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再生结节和退变结节的MRI表现:初步研究结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肝硬化再生结节和退变结节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地研究26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和退变结节的MRI表现,其中合并肝癌8例.26例中有12例行CT平扫,6例行CT增强扫描;26例均行MRI平扫,18例行Gd-DTPA增强MRI,10例行超顺磁性氧化铁(菲立磁)增强MVI.临床实验室检查中,除8例合并有肝癌的患者甲胎蛋白显著增高外,其余18例甲胎蛋白均正常.结果26例中12例结节灶直径<1 cm,8例在1~3 cm,6例>3 cm.MRI表现:12例直径<1 cm的结节灶在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Gd-DTPA和菲立磁增强与正常肝实质呈同步强化,在CT上呈高密度改变.结节灶直径1~3 cm的8例中,5例结节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强化同前;另3例在T1WI呈低信号的结节,在T2WI呈高信号,其强化与正常肝实质不同步,在菲立磁增强扫描中呈高信号;CT平扫均呈等密度.6例直径>3 cm的结节中2例在T1WI、T2WI均呈等高信号,菲立磁增强扫描呈高信号,Gd-DTPA增强MRI示巨大结节较周围邻近正常肝组织信号高;4例在T1WI呈高信号,在T2WI呈低信号,菲立磁增强扫描呈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巨大结节无强化,较周围邻近正常肝组织信号低,有时可见血管经过巨大结节表面.CT显示6例呈等或稍高密度.在MRI上可见1例“结中结”征.结论肝硬化再生结节在MRI上能较好地与肝细胞癌鉴别,但较难与退变结节鉴别.退变结节在T2WI不呈高信号,而肝细胞癌呈高信号,以此可作区别.此外,良性退变结节菲立磁增强T2WI呈低信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6例NPSLE的头颅磁共振表现。结果16例NPSLE患者的头颅MRI异常者13例,阳性率81.3%。其MRI表现为:(1)13例均为大脑半球受累,灰白质均可累及;(2)脑内多发片状异常信号8例(61.5%),分布无规律;(3)脑梗塞7例,脑水肿4例,出血2例;(4)脑萎缩2例;(5)5例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MRI可以诊断NPSL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技术,以期提高SCTA造影的质量。材料与方法:采用Somatom Plus 4螺旋CT扫描系统对10例病人行腹部SCTA检查。扫描技术和造影剂参数按病变范围和性质而定,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或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或弯曲平面重建法(CPR)。结果:SCTA检查技术能可靠地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评价腹部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结论:SCTA是无创伤性的血管成像术,在很大范围可替代创伤性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影像技师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迅猛发展,使本应随之进步的影像技师队伍显得力不从心,继而形成一对矛盾。如何促使这对矛盾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已成为当今医学影像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影像技术的人员长期由"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对影像技师基本技能所要求的文化程度不需要很高,大多数影像技师只具有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专业正规训练也只有中等专业程度,而现代影像技师面临如此大量的、尖端的技术领域,其文化程度就不能停滞在原有的水平上。所以今后的影像技师需要大学专科乃至本科的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HC)的MRI检查技术及应用价值。方法HC34例所有病例均行MR一体化扫描,包括MR平扫、MRCP、MR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DCE-MRA),并作出能否手术切除的评价,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34例HC均可见肝门肿块、肝内胆管扩张、肝门胆管中断,动态增强扫描31例表现为延迟强化,3D-DCE-MRA中6例在动脉期表现为螺旋样动脉,18例可见门静脉受侵,表现为门脉侧壁浸润、门脉缩窄或闭塞,MRI对能否手术切除评估的准确性为88.2%(30/34)。结论MRI检查能充分显示HC病变及其侵犯范围,对HC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6.
后装治疗机属于近距离放射治疗设备,通过将封装好的微型放射源沿施源器或输源导管直接导入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放射治疗[1]。因后装治疗机在国内放射治疗单位尚未普及,且其源强度通常不超过10 Ci(1 Ci=3.7×1010 Bq),故相关工作人员对后装治疗机的安全认识有所欠缺。但后装治疗机内为一颗裸源。  相似文献   
7.
熊茵 《当代医学》2014,(32):121-12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重点要素,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97例手术麻醉患者,其中全身麻醉患者37例,椎管内麻醉患者39例,神经阻滞麻醉(臂丛、颈丛)患者21例,探讨基础护理、输液输血护理等方面配合要素,并对三种麻醉方式的配合分别总结探讨。结果97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麻醉工作顺利进行,所有患者得到良好护理。术后患者、护士、医生的满意度均达到较好的成绩。结论提高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质量,能够提高护士和医生自身技术能力,有助于顺利完成手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和自动切割机的普及使用,可能面临适形射野数据与自动切割机软件不兼容的问题.手工输入档块轮廓图形不可避免将产生一定误差。分析了转换和传输三维放疗计划系统适形射野数据的意义.结果表明档块轮廓复杂之处,使用自编转换软件处理这些数据能有效提高精度并减少工时。还介绍了自编转换软件功能及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脊髓造影CT扫描(简称CAM)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检查方法。我们采用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Metrizamide或Omnipaque)对86例患者进行了CAM检查,现将其扫描技术及影响造影效果的有关问题作如下介绍。 一、材料与方法 1986年11月至1987年3月采用CAM检查了86例患者,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8.7岁;采用Metrizamide 32例,Omnipaque 54例,均获成功。绝大多数扫描在椎管造影完成后4h内进行,以减少造影剂在椎管内的含量。5例直接行CT脊髓造影,扫描技术相同,仅在病灶区用5 mm层厚扫描。于治疗床上行腰椎穿刺术。穿刺成功即可注入造影剂,剂量为4~12 mlⅠ浓度为170~250 mg/ml。该造影剂具有吸收快,  相似文献   
10.
大鼠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病理与MRI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的病理特征及其MRI诊断价值。方法Wistar大鼠共40只,数字法随机分为海洛因注药组(简称注药组,共32只)及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共8只)。海洛因剂量逐日依次递增05mg/kg的整数倍,3次/d,腹腔注射,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和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大鼠模型。同样方式注射不含海洛因的生理盐水建立对照组。注射纳洛酮后应用改进的柳田知司评分标准判断成瘾强度。2组大鼠在6个不同时期(累加剂量分别为918、1580、2686、3064、4336及4336mg/kg戒断2周)分别进行脑部的MR、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及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检查。结果第15天注药组和对照组大鼠戒断评分为(230±44)分和(14±05)分,统计学处理表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7,P<001),标志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从累加剂量1580mg/kg开始至最高累加剂量4336mg/kg(第80天),注药组大鼠大、小脑均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表明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大鼠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具体表现(1)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数量减少,呈典型“红色神经元”。光镜下,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海洛因累加剂量4336mg/kg组与1580mg/kg组或对照组之间,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及P=00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