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块状植骨、颗粒植骨和钛网植骨三种不同植骨方式在后路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为三组,彻底结核病灶清除后,分别采用块状植骨(32例)、颗粒植骨(35例)、钛网植骨(26例)三种不同植骨方式,对三组术中植骨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后凸畸形角纠正状况,末次随访后凸畸形角丢失状况,植骨融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均得到12~36个月随访,植骨所需手术时间A组为23.4±4.3min,B组为5.2±2.4min,C组为25.6±3.6min,B组植骨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553±53ml,B组为352±48ml,C组为564±47ml,B组明显少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前Cobb角A组为36.5°±5.9°,B组为36.2°±4.7°,C组为36.8°±5.1°,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A、B、C三组分别为15.3°±3.6°、15.6°±3.1°及15.1°±2.9°,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为16.9°±3.6°,平均丢失1.6°,B组为17.5°±3.1°,平均丢失1.9°,C组为16.8°±2.9°,平均丢失1.7°,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时间A组为5.9±0.4个月,B组为4.1±0.3个月,C组为6.2±0.5个月,B组明显短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颗粒骨植骨较传统块状植骨和钛网植骨植入方便易行,植入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时间短,是后路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理想的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年报导多是成人,而儿童病例报导较少,对其腰腿痛未被重视,漏误诊率较高,我们于1989年以来遇到10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8—12岁,病史最长2年,最短2天,均有腰部损伤史,全部通过按摩、封闭、理疗及中西药物治愈,随访半年  相似文献   
3.
涤纶毡片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涤纶毡片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慕小瑜官众李洪杨杰山郭启发谭欣林赵希唐薛茂堂我们1991年1月~1997年5月采用涤纶毡型心脏补片(简称涤纶毡片)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陈旧性肩关...  相似文献   
4.
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具有较单纯寰椎或枢椎骨折更高的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目前, 对于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式选择仍存在争议且缺乏相关规范。非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骨不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而手术治疗易导致椎动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对于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 目前我国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为给骨科医师提供关于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处理方面最新和最有效的信息,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相关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借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AANS)/神经外科医师大会(CNS)在2013年发布的《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处理指南》, 并基于有关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治疗的中英文文献, 制订《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临床诊疗循证指南(2023版)》。针对影像学诊断、稳定性判断、治疗原则、治疗方式选择和相关并发症等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10条推荐建议, 为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中多节段者病情严重而复杂,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以期解除脊髓压迫,阻断其恶性自然病程改善脊髓功能。对于多节段CSM的手术入路选择尚有争议,前路与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1]。作者总结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联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联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26例患者,在关节镜下探查,软骨修整、钻孔,游离体摘除及外侧支持带松解,然后行开放性的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内下移抬高术.术后随访12~43个月,平均27个月.[结果] 26例患者脱位均未复发,Q角术前18.3°±4.5°,术后10.4°±1.5°(P<0.01),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术前48.3 4±5.2分,术后93.2±3.1分(P<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术前50.8±6.9分,术后94.±3.8分(P<0.01).[结论]此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效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996年10月-1999年11月应用第1跖骨基底部“人”型截骨治疗的Wu外翻随访及观察评价其疗效。方法:第1跖骨基底部“人”型截骨内固定。结果:27足随访3-37个月除1例单足外效果满意。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截骨愈合快,足外形矫形效果确定、可靠,恢复了原有跖趾关节的力线,术后疼痛及功能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经肋椎关节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1年7月,采用后路经肋椎关节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胸椎多椎体结核患者43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Frankel评分,观察随访期间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5年,末次随访时1例Frankel A级患者恢复至Frankel D级,3例Frankel B级患者恢复至Frankel 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取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12个月.术后1周Cobb角平均为5.1°,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为9.2°,Cobb角平均丢失约4.1°.结论 经肋椎关节手术入路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 1 996年 1 0月~ 1 999年 1 1月应用第 1跖骨基底部“人”型截骨治疗的外翻随访及观察评价其疗效。方法 :第 1跖骨基底部“人”型截骨内固定。结果 :2 7足随访 3~ 37个月除 1例单足外效果满意。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单 ,稳定性好 ,截骨愈合快 ,足外形矫形效果确实、可靠 ,恢复了原有跖趾关节的力线 ,术后疼痛及功能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0.
经椎弓根侧前方减压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