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2.
肖云华  刘雪辉  杨喜彪  姚晋 《重庆医学》2016,(18):2453-2456
目的:探讨双源CT (DSCT)在评价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行DSCT检查的ACHD患者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多数合并两种以上畸形,其中,心内畸形20例,包括法洛四联症4例(13.79%),房间隔缺损6例(20.69%),主动脉瓣二叶畸形4例(13.79%),室间隔缺损8例(27.58%);心外大血管畸形19例,包括主动脉缩窄3例(10.34%),动脉导管未闭4例(13.79%),大动脉转位3例,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17.24%)。结论 DSC T不仅能清楚显示ACHD患者心脏大血管畸形,还能对患者双肺、气管及支气管进行观察,可以为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腮腺结核病的CT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09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腮腺结核病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9例患者均单侧发病,其中左侧7例,右侧2例。腮腺淋巴结结核病8例,均位于浅叶,3例单发,5例多发,共30枚病灶,直径约0.5~4.5 cm;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呈中等密度均匀实性强化25枚,环状强化4枚,花边状强化1枚,其中6例临近颈阔肌、皮下脂肪及皮肤不同程度增厚,6例伴颈部淋巴结增大。腮腺实质结核病1例,为弥漫性实质受累,累及深浅叶,平扫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结节状钙化灶,增强后整个腮腺实质弥漫性强化,局部见不规则液化、坏死,临近颈阔肌及脂肪层稍肿胀,不伴颈部淋巴结增大。结论腮腺结核病的CT征象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对于单侧腮腺浅叶占位病变,呈均匀实性强化、环状强化或花边状强化,临近颈阔肌、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增厚,伴颈部淋巴结增大,应考虑到腮腺淋巴结结核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2016年确诊的19例AT/RT,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年龄5~180个月,中位年龄18个月。男女之比2.8∶1。发生于幕上者8例,幕下者11例。肿瘤平均直径4.6 cm(2~9.1 cm)。患者临床症状和肿瘤部位与患者年龄相关。影像学显示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T1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镜下,除表现为典型的横纹肌样瘤形态,还呈现多向分化,其中13例可见原始神经外胚层分化,9例可见上皮样分化,6例可见间叶分化,5例可见钙化。免疫组化示本组病例INI1蛋白均表达缺失,未检出BRG1蛋白表达缺失,肿瘤细胞不同程度GFAP、EMA、PCK、S-100和SMA(+)。17例获得随访资料,2例失访,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其中3岁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5个月,6岁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结论 AT/RT是一种少见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其组织学形态多样,具有特征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需与其他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并高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MRI和MRS表现,探讨MRI对该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表现及肌肉病理活检确诊的MELAS综合征患者,24例均行常规MRI(包括T1WI平扫与增强扫描,T2WI,T2FLAIR),14例行MRA,3例行DwI,3例行MRS。综合分析所有病例的多模态MRI特征。结果:24例(79个病灶)均出现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片状长T1长T2信号,以枕叶(29个)、颞叶(25个)和项叶(16个)受累为主,可双侧出现;14例MRA示病变区与动脉供血区域不吻合,4例可见血管增生;10例随访患者中7例发现病灶具有游走性;3例行DWI患者均可见扩散受限所致异常信号;TzFLAIR可同时显示新、旧病灶(呈不同程度高信号),且所显示慢性期病灶的数目与DwI相同(2例)或更多(1例)。3例MRs均可见乳酸(Lac)峰增高,且不局限于MRI所显示的病灶内,1例较陈旧病灶可见氮一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结论:MELAS综合征具有较特异的MRI表现;MRS提示病灶内和病灶外Lac峰增高,结合高乳酸血症,对该病早期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管及系膜钝挫伤(Blunt bowel and mesenteric injuries,BBMI)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征象,分析判断BBMI的特征性CT表现,以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经手术证实为腹部钝挫伤的患者83例,并对该83例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双期扫描及MPR重建。