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226例阴虱病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例为3.2∶1;21~40岁者194例(86.22%),工人和个体商户分别为48.89%,14.67%,已婚者占64%,有婚外性交史者占45%;合并症有淋病,尖锐湿疣,念珠菌病,滴虫病。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筛选分离法。目的: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分离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于2007-10/2008-03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2月龄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6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与原代培养,1.073kg/L的Percoll分离液。方法:实验采用Percol分离液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结合贴壁分离筛选法来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经贴壁培养及反复换液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取第3,5,7,9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采用CD44及CD34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鉴定培养的干细胞。CD44染色呈阳性,CD34染色呈阴性,说明所提取、纯化的细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增殖传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均匀分布生长,形态比原代培养的细胞更均匀,细胞生长旺盛、增殖迅速,胞核明显,核仁清晰,核浆比例大,细胞形态均匀,平行排列呈螺旋状或漩涡状,传代至第5代时无明显变化。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强。所分离培养的细胞均表达CD44,不表达CD34。结论:在体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培养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4.
NF-1在瘢痕疙瘩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人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中NF-1(nulear factor 1)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来研究该基因在瘢痕疙瘩中发生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了3例正常皮肤标本和3例瘢痕疙瘩标本,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两种组织中NF-1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皮肤组和瘢痕疙瘩组中NF-1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正常皮肤组中NF-1的表达量是瘢痕疙瘩组的35倍。结论:NF-1 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瘢痕疙瘩疙瘩的发生相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01名出国人员冠心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及肥胖)进行调查分析。501人中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者27人,发生率为5.4%。易患因素当中,具备单因素者186人,双因素的155人,三因素者57人,四因素的17人,个体具备危险因素越多,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调查,为出国人员特别是劳务人员的健康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结核性胸腔积液 (胸液 )是临床常见急诊之一 ,尚无十分特效的防治方法。我们自 1995年起应用经皮穿刺胸腔置管引流 ,生理盐水、尿激酶胸腔程序灌洗引流治疗大量结核性胸液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1例均系临床确诊的大量结核性胸液住院患者 ,男 16例 ,女 15例 ,年龄 16~ 5 6岁 ,病程 3~ 18d ,依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 (尿激酶灌洗 ) 16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积液量差异无显著性。1 2 治疗方法 ①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痨治疗 ,行B超确定穿刺点 ,采用经皮穿刺胸腔置管法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入选的40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时限分为≥120 ms组(82例)和<120 ms组(326例),比较两组患者QRS波时限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 、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大小、二尖瓣返流、左心室壁厚度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1)QRS波时限<120 ms组的LVEF及LVFS均值较≥120 ms组大(P<0.01);(2)QRS波时限≥120ms组左心房、左心室均值较<120 ms组大(P<0.05);(3)QRS波时限≥120 ms组二尖瓣返流率(72.2%)较<120 ms组(67.0%)高;(4)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壁厚度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QRS波时限对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晓  张兆奎  马菊兰  姚兴荣  王惠东  张涌 《内科》2013,(5):504-505,560
目的了解国人心尖球形综合征(ABS)的心电图与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4月以前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105例ABS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多见,105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7.1%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3.8%伴ST段抬高,ST段抬高幅度0.1至0.8mv,抬高的ST段在30min至1周回落;42.9%的患者出现T波倒置,29.5%的患者出现病理性Q波,在6h至1个月内消失;23.8%的患者QTc间期延长,38%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结论国人ABS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其特征为异常改变呈暂时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9.
王惠东  凌玉龙  张兆奎  马菊兰 《临床荟萃》2013,28(10):1135-1137
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TC)是一种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心尖部或中部呈球囊样、室壁运动异常呈一过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心脏综合征。本病最先由日本学者Sato等于1990年报道,国内报告始见于2007年,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临床报道的病例逐渐增多,但对TTC的心电图分析报道则较少。为此,本研究对国内TTC心电图资料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心电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尖球囊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2011年4月以前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105例心尖球囊综合征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多见,105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7.1%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3盘%伴ST段抬高,ST段抬高幅度0.1mV~0.8mV,抬高的ST段在30min至一周内回落;42.9%出现T波倒置,29.5%出现病理性Q波,在6小时至一个月内消失;23.8%QTc间期延长,38%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结论中国人心尖球囊综合征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异常改变具有暂时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