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动脉蛋白激酶C(PKC)亚型的表达.方法 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大鼠肺动脉四种PKC亚型(PKCα、PKCβⅡ、PKCδ和PKCε)的表达变化.结果 PKCα、PKCβⅡ和PKCδ亚型在正常和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中均有表达,而PKCε亚型未检测到.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大鼠肺动脉胞浆和胞膜组分表达的PKCα均逐渐上升,到第14天达到高峰后略有下降,且胞膜表达量的升高远比胞浆明显.胞浆PKCβⅡ和PKCδ表达量均在第8天达最高,而胞膜中二者均表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结论 PKCα、PKCβⅡ和PKCδ亚型可能参与了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其表达变化可能与其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硝酸甘油诱导大鼠脑膜核因子-κB表达增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相脑膜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静脉注射硝酸甘油(GTN)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对照组、GTN iv 后0.5,1.0, 1.5, 2.0, 4.0 h组脑膜NF-κB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采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相应时间点脑膜核NF-κB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GTN iv后0.5 h即出现大鼠脑膜NF-κB核阳性反应和核NF-κB蛋白表达量增高,1.5 h核NF-κB蛋白表达量达高峰,然后逐渐回落,至4 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GTN iv后早期脑膜呈时限性核NF-κB蛋白表达增强,提示NF-κB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与偏头痛有关.  相似文献   
3.
CXC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肿瘤外科确诊的胃癌患者30例,收集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RT-PCR技术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各种病理类型、不同演进阶段的表达情况、表达分布情况.结果: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指数(0.34±0.12)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的表达指数(0.23±0.07)(P<0.05),依照UICC分期标准其 pN1组(0.26±0.04)与pN2 pN3组(0.51±0.09) 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大体分型、浸润程度、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在本实验中无明显关系.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检测其表达对于推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发生与否和转移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构建绿色荧光蛋白p21-E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小鼠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为研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对小鼠卵母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含有p21的全长序列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p21cDNA ,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与EGFP 基因融合, 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p21.利用显微注射方法注射到小鼠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pEGFP-p21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定位,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其蛋白的表达.经酶切证实插入片断的正确性.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在空载体pEGFP-C3转染的小鼠卵母细胞中,绿色荧光呈弥散分布,而经注射重组质粒pEGFP-p21 的小鼠卵母细胞中, 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同时用Western Blot 证实了pEGFP-p21 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的构建了pEGFP-p21 融合表达质粒.同时证明小鼠卵母细胞能高效表达pEGFP-p21 融合基因, 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5.
升主动脉缩窄心衰大鼠心肌PKC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缩窄慢性压力后负荷心肌肥厚转变为心力衰竭过程中心肌蛋白激酶C(PKC)比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泰夫隆管环扎幼鼠升主动脉,制作慢性压力后负荷心肌肥厚-心力衰竭模型。据改良Takai放射性核素酶解测定法,应用γ-^32P-ATP测定不同病理时期心肌组织中PKC比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肥厚组心肌胞膜、胞浆PKC比活性明显增高(P<0.01)、PKC膜/浆比值明显增加(P<0.01);心力衰竭组心肌胞膜、胞浆PKC比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PKC膜/浆比值明显增加(P<0.01)。结论:PKC亚细胞水平的活性变化在慢性压力后负荷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的转变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及肺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LM)中的活性变化。方法:利用激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活性测定分析。结果:与未转移SACC(SACC-83)细胞相比。SACC-LM细胞中蛋白激酶CK2-B具有较高的活性;在两种细胞中,细胞核中的活性都高于在细胞质中的活性。结论:蛋白激酶CK2—13的活性与SACC的肺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蛋白激酶C活性及δ亚型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PKC δ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KC比活性测定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 38例肾透明细胞癌和 5例正常肾组织中PKC比活性和PKC δ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和正常组织胞浆PKC比活性值分别为 ( 6 .97± 2 .6 5 )10 - 2 pmol·ml- 1 ·min- 1 和 ( 14 .16± 5 .6 7) 10 - 2 pmol·ml- 1 ·min- 1 ;而胞膜中的比活性值分别为( 2 7.90± 7.5 8) 10 - 2 pmol·ml- 1 ·min- 1 和 ( 5 7.0 6± 18.13) 10 - 2 pmol·ml- 1 ·min- 1 ;PKC δ在癌组织细胞胞浆中的相对灰度值小于 1,在胞膜中则大于 1,各病理分期和细胞分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KC活性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下降 ,PKC δ表达与病理分期、细胞分级相关 ,是判断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PKC5种亚型α,βⅠ,βⅡ,ε,δ在该肿瘤亚细胞水平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1)SACC及临近正常组织胞浆中均可见PKC-α、PKC-βⅠ,PKC-βⅡ的表达,与临近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胞浆中上述3种PKC亚型表达明显降低(P〈0.01);(2)临近正常组织胞膜中未见PKC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中Smmf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摘除卵巢致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中Smurf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揭示摘除卵巢致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并研究补肾中药防治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摘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采用具有补肾壮骨益精作用的纳米钙补肾中药(高、低剂量)对实验大鼠治疗12w,以骨疏康颗粒剂、盖天力片作为阳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假手术组作为标准对照组,模型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并与补脾方剂(补中益气汤)作疗效的比较。用RT-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骨质疏松症大鼠肾组织中Smurf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RT-PCR及Western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肾组织中存在Smurf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mur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肾组织中明显降低。用药12w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高、低剂量组、补脾组、盖天力组、骨疏康组均可明显上调Smurf1 mRNA和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其中补肾高剂量组上调幅度大于其他各用药组。结论①正常大鼠肾组织中Smurf1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②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可能与肾组织中Smurf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③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调控肾组织中Smurf1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铅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铅对小鼠海马区c- fos表达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 ,每组 10只染铅剂量分别为 2 4、4 8和 9 6mmol L ,用跳台学习试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用RT PCR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c fos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  (1) 3个染铅组小鼠跳台学习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 0 1) ;(2 ) 3个染铅组小鼠c- fos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 ,以对照组的值为 10 0 ,则低剂量组为 75 . 0 4± 4 .75 ,中剂量组为5 8. 3 5± 5 . 2 9,高剂量组为 42. 66± 6 .3 0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 ,P <0 . 0 1。结论 慢性铅染毒间接阻碍了c- fox基因的反应性表达 ,c- fos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铅致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