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螺旋CT与病理、nm23-H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征象与手术病理及nm23-H1蛋白表达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65例胃癌行低张力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将螺旋CT诊断结果 与病理结果 、nm23-H1蛋白表达进行对照.结果 65例胃癌TNM分期CT的准确性为80.0%(52/65),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0.8%(33/65).CT像上的病灶大小、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病理结果 一致性良好,与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 螺旋CT可较准确地反映胃癌增殖、浸润转移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SCT对纵隔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囊性病变,术前均行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均结合多平面重建对肿瘤进行定位.结果 20例患者中支气管囊肿10例,心包囊肿3例,淋巴管瘤2例,囊性畸胎瘤5例.囊肿位于前纵隔4例,中纵隔12例,后纵隔3例,1例跨越前、中纵隔.结论 纵隔囊性病变定性主要依据不同的囊肿均有其较特定的好发部位,MPR在病变的准确定位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侵袭和转移CT征象与癌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平扫、动静脉期双期增强的大肠癌患者,观察每个病灶的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CT征象的关系.结果CT征象上肿瘤的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与MMP-9及TIMP-1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大肠癌侵袭和转移CT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MP-9及TIM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浸润转移与病理及环氧合酶(COX)-2蛋白表达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57例胃癌行低张力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原位杂交实验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mRNA表达。将螺旋CT结果与病理结果、COX-2表达进行对照。结果 57例胃癌螺旋CT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为82.5%(47/57),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78.9%(45/57),4例胃癌发生远处转移螺旋CT均正确诊断,TNM分期的准确性为80.7%(46/57)。COX-2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35/57)和73.7%(42/57)。CT对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病理一致性良好,与COX-2蛋白及mRNA表达率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 螺旋CT可较准确地反映胃癌浸润转移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性,从而可指导手术、化学预防和治疗以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蕾  杨学华  高剑波  张永高  张智栩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28-1231
目的:评价64层CT血管成像(MSCTA)对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肝脏4期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动脉早期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结合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曲面重组(CPR)图像观察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结果:28例患者显示有肝动脉解剖变异,6例为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9例替代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4例肝左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4例副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2例替代肝左动脉起自腹腔干,2例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1例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有DSA对照的10例,MS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A可以准确地显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对肝脏病变的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浸润转移螺旋CT征象与MVD和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42例大肠癌病人进行低张水灌肠SCT扫描,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结果①在SCT征象上有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组,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组(P<0.05),组间MVD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Dukes C D期VEGF阳性表达和MVD显著高于A期(P<0.05)。③VEGF阳性组的MVD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根据大肠癌浸润转移螺旋CT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肠癌组织中MVD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胸壁结核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胸壁结核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结合MSCT多平面重建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胸壁结核表现特征。结果病变位于左侧7例,右侧8例;侧胸壁7例,前胸壁6例,后胸壁2例;凸出于胸壁2例,凸向胸腔内5例,同时凸出于胸壁和胸腔8例;所有病例MSCT检查均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胸壁脓肿者10例,增强可见环形强化,4例可见钙化灶,6例可见肋骨改变,8例伴有肺内结核病灶。结论MSCT能清楚病灶的大体形态及内部结构,增强CT对于诊断本病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对胃癌浸润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浸润及转移的准确性,并探讨影像学与病理学的内在联系。方法 对46例胃癌病人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1)螺旋CT诊断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84.8%、87.0%和100%。(2)螺旋CT征象中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站数和远处转移均与病理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胃癌病理特征,是诊断胃癌浸润及转移的可靠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螺旋 CT 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浸润及转移的准确性,并探讨影像学与病理学的内在联系。方法对46例胃癌病人行螺旋 CT 三期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1)螺旋 CT 诊断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84.8%、87.0%和100%。(2)螺旋 CT 征象中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站数和远处转移均与病理 TNM 分期密切卡相磁(P<0.05)。结论螺旋 CT 三期增强扫描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胃癌病理特征,是诊断胃癌浸润及转移的可靠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7例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是卵巢常见的上皮性良性肿瘤,占所有卵巢良性肿瘤的20%~30%.作者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就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该病的CT征象,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