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中探究基于CT的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随机进行三维数字化导航微波消融或传统CT引导下微波消融,分为三维导航组和传统组,依据肿瘤位置、大小(最大径差值≤2 mm)及微波消融条件不同两两配对,共46对,比较2组手术时间、微波针穿刺次数、CT剂量指数、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灶控制情况。结果 三维导航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07 ± 6.36)min、(47.20 ± 9.65)min、穿刺次数分别为(1.72 ± 0.69)次、(7.13 ± 3.00)次、CT剂量指数分别为(11.16 ± 2.20)mGy、(26.67 ± 8.72)mGy、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7%、34.78%,以上3个指标三维导航组均低于传统组,三维导航组治疗有效率(93.48%)高于传统组(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T引导下利用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行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使介入穿刺手术的操作更加精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与高原正常人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在HAPC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与慢性高原病密切相关的40种炎症细胞因子作为可能影响HAPC发病的检测指标,应用低密度蛋白质芯片检测8名HAPC患者及9名高原正常人的血清标本,并利用SRING9.1数据库做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结果 HAPC患者与高原正常人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蛋白表达水平:IL-1β为488.92±91.78 vs 226.65±127.62、IL-2为590.64(707.02-460.88)vs 280.79(294.70-205.27)、IL-3为711.38±197.51 vs 271.64±135.69、IL-15为534.50±143.04 vs 367.98±108.10、IL-16为655.55±150.86 vs394.75±110.74、MCP-1为2304.70(3 901.71-1 928.07)vs 1421.61(2 099.36-1241.21)、TNF-α为591.43±103.03 vs 433.18±141.12(P0.05);其余33种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甚小(P0.05)。结论 IL-1β、IL-2、IL-3、IL-15、IL-16、MCP-1、TNF-α可能均参与了HAPC的发病过程,且与EPO、HIF-1α、雄激素受体(AR)有内在的相互关联作用;蛋白芯片技术对于探讨HAPC发病机制及开发快速准确临床检验是技术1种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卡路)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分别将125ml和250ml的卡路添加到1L(A组)和2L(B组)克灵麦液中,同时在两组中添加相同剂量的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及不同剂量的20%卡路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液,两组脂肪乳的终浓度均为2.20%而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浓度不同。室温放置,分别于0、24、48、72h取样检测,观察两组卡路的乳粒大小、平均粒径、分布及“全合一”营养液的pH值和渗透压。结果两组间脂肪乳的平均粒径在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两组24h的乳粒计数较新配时显著减少(P〈0.05);A组72h的乳粒计数较新配时显著增加(P〈0.05);B组在48h和72h的乳粒计数较A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24、48、72h的pH值较新配时显著降低(P〈0.05);B组48h较A组pH显著下降(P〈0.05),但72h较A组显著升高(P〈0.05)。A组24、48、72h的渗透压较新配时显著下降(P〈0.05),B组24h和48h渗透压较新配时显著下降(P〈0.05);B组各时段渗透压均较A组显著降低(19〈0.05)。两组的卡路在各时段的各项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两组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浓度不同,在室温条件放置72h后,卡路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的乳粒稳定性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5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8~63岁,平均35.5岁。骨盆骨折Tile B/C型分型中:B1型7例,B2型5例,B3型2例;C1型3例,C2型1例。18例患者骨盆后环骶髂复合体损伤均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环均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1例患者第3天复查出现外固定架松动,X线片示耻骨联合分离至术前,再次入手术室行前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1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查发现外固定架松动,X线片示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无明显移位,一侧骶髂关节螺钉脱出钉道约1.0cm,重新调紧外固定架,3个月后拆除为固定架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余患者内外固定效果稳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依据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行X线、CT三维重建均显示耻骨联合无分离,骨折愈合良好,除1例骨盆前环更换固定方式未进行后期随访外,余17例患者术后均获10~24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10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细胞FBXO22基因表达沉默后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iRNA-Ctrl和siRNA-FBXO22小干扰片段转染结肠癌SW620和HCT116细胞,干扰FBXO2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转染效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分析干扰FBXO22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和MDM2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FBXO22 siRNA后,结肠癌SW620和HCT116细胞FBXO22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降低,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MDM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FBXO22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相关,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MMP-2和MMP-9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与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及MRI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乳腺检查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像,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和MRI检查,之后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观察超声和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并探讨联合应用超声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经病理证实50例患者中浆细胞性乳腺炎20例,乳腺导管内癌30例。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58.00%,敏感度55.00%,特异度60.00%;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联合MRI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90.00%,敏感度85.00%,特异度93.33%。结论 超声和MRI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点,对于超声诊断困难的乳腺病患者,可联合MRI进行检测,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肩关节前侧入路的两种不同显露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47例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资料。采用肩关节前侧入路,一种手术方式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进入26例(胸三角肌间隙组),平均年龄(62.5±2.2)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4例,三部分9例,四部分13例;另一种于三角肌前缘外0.5~1.0 cm,经三角肌间隙进入21例(三角肌间隙组),平均年龄(61.3±2.2)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4例,三部分7例,四部分10例。比较两种不同显露方式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5.6±4.7)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一期愈合。胸三角肌间隙组与三角肌间隙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胸三角肌间隙组为(81.2±1.5)分,三角肌间隙组为(79.4±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王平  宋虎  乔龙 《兵团医学》2017,(3):21-23
目的 :分析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VAP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入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综合性ICU的89例VAP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密闭式痰液收集器采集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32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遵照CK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10-2011年折点判读敏感、中介、耐药结果。结果:89例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分离出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最高,占65.30%,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22.44%,真菌占12.24%,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占15.30%、12.24%、7.1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0.4%、23.6%,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为51.3%,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0.0%。结论:综合ICU的VAP检出的病原菌均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及时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VAP防治措施,提高ICU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采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观察组进行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检查。对比两组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检查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宫外孕确诊率更高,其误诊率及漏诊率均更低,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宫外孕确诊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