对照分析肠管及系膜钝挫伤的MSCT征象,计数资料统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征象在组间的分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学指标包括各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准确性,找出有助于诊断BBMI的CT征象。结果 本研究中发现下列9个CT征象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肠管及系膜钝挫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这些征象包括腹腔及腹膜后积气,肠壁增厚,肠壁强化,肠壁不连续,气粪外溢征,系膜间积气,系膜间及肠袢间积液,系膜区血肿,系膜肿胀(系膜束征)。结论 MSCT在诊断肠管及系膜钝挫伤中有很重要的价值,能为临床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提供指导,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系膜血管珠状征及双面征一旦出现,应警惕有系膜血管损伤及肠壁破裂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的生化改变,探讨额叶在TLE发病代谢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TLE患者(TLE组)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各20例.根据24h视频脑电图(VEEG)所提示致痫灶所在部位将TLE组分为左侧TLE亚组及右侧TLE亚组.利用单体素1 H-MRS点分辨波谱序列(PRESS)进行扫描,并采用LCModel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取所有被试者双侧DLPFC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肌醇(Ins)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的绝对浓度.然后分别对比健康对照组及TLE患者左侧DLPFC区与右侧DLPFC区、健康对照组与TLE患者同侧DLPFC区之间各代谢物浓度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右侧DLPFC区NAA浓度分别为(7.24±0.57) mmol/L、(6.76±0.87) mmol/L,左侧NAA浓度显著高于右侧(P=0.024);而TLE患者上述NAA不对称性消失,左右侧NAA浓度分别为(6.58±0.56) mmol/L、(6.31±0.62)mmol/L(P=0.092).与健康对照相比,TLE患者左侧DLPFC区NAA、Cr及Ins浓度显著降低(P=0.000、0.014、0.025),右侧DLPFC区仅Ins浓度显著降低(P=0.013),而Cho、Glx浓度在左右侧DLPFC区均无显著改变.分层分析进一步揭示左侧TLE亚组的左侧DLPFC区NAA、Cr及Ins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0.047、0.007),右侧DLPFC区Ins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2);而右侧TLE组仅有左侧DLPFC区NAA浓度显著降低(P=0.037).结论:颞叶癫痫患者的额叶也存在生化代谢异常,且以左侧额叶改变为主,说明额叶在TLE发病的代谢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动脉CT阻塞指数对肺栓塞(PE)高危性的评价及其与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 CT肺动脉成像(CTPA)及D-二聚体检查的125例PE病例。将其分为高危PE组和非高危PE组,比较分析2组在 CT阻塞指数、D-二聚体、主肺动脉直径间的差异,以及肺动脉 CT 阻塞指数与 D-二聚体、主肺动脉直径之间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评价)。结果高危PE组的CT阻塞指数明显高于非高危PE组(P=0.000),高危PE组主肺动脉直径较非高危PE组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高危PE组和非高危PE组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CT阻塞指数与D-二聚体无相关性(P=0.71)。结论血浆D-二聚体指标可以提示PE,不能评价PE的高危性;肺动脉CT阻塞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PE的严重性,其与 D-二聚体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高血压性脑微出血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病程>2年的高血压患者分别行常规T1WI、T2WI、T2-FLAIR序列以及SWI序列扫描,并将前三种序列检出微出血病灶敏感性以及检出数量与SWI检查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WI序列检出46例患者有脑微出血病灶,检出率74.19%(46/62);T2-FLAIR序列检出21例,检出率33.87%(21/62),与SWI对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χ2=20.29,P<0.01);T1WI序列检出10例,检出率16.13%(10/62),与SW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8,P<0.01);T2WI序列检出12例,检出率19.35%(12/62)与SW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6,P<0.01)。SWI检出微出血病灶个数为496个,T2FLAIR序列微出血病灶个数为192个,T1WI序列检出126个、T2WI序列检出138个。结论 SWI序列在显示微出血性病变方面明显较常规序列敏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