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综述了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有关支架移植物的改进方向、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技术要点及疗效和相关并发症的研究新进展,同时总结了近年来文献关于此方法的几个比较实验.  相似文献   
2.
对贵阳市1500名健康婴幼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骨发育的调查,根据手腕部骨X线解剖变化规律,观察每块骨从出现至成熟的过程中,骨化点的出现顺序、数量、形态和密度的改变等指标的系列变化,提出了骨发育评价标准。可供我省运动员选材、儿童少年发育咨询和临床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或)肝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无外科手术指征的晚期胃肠癌肝转移患者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共72次,单采取Seldinger法肝动脉内插管皮下埋置药盒持续灌注化疗48次,或先用吡柔比星(THP)60 mg/m2和DDP 50 mg/m2加入超液化碘油10~30 ml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再联合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共24次.肝动脉插管灌注的方案:CF 200 mg/m2,d1,d14,静脉滴入;顺铂(DDP)50 mg/m2,d1,或用奥沙利铂100~130 mg/m2,d1,从皮下药盒处缓慢推入;5-Fu 2 000~2 500 mg/m2,d1,d14,装入美国百特公司的便携式输液泵持续动脉灌注48 h.结果总有效率(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为59.0%.肿瘤负荷<30%者的有效率为77.8%,明显高于肿瘤负荷>30%者(46.2%,P<0.005).本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发热及胃肠道反应等,经相应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经肝动脉栓塞及插管持续化疗是治疗胃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静脉化疗治疗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63例(A组),术前静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57例(B组),化疗方案为卡铂(50 mg/m2)联合吉西他滨(1 000 mg/m2)。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及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等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90.5%)明显高于B组(71.9%)(χ2=7.5,P<0.05)。A组手术切除率(95.2%)高于B组(84.2%)。A组术中出血量(443±263)ml,B组术中出血量(695±3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2,P<0.05)。A组9.5%(6/63)达到病理完全缓解,B组5.3%(3/57)达到病理完全缓解,两组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A组的不良反应较B组轻(P<0.05)。A、B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3.0%、54.4%(χ2=4.471,P<0.05),总生存率(0S)为77.8%与63.2%(χ2=3.022,P>0.0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最大径≥4.5 cm)均是影响年轻宫颈癌OS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年轻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前静脉化疗,且不良反应轻,能提高无进展生存率,但长期生存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清microRNA-145(miR-145)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HCC患者和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45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5和甲胎蛋白(AFP)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 在治疗1个月末,16例(22.2 %)为PR,13例(18.1%)为SD,43例(59.7 %)为PD;HCC组血清miR-145水平为(0.59±0.25),显著低于对照组【(1.02±0.28),P<0.05】,术后1个月,HCC患者血清miR-145水平为(0.81±0.26),显著高于术前(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癌栓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miR-14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TNM分级和术前AFP水平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PD组血清miR-145水平为(0.86±0.21),显著高于PR组或SD组【分别为(0.62±0.19)和(0.75±0.19),P<0.05】;随访3年,28例(38.9%)患者死亡,其中高miR-14 水平患者3 a生存率为75.6 %,显著高于低水平患者的41.9 %(x2=8.765,P<0.05);血清miR-145、AFP和miR-145联合AFP预测HCC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0.851和0.942,两者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91.7 %,准确度为90.2%。结论 TACE术后检测血清miR-145水平可能预示HCC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顺行穿刺腔内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血管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119例,随访6个月~3年.对术前及术后的Fontaine分期,踝肱指数(ABI)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2.4%(98/119),FontaineⅡ期组58例,成功率为91.3%(53/58),45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缓解率84.9%(45/53);Ⅲ期组为81.1%(30/37)和90.0%(27/30),Ⅳ期组为62.5%(15/24)和60.0%(9/15).Ⅱ期组技术成功率明显高于Ⅲ期及Ⅳ期组(P<0.03);Ⅲ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Ⅱ期及Ⅳ期组(P<0.05).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7提升至术后0.73 ±0.14(P <0.01).技术成功患者的随访率为78.7%(85/108),术后第3、6、12、24、36个月分别有3例、6例、10例、7例、5例复发,其中17例再次行分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随访期间行截肢/足手术患者6例,截肢率5.6%(6/108).其中截肢平面在膝关节以上2例,膝下平面截肢1例,3例行跖骨截除.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及中期疗效较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肝癌患者胆汁中的蛋白质多已完成细胞内组装、酶解、剪切等翻译后修饰过程,变异较小、检测的可重复性高,且成分相对简单、肿瘤相关蛋白的局部浓度高、背景干扰小。因此,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以胆汁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通量、全信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病理分析可能有潜在的研究前景及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分析兔VX2肝癌移植瘤模型TACE后肿瘤周围肝组织(以下简称瘤周)纤维化状态。方法 选取12只新西兰兔,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左叶实质,植入VX2肝癌组织,建立兔VX2肝癌移植瘤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入TACE组和Sham组,每组6只。对TACE组于建模后2~3周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对TACE组注入碘化油乳剂,对Sham组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前及术后2周以常规超声观察肿瘤大小,以SWE检测肿瘤、瘤周及肝右叶组织硬度。术后2周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处死动物取肿瘤及瘤周组织,观察肝细胞形态、评估纤维化程度;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瘤周组织胶原Ⅰ和胶原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瘤周纤维化程度与组织硬度的相关性。结果 对12只兔均成功建模,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成功率100%(12/12)。2组术前肿瘤体积、肝组织硬度及血清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周,相比Sham组,TACE组肿瘤体积缩小,肿瘤及瘤周组织硬度增加,血清ALT、AST升高(P均<0.05)。病理检查显示,TACE组瘤周肝细胞水肿明显,Sham组偶见肝细胞水肿,TACE组瘤周纤维化程度高于Sham组(P<0.01);TACE组瘤周胶原Ⅰ和胶原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均<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周纤维化程度与肝脏硬度呈正相关(r=0.67,P=0.02)。结论 TACE后VX2肝癌模型兔瘤周纤维化程度加重;SWE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应用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AP植入治疗的58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病情进展情况及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2.4%,14/582)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取出IVAP,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7例/千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患者(P=0.016)、恶性血液疾病患者(P=0.040)及接受姑息性化疗患者(P=0.022)感染率较高.多变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血液疾病及姑息性化疗患者发生感染的校正OR值分别为7.769 (P=0.001)、4.863(P=0.003).9例血液样本中细菌培养为阳性,最常见者为葡萄球菌(n=4)及念珠菌(n=2).结论 恶性血液病和姑息性化疗,可能是引起IVAP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