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经常遭遇到的心脏异常 ,其中致死性心律失常 ,由于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 ,而发生晕厥、猝死 ,危及生命。近年 ,有关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及治疗 ,均有令人瞩目的进展。《日本临床》杂志 2 0 0 2年第 60卷第 7期 ,特集———不整脉———致死性不整脉の最新治疗法を中心に ,用整集 ,分总论、最新基础研究进展、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对策和各种病态时的心律失常的治疗四个主题 ,载文共 2 7篇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际对心律失常 ,尤其致死性心律失常做了系统、细致地探讨 ,颇值得心血管内、外科医生的参考。本杂志选择其中 2 0篇 ,分两期刊完。全辑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翻译 ,柯若仪教授主审。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的适应证不断拓展,除了可以明确诊断冠脉血管病变,还可以评价心肌运动及功能,并对梗死心肌能做出精确地评价,通过一次检查提供心脏的整体数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扫描对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梗死心肌灌注和范围的评估价值。方法5头家猪以球囊封闭左前降支远端90min后撤除球囊完成再灌注。30min后行MSCT检查,静脉团注100mL对比剂后1min(早期扫描相)与5min(延迟扫描相)接受2次MSCT扫描。取出心脏后切成8mm厚短轴面切片并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MSCT延迟扫描相高增强和周边低增强区域之和及TTC不染色区域定义为梗死区域;梗死容积以各层面容积总和的百分比表示。结果MSCT上梗死心肌在早期扫描相表现为早期灌注缺损,在延迟扫描相表现为晚期增强和残余灌注缺损。早期扫描相早期灌注缺损区CT值低于正常区域[(213±55)HUvs(304±30)HU](P〈0.05),延迟扫描相晚期增强区CT值高于正常区域[(360±75)HUvs(90±37)HU](P〈0.01),而残余灌注缺损区低于正常区域[(152±23)HUvs(190±37)HU](P〈0.05)。梗死容积百分比,MSCT测得为(8.9±1.0)%,TTC病理染色为(9.2±1.4)%,两者具有一致性。结论MSCT双期扫描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有不同于正常区域的特征性增强表现,对于评价心肌梗死容积与病理学方法可比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动态CT心肌灌注显像(CTP)对功能性显著狭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种定量分析指标[心肌血流量(MBF)比值与心肌血流储备(MFR)比值]评判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准确性,并比较CTP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功能性显著狭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CTP检查。CCTA图像采集后行CT-FFR检测,CTP在静息相、腺苷三磷酸(ATP)诱导负荷相采集图像,用西门子CT灌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并进一步行定量血流分数(QFR)检测以作为参考标准。利用负荷状态各节段的MBF与最大值比值算得的MBF比值以及由各节段负荷相与静息相MBF比值算得的MFR与所有节段平均值的比值得到的MFR比值,两种CTP的定量指标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CT-FFR评估各支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情况。通过分析各种评估方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诊断效能指标以及与QFR结果的一致性,对各评估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分析132支血管,其中男23例,平均...  相似文献   
5.
本专辑选译自临床杂志《内科》2 0 0 2年第 90卷第 6期特集 :内科———この 1年の。专辑报道了内科各领域 2 0 0 2年一年来的进展 ,内容丰富 ,颇具参考价值。本期刊登 8篇 ,包括心血管、呼吸、肾疾病、变态反应与风湿性疾病。值得内科医生一读。本期译文主要由大连医科大学内科医师翻译 ,柯若仪教授主审 ,其中部分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姚桢教授主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评估急性无再灌注梗死心肌大小的精确性。方法:家猪5只,麻醉下开胸结扎前降支远端1/3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行64排心电门控CT双期扫描,取R-R间期的60%进行心肌重建,计算梗死心肌的容积百分比。处死动物,取心脏切片,行TTC病理染色,将得到的梗死心肌容积与CT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5头猪成功建模,CT延迟扫描得到的梗死心肌容积百分比较首次扫描明显降低(9.78%±2.88%比11.87%±3.54%,P=0.003),下降了17.61%。TTC染色得到的梗死心肌容积百分比为9.87%±2.44%,Bland-Altmanplots方法检验与CT延迟扫描的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平均偏差0.0112~0.0129)。结论:多层螺旋CT延迟扫描可以精确评价急性无再灌注梗死心肌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院内“一键启动”流程实施对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急诊绿色通道为基础,胸痛中心为平台,建立院内“一键启动”流程,并对“一键启动”流程实施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键启动”流程实施后的16个月内共收治了126例STEMI患者,与流程实施前16个月相比,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缩短了42.9 min(38.1%),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了2d(20.2%),人均住院费用减少了2893元(5.11%),并有效降低了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结论 采用院内“一键启动”流程,能有效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降低病死率,是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和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U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sRAGE及esRAGE水平。另选择2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UA组的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RAGE和esRAGE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UA组患者的血糖和HbA1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RAGE和esRAGE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sRAGE水平与LDL-C浓度呈负相关(r=-0.36,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模型,探索药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手术结扎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I/R模型,20只Sprague-Dawley ( SD)大鼠随机分入I/R+NAD+组(n=10)和I/R+NS组(n=10),通过血清肌钙蛋白(cTn-I),TTC染色检测心肌损伤程度, TUNEL染色用于检测缺血区域凋亡信号。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I/R模型,I/R+NAD+组大鼠血清cTn-I水平显著低于I/R+NS组[(10.01±3.26)ng/ml vs. (57.17±14.83)ng/ml, P<0.01]。TTC染色结果显示: I/R+NAD+组大鼠心脏梗死体积显著低于I/R+NS组[(68.06±16.04)mm3 vs. (11.42±9.65)mm3, p=0.02]。TUNEL染色结果显示: I/R+NAD+组大鼠心脏梗死区域凋亡信号显著低于I/R+NS组。结论 NAD+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而其具体保护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