初步结果并总结经验.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临床应用肝素涂层ECMO对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进行辅助26例,其中冠心病10例,瓣膜病6例,心脏移植4例,先心病5例,大血管病变1例.年龄7个月~76岁,平均(44.6±19.7)岁;体重6.5~90.0 kg,平均(64.1±18.6)kg.结果 辅助8~336 h.16例脱机,脱机率为61.5%.4例脱机后死亡,12例生存出院(46.2%).结论 ECMO可以有效地进行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辅助,辅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间接受外科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肺静脉隔离术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15年连续随访。评价这种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观察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共109例接受外科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肺静脉隔离术及左心耳切除术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到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内科经导管射频消融失败的患者,其中包括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5例(59.6%)及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4例(40.4%)。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40.7±55.5)个月。阵发性心房颤动及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35.4%和11.4%。总体术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5%。随访过程中死亡患者共27例(24.7%),均为非心源性死亡。结论:从远期效果来看,单纯行肺静脉消融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是不理想,并且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较高。但是长期随访中发现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仅为5.5%,初步证明左心耳切除在预防脑卒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手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80岁以上患者心脏手术结果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评价临床选择标准和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接受心脏手术的≥80岁患者77例,其中瓣膜病7例,冠心病6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大血管病等4例。结果:66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愈率85.7%。手术死亡11例,全部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病死率为14.3%,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心衰)7例,呼吸衰竭3例,大出血1例。重症监护室时间为(3.5±3.3)d,住院时间为(25.1±13.1)d。并发症发生率为32.5%。结论:虽然80岁以上心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是手术使患者摆脱心脏疾病症状,8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重症糖尿病(DM)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行OPCAB患者中合并重症DM的病例32例,随机选择同期行OPCAB的非DM病例64例作为对照.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7例(21.88%),明显高于同期OPCAB患者病死率(2.1%).20例随访1~3年,3例因心功能不全再次入院治疗,无再次心肌血运重建病例.结论 对于合并重症DM患者行OPCAB应采取慎重态度,保守治疗应该被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