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高能量的四肢骨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四肢骨折,尤其是四肢粉碎性骨折,若同时伴有大段骨缺损,复位困难,骨缺损难以靠植内完全矫正,同时有肢体短缩、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在治疗上缺乏良好的方法。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应用自行设计单侧外固定支架一次复位,同时行骨迁移术治疗四肢长骨骨缺损9例,取得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手部脱套伤常规采用腹壁皮下包埋后植皮修复 ,术后常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外形不佳和功能障碍。 1988年~ 2 0 0 1年我们对此手术进行了改进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9例 ,女 3例。年龄 18~ 4 0岁。均为机器挤压后手部快速拉出致伤。全手脱套 2例 ;2~ 5指自掌横纹、掌指关节以远撕脱 4例 ;2~ 5指掌侧自掌横纹以远 ,背侧自腕横纹以远撕脱 3例 ;拇指、手背及 2~ 4指撕脱 3例。均采用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加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8cm× 12 cm,皮片为 5 cm× 10 cm。 12例中 1例二期行分指术 ,2例行虎口开大术 ,…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1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8 a,最短2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病例均有眩晕症状,常在颈部旋转或屈伸时出现或加重,伴颈枕部不适或疼痛,颈肌僵硬.伴耳鸣32例,伴恶心或呕吐23例,伴上肢麻木感1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0靶向小干扰RNA(即短发夹RNA,shRNA)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纯系SD大鼠为供体,纯系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27只大鼠肢体移植后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注射梭华一Sofast(15μl)-siCD40—2,pSilencer(100μg)载体复合物600μl;空载体对照组,在肢体移植后,即注射Sofast(15μl)-pSilencer4.1-CMVneo(100μg)空载体复合物60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肢体移植注射生理盐水600μl。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于第7天对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其他组相比.实验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13d),未见排斥反应征象,其他组均于术后近期发生排斥反应;实验组大鼠对供体的淋巴细胞呈现低反应性,移植的供体同系大鼠的肢体得以存活。实验组移植物细胞凋亡率低于其他组。结论在术后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CD40靶向的shRNA干扰可以抗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侵袭性骨肿瘤细胞凋亡及P53、P16、BcL - 2的表达的情况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种共 12 3例侵袭性骨肿瘤中细胞凋亡及P53、P16、BcL - 2的表达情况 ,并统计其阳性反应率。结果 发现在几种骨肿瘤中P53、P16表达较普遍。BcL - 2的表达仅见于部分恶性肿瘤病例 ,良性肿瘤不表达。恶性骨肿瘤P53和BcL - 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良性肿瘤 ,差异有显著的意义 (P值 <0 0 1)。恶性骨肿瘤细胞凋亡及P16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低于良性肿瘤 ,差异有显著的意义 (P值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P53、P16的异常活动在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BcL - 2的表达可作为良、恶性骨肿瘤鉴别的一个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6.
妇科腹腔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震宇 《中国病案》2006,7(9):36-37,26
腹腔镜是一门新兴的外科技术,腹腔镜手术的手术途径、设备、器械等与传统手术相差甚远.由此衍生了腹腔镜手术全新的观念与手术技巧,在普通妇科医生向内镜妇科医生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必要的技术,完成观念的更新。腹腔镜下手术操作有其独特的特点:看盆腔脏器“不便”、手眼配合“不便”、手脚配合“不便”设备操作“不便”、器械操作“不便”。腹腔镜手术技能规范化培训是内镜医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根据其手术的难度分为四级,受训者应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培训方式有短期培训、专项进修学习和导师指导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授课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通过模拟操作熟练掌握腹腔镜下的组织分离、结扎、缝合、止血等四大基本功。  相似文献   
7.
8.
有高危因素的妇科手术患者预防性血栓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出血,无手术切口出血及出血倾向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开腹手术及恶件肿瘤为影响LDVT预防效果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妇科手术后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予预防性血栓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并延迟其术后LDVT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高龄、开腹手术及恶性肿瘤为影响LDVT预防效果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合并妊娠的病例,同时结合文献探讨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合并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某院近10年内接诊排除继发性纤维蛋白原降低的疾病,明确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合并妊娠4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为常规查体时发现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正常,在妊娠期间均无出血倾向,分娩前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120 mg/d L,同时伴凝血酶时间(TT)延长,4例患者妊娠期间均未发生流产、胎盘早剥,分娩期未发生产后出血及DIC.其中有3例患者在分娩前使用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结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对于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自然流产、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妊娠期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有无流产及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注意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指标变化,必要时输入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物进行替代治疗。分娩前后维持血纤维蛋白原≥120mg/d L,必要时使用替代治疗以减少产后出血和DIC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血管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病情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PHN患儿95例作为观察组,并按肺动脉压力分为3组:轻度(32例)、中度(33例)、重度(30例),另选同期分娩足月正常新生儿95例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BNP、VEGF、TGF-β1水平,分析其与PPHN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血清BNP、VEGF、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P、VEGF、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BNP、VE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与中度组(均P<0.05)。血清BNP和血清VEGF与PPHN病情严重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0.908,P=0.013;r=0.835,P=0.001),血清TGF-β1与PPHN病情严重程度呈中度正相关(r=0.697,P=0.002)。血清BNP、VEGF、TGF-β1水平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88.97%、85.52%、80.26%,特异性分别为91.13%、86.39%、82.52%,准确度分别为87.62%、84.36%、77.58%。 结论 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