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落新妇甙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伊庆  易杨华  汤海峰  肖凯 《药学学报》1996,31(10):761-763
从百合科菝葵属植物土茯苓(Smilaxg labra Roxb.)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一个新的天然化合物(I),命名为异落新妇甙(isoastilbin)。根据元素分析,UV,IR,1H-NMR,13C-NMR,2DNMR及FAB-MS,确定化合物I的结构为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醇-3-O-α-L-鼠李糖甙。  相似文献   
2.
虎刺木忽木的资源学及生药学研究*王忠壮苏中武△李承祜△胡晋红汤海峰△郑汉臣△易杨华△檀密艳虎刺木忽木Araliaarmata(Wal.)Seem.,又名广东木忽木、百鸟不落,系五加科木忽木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以根及根皮入药,具活血散淤、利尿消肿、祛...  相似文献   
3.
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EAEEP)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观察EAEEP对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迟发性超敏反应(DTH)、ComA刺激的淋巴细胞平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EAEEP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组CD4^ T淋巴细胞比例为40.13%,EAEEP大剂量组降至30.87%),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鼠可显著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使免疫抑制组CD4^ T淋巴细胞比例由34.87%升至40.80%)。结论 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褐藻铁钉菜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层析手段,从采自浙江南麂岛的褐藻铁钉菜(Ishigeokamurai)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应用多种波谱技术,分别确定为:3β,28ξ-二羟基-24-乙基-5,23Z-胆甾二烯(J),13^2S-羟基脱铁叶绿素a(Ⅱ)。脱镁叶绿素a(Ⅲ),1-O-二十六烷酰基甘油酯(Ⅳ),1-O-十六烷酰基甘油酯(V)和l-O-(8Z-十四碳烯酰基)甘油酯(Ⅵ)。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得到,Ⅰ和Ⅵ分别为新化舍物和新天然产物,Ⅰ~Ⅲ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和肿瘤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5.
多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年来多糖的抗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各种多糖对多种病毒的作用.阐述其作用机制。结果:多糖对多种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不良反应小。结论:多糖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病毒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太白楤木根皮中两个新的齐墩果酸皂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新种太白楤木(Aralia taibaiensis Z. Z. Wang et H. C. Zheng)根皮的皂苷成分继续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进行分离,根据皂苷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28- O-β-D_吡喃葡萄糖苷(Ⅰ),3-O-β-D- 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齐墩果酸_28_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和3- O-β-D- 吡喃葡萄糖醛酸癸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 Ⅲ ) 。结论:皂苷Ⅱ和Ⅲ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太白楤木皂苷Ⅳ ( taibaienoside Ⅳ)和太白楤木皂普Ⅴ( taibaienoside Ⅴ) ,皂苷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梅花参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梅花参体内的皂苷类化合物。方法:从梅花参体内提取得到总皂苷,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舍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应用化学方法和各种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为:3-O-[3-D-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奎诺糖-(1→4)-βD吡喃奎诺糖.(1→2)4’-O-磺酸钠-β—D-吡喃木糖]-海参烷-9-烯-3β,12α,17β,25β-四醇。结论:该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梅花参皂苷D。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面包海星中的海星皂苷活性成分。方法以稻瘟霉模型进行活性监测,采用多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技术对海星皂苷活性成分跟踪分离并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获得14个海星皂苷,鉴定了其中12个结构(1~12),包括7个新的海星皂苷(6~12)。其中大多对稻瘟霉显示活性且对K-562和BEL-7402肿瘤细胞株显示显著或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性,2个皂苷有溶血作用。结论利用稻瘟霉模型对海星皂苷活性成分进行跟踪分离是可行的,该研究也为进一步开发抗肿瘤新药提供了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SAL)是否会通过抑制线粒体的氧化应激,从而恢复模拟失重大鼠脑动脉的炎性反应。 方法 利用尾部悬吊方法建立大鼠模拟失重模型,将24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组、对照+红景天苷(CON+SAL)组、尾部悬吊(SUS)组和尾部悬吊+红景天苷(SUS +SAL)组,每组6只(n=6)。尾吊1周后,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动脉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线粒体内SOD(SOD2)的荧光强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脑动脉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水平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动脉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脑动脉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的蛋白表达,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MitoSOX染色的急性分离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ROS)含量。 结果 与CON组相比,SUS组脑动脉中IL-1β染色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mRNA水平增加(P<0.05),提示SUS可导致脑动脉炎性增强;而SAL干预可降低SUS大鼠脑动脉中IL-1β染色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均P<0.01)。与CON组相比,急性分离的SUS组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内ROS染色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SOD2染色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SAL干预可降低急性分离的SUS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内ROS和SOD2染色荧光强度(P均<0.05)以及降低SOD2蛋白表达(P<0.01)。 结论 SAL可减轻模拟失重大鼠脑动脉中的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内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疗对骨肉瘤αv、β3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化疗前和31例化疗后骨肉瘤αv、β3整合素的表达情况.结果:αv、β3整合素在骨肉瘤细胞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骨细胞均呈阴性表达.P=0.000;化疗后两者表达明显下降,P=0.000.秩和检验表明,化疗后αv整合素与肿瘤Enneking分期(P=0.014)、侵袭(P=0.007)、复发(P=0.021)明显相关;β3整合素表达与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后αv整合素表达水平是影响骨肉瘤侵袭独立因素,化疗后β3整合素是影响骨肉瘤复发独立因素.结论:αv、β3整合素可能成为骨肉瘤诊断的辅助指标;化疗可能通过下调骨肉瘤细胞αv、β3整合素表达而改变其相应的生物学活性;αv、β3整合素可能分别是影响骨肉瘤侵袭、复发的独立因素;αv、β3整合素可能作为判断骨肉瘤化疗预后的指标及化疗药物作用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