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迭代算法在颈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行颈部CT扫描(平扫+增强)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平扫、增强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迭代算法重建,对照组平扫、增强均采用固定管电流200 mAs+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对两组平扫、增强图像均进行主观评分、客观评价[甲状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翼外肌、脑组织的噪声值(SD)]。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E)。结果 实验组平扫、增强的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2.451,P<0.05)。实验组平扫、增强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9、-2.056,P<0.05);实验组平扫、增强图像甲状腺、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颌下腺的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2.516、2.120、2.411、4.134、4.674、2.711、2.892,P<0.05)。两组平扫、增强图像翼外肌、脑组织的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迭代算法在颈部CT扫描中,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放射科计算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RMIS)是放射科日常管理职能和临床影像学诊断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 ,是医学领域跨学科研究发展的趋势 ,它既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分支 ,也是“金卫”工程和医疗事业发展“九·五”规划中将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医学领域跨学科开发的重要课题。RMIS以CT(MRI)临床影像学诊断的文档信息和数据资料(诊断报告 )的计算机处理为主 ,辅助完成放射科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综合信息及文秘资料的自主管理等项工作。RMIS自 1998年 10月陆续投入使用以来 ,有效地提高了我科医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600例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的评价,探讨一套适用于双螺旋CT扫描时理想的高压注射器增强条件.方法:使用MX Twin双螺旋CT机,ALF CT-9000前置式高压注射器.将600例患者分两组行增强扫描,第一组为不定条件组100例,第二组为设定条件组500例.扫描分区为头部、鼻咽部、颈部、胸部、肝胆胰脾、肾脏、盆腔.评价方式采用双盲观片法和CT值评价法.结果:设置条件组500例,影像质量优者占87%,影像质量良好者占10%,影像质量差者占3%.结论:本文所选择的这套高压注射,应用于以螺旋CT增强扫描是可行的;进行增强扫描时,根据病人某些生理和病理因素,可参照正常标准适当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影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600例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的评价,探讨一套适用于双螺旋CT扫描时理想的高压注射器增强条件。方法:使用MX Twin双螺旋CT机,ALF CT-9000前置式高压注射器。将600例患者分两组行增强扫描,第一组为不定条件组100例,第二组为设定条件组500例。扫描分区为头部、鼻咽部、颈部、胸部、肝胆胰脾、肾脏、盆腔。评价方式采用双盲观片法和CT值评价法。结果:设置条件组500例,影像质量优者占87%,影像质量良好者占10%,影像质量差者占3%。结论:本文所选择的这套高压注射,应用于以螺旋CT增强扫描是可行的;进行增强扫描时,根据病人某些生理和病理因素,可参照正常标准适当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影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胃管"∞"悬吊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胃管"∞"悬吊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需要留置胃管的32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65例)和对照组(161例),实验组采用胃管"∞"悬吊法,对照组用传统法.结果两种胃管固定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胃管"∞"悬吊法明显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在胸腹壁复发恶性肿瘤供血动脉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术后胸腹壁复发肿瘤8例应用64层螺旋CT机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软件进行动脉期触发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腹壁肿瘤主要供血血管及肿物的显示融合,分析胸腹壁复发肿瘤血供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CT血管成像(CTA)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结论:胸腹壁复发肿瘤供血动脉具有很大不确定性,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可作为胸腹壁复发肿瘤常规检查方法,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的1H-MRS和DWI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epatoceliular carcinoma,HCC)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评价HCC代谢物变化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30个HCC病灶分别进行DWI及单体素波谱分析,测量HCC胆碱峰(Cho)、脂质峰(Lip)的相对浓度及HCC的ADC值,对Cho/(Cho+Lip)比值与ADC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30个HCC的Cho/(Cho+Lip)比值及ADC值分别为(0.25±0.21)和(1.49±0.27)mm2/s.HCC的Cho/(Cho+Lip)比值与ADC值呈负相关(P<0.05).质地均一、无明显出血坏死HCC(n:10)的Cho/(Cho+Lip)比值明显升高,ADC值明显下降;不均质局灶出血坏死HCC(n=13)的Cho/(Cho+Lip)比值轻度下降,ADC值轻度升高;明显脂肪变性(n=2)及透明细胞型(n=2)HCC的Cho/(Cho+Lip)比值很低,但是ADC值无明显升高;纤维基质丰富、无明显坏死、质地均一HCC(n=3)的Cho/(Cho+Lip)比值及ADC值均较低.结论 1H-MRS与ADC值结合能基本反映HCC的肿瘤组织成分变化,有助于HC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活体肿瘤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Creutzfeldt-Jakob(CJD)又称亚急性海绵样脑病,近年来国内已有本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告[1~4]。本文通过对我科 1988~1998年间收治的3例CJD病人临床、病理的总结,以及有关诊断技术的评价,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1资料1.1临床资料:例1:男性,76岁,因进行性智能减退、行为异常半年,于1990年8月入院。体检:除痴呆表现外无定位体征。头颅CT显示双侧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及右顶叶梗死。EEG显示广泛中-重度异常,可见周期性三相波发放,间隔0.7~1.0s。…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胸部CT在诊断上胸部肋软骨与肋骨连接处不对称性向前突起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近年我院门诊将肋软骨与肋骨连接处不对称性向前突起诊断为肋骨占位病人的CT表现,总结误诊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诊断方法。结果:11例患者的胸片均未发现异常征象,CT胸部平扫发现11例均有上胸部肋软骨与肋骨连接处不对称向前突起,形成“占位”假象,肋骨及肋软骨、胸壁软组织均未发现占位性病变,从而为临床明确了诊断。结论:胸部CT检查对上胸部肋软骨与肋骨连接处不对称向前突起能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对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因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移植术前评估需要拟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3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试验组的管电压、对比剂浓度和重建算法分别为100 kV、含碘300 mg/mL、iDose4迭代算法;对照组分别为120 kV、含碘370 mg/mL、滤波反投影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记录有效剂量(E)、碘摄入量和穿支动脉吻合率.两组间客观评价指标、E和碘摄入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主观评分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穿支动脉吻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均满足 ALTPF移植术前评估要求,两组间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信噪比(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穿支动脉吻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 E 和碘摄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行下肢动脉CTA可保证图像质量,满足 ALTPF移植术前评估要求,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