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目的 分析烧伤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易感部位及易感因素,探讨规范性护理措施.方法 对29例大面积烧伤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年龄、感染的部位与原因、病原菌种类、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4%.发生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51.7%)、创面(38.0%)、泌尿道(10.3%)等;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主导地位,其中铜绿假单胞杆菌居首位(38.0%),鲍曼不动杆菌逐年增多,且显示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31.0%),主要来源为烧伤创面.29例院感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为100%,主要使用的抗生素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为主.结论 烧伤ICU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病室管理、规范洗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加强对创面、呼吸、泌尿系统的护理等),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支架封闭术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主动脉夹层支架封闭术中的DSA成像参数及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架封闭术前,主动脉真假腔的显示率为100%,32例(80%)破口显示清晰,其余8例(20%)破口显示不典型;支架封闭术后,显示内漏5例,支架移位、变形2例,4例图像存在伪影。结论:DSA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支架封闭术中对手术方法的选择、支架定位、并发症的发现及处理有着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应用VX2细胞株制作兔移植性肝肿瘤模型,探讨兔VX2肝肿瘤模型在肝肿瘤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VX2肿瘤细胞株接种于1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内。2周后将18只兔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螺旋CT、B型超声、DSA检查肝脏,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然后将其处死,进行病理学对照。结果:18只兔VX2肿瘤肝脏接种成功率100%,三种方法随访观察准确率为100%,没有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三种方法均可观察VX2肿瘤模型之肝脏病灶,均可应用于VX2肿瘤模型制作后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胰弓在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及超选择插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肝脏异位动脉供血是肝癌介入治疗中常见的现象,本文就胰弓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及超选择方法作一介绍。方法:分析187例肝癌患者胰弓动脉供血情况,对有明显胰弓供血者用向左两弯导管进行超选择插管,成功者行化疗栓塞。结果:187例患者中肝脏主要血供来自胰弓的有11例,(约占5.9%)。而其中8例肝总动脉呈“单向活瓣状闭塞”。11例患者均顺利超选择至下胰十二指肠动脉并进行有效化疗栓塞。结论:肝脏经胰弓获得血供是肝总动脉闭塞后常见的现象,可应用向左两弯导管能顺利超选择至下胰十二指肠动脉对肝癌进行有效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5.
兔VX2瘤转移性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建立兔VX2瘤转移性肺癌动物模型 ,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 ,瘤种采用动物自身接种传代保存。取预先接种荷瘤兔 1只 ,无菌下摘取瘤组织块 ,用Ⅳ型胶原酶解离释放细胞 ,经细胞培养后制成单细胞悬液 2 4ml(10 8/ml)。 (1)建立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共 2 0只 ,分 2组 ,A组 (14只 )每只兔经耳缘静脉接种 1 5ml单细胞悬液 ,B组 (6只 )每只兔接种0 5ml。第 2 8天行多排螺旋CT(MSCT)扫描 ,扫描后 1周全麻下剖胸取肺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所有兔均做病理学检查。 (2 )生物学特性研究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 (10只 ) ,每只兔经耳缘静脉接种1 5ml单细胞悬液 ,接种后第 14、2 1、2 8天各抽取 1只兔剖胸取肺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并做组织学检查 ,第 3 2天另外存活兔全麻下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 (HE染色 )。结果  (1)动物模型 :19只兔接种成功 ,另 1只第 2 1天时死于大叶性肺炎 ,接种成功率为 95 %。新鲜大体标本显示肿瘤呈弥漫性分布 ,大小不等 ,呈结节样 ,部分病灶融合 ,表面呈鱼肉样。MSCT扫描示肺内结节清楚 ,并可见肺间质纹理增粗。A组与B组石蜡切片最大结节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t=2 885 ,P <0 0 1)。 (2 )生物学特性研究 :10只兔全部接种成功。大体标本显示肿瘤呈弥漫性分  相似文献   
6.
介入可控性兔颈动脉狭窄导致早期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能直接观察到颈动脉狭窄对全脑缺血、缺氧的可控性全脑缺血兔实验模型;此模型可进一步开展顼动脉狭窄导致老年脑缺血后相应的形态学、机能代谢学、药物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通过介入手段。把自制圆柱中空模型输送到兔颈动脉以达到颈动脉理想的狭窄程度,再通过1.5T MRI弥散成像证实颈动脉狭窄后脑缺血的存在。结果能直接观察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全脑缺血的影响程度。结论本横型克服了以往脑缺血模型建立均为选择性全血管栓塞或血管外致闭塞,耐受缺血时间短。不能直接观察到脑缺血各种状态下的反应,不便于开展药物学、临床治疗学方面的研究等不足,为更深入广泛地进行颈动脉狭窄导致老年脑缺血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病人非计划再入院(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再入院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50例NVUGIB病人为研究对象(建模集),收集NVUGIB病人的一般资料、入院时体征等资料。应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预测因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采用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ROC)、DCA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度、区分度及临床应用价值。另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218例NVUGIB病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Las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1、休克、GBS得分>7、首次住院天数>6、未行早期内镜检查是NVUGIB病人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集NVUGIB病人再入院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828~0.88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4.339,P=0.740;校...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烧伤患者由于病情原因常需要用氧治疗,但由于小儿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造成给氧困难,达不到给氧治疗目的。而传统的氧管固定方法是将胶布交叉蝶形固定于鼻翼,舒适度差,导致患儿哭闹而拒绝给氧。为了改善患儿用氧舒适度,提高用氧治疗效果,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自2011年7月开始改进小儿患者氧管固定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1制作方法选择头皮针1根,剪去针头,在距离前端约0.5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使已闭塞的血透内瘘恢复功能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4例患者采用PTD行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尿激酶血栓溶解及时严重狭窄的静脉流出道、动静脉吻合口行PTA治疗共进行了5次介入治疗。结果4例患者的血透内瘘术后即刻恢复了功能,造影示内瘘血流通畅,吻合口有震颤、杂音明显,静脉明显搏动。结论采用多种介入方法治疗闭塞的血透内瘘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门诊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蛋白涂层镍钛合金支架向血管局部转基因的可行性和效率。材料与方法:镍钛合金支架由明胶蛋白涂层,浸入含编码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溶液中5min,然后通过7F长鞘将支架送入犬髂动脉狭窄模型中的一侧髂总动脉(n=4),将未浸泡过基因溶液的支架送入另一侧髂总动脉(n=4)。在支架置入后7天处死动物,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基因转移效率。结果;所有转基因血管经RT-PCR扩增出P21特异条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转基因血管内膜、中膜及外膜均有外源性基因表达,对照组血管未显示阳性表达。结论:蛋白涂层镍钛合金支架向血管内转基因是可行及有效的,可能成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基因治疗的有效转基因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