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卵巢癌治疗中的主要问题是高复发率和产生耐药性.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加,提示肿瘤干细胞与化疗耐药的关系密切.从耐药卵巢癌细胞中可分选出具有特定表面标志的肿瘤干细胞,其为肿瘤形成提供可自我更新并在传代中保持肿瘤特性不变,是卵巢癌耐药性产生和复发的根本因为.利用卵巢癌干细胞表面标志分子的特异性,使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pelin-13调控VEGF/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Apelin-13低剂量组[Apelin-13 L组,25μg/(kg·d)]和Apelin-13高剂量组[Apelin-13 H组,75μg/(kg·d)],每组10只.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立即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治疗4周.采用Micro CT和X射线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股骨显微参数和骨痂直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成骨标记物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破骨标记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C端肽(CTX)表达水平;qRT-PCR检测骨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骨痂组织中VEGF/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股骨病理损伤较严重,股骨骨密度、组织矿物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X射线评分均降低,血清中BALP和PINP水平降低,而TRACP-5 b、CTX含量均增加,骨痂组织中VEGFA mRNA以及VEGFA、VEGFR2、PI3K p85、p-Akt等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比较,Apelin-13 H组大鼠股骨病理损伤改善明显,股骨骨密度、组织矿物质密度、骨体积分数、X射线评分和骨痂直径均增加,血清中BALP和PINP含量增加,TRACP-5 b和CTX含量减少,骨痂组织中VEGFA mRNA以及VEGFA、VEGFR2、PI3K p85、p-Akt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elin-13 L组与Model组比较,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Apelin-13 可促进大鼠股骨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VEGF/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索临床药师为借助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术后抗下呼吸道感染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两例分别借助ECMO和CRRT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抗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通过查阅文献,明确在ECMO和CRRT下不同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患儿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和指导。结果: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2例患儿的感染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ECMO和CRRT的运用会影响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常规经验性用药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目的。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实践,查阅文献,熟练掌握抗菌药物PK/PD特点,分析提出用药建议,有助于为患儿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切开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有限切开MPFL重建治疗。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其围术期应激因子变化及随访期间膝关节髌骨稳定性、膝关节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术前髌骨外推检验、恐惧试验、J-sign试验优良率均为0。术后6个月患者髌骨稳定性试验优良率均达1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患者术后6周Lysholm评分、HSS评分即显著上升(0.05)。患者术后6小时、术后1天血清应激反应因子ACTH、Cor、IL-6、IL-10、MDA均显著上升,NO显著下降(0.05)。术后3天患者血清应激反应因子水平与术前1天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0.05)。患者术后7天SAS、SDS量表评分均较术前1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关节镜下有限切开MPFL能够有效改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髌骨及膝关节稳定性,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应激反应因子水平稳定、缓解心理应激状态,对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的改善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桡神经肱骨肌管段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桡神经在肱骨肌管内血供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30侧)经锁骨下动脉灌注乳胶-氧化铅的成人上肢新鲜标本进行巨微解剖,观测桡神经营养血管在肱骨肌管内段的走行、分布及其发出点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和到达神经外膜的长度.结果:桡神经在肱骨肌管段的营养血管主要来自前外侧的桡侧副动脉和后内侧的中副动脉.桡侧副动脉在距肱骨外上髁(9.67±0.52)cm处发出分支,行于桡神经的背侧,到神经外膜长(1.26±0.17)cm.中副动脉在距肱骨外上髁(16.52±0.65)cm处发出第1分支,到神经外膜长(1.52±0.21)cm;在距肱骨外上髁(13.47±0.62)cm处发出第2分支,到神经外膜长(0.56±0.16)cm.两支均行于桡神经的腹侧,各营养支均有吻合.结论:桡神经在肱骨肌管段营养血管丰富且相互吻合.肱骨肌管中上段手术时要注意保护后内侧的中副动脉分支,下段手术时要注意保护前外侧的桡副动脉分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3D打印模型及模拟手术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二医院骨一科收治的60例D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0例。A组按照常规操作完成THA术,B组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患髋实体模型进行手术方案设计和模拟手术。A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6~69岁,平均(54.81±7.03)岁。B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5~70岁,平均(52.09±7.44)岁。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前及术后假体匹配率、术中股骨劈裂骨折发生率、术后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4周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短(P<0.05);B组术前、术后假体匹配率(90.00%)较A组(30.00%)高,术中股骨劈裂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与穿刺或置管相关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下肢静脉穿刺或置管的683例患儿,其中临床可疑血栓形成者55例,经超声证实血栓形成者26例为血栓组,超声未见血栓形成者2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儿在多个可能的危险因素上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探寻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穿刺或置管相关下肢静脉血栓的高风险因素。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下肢穿刺或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病率为3.81%(26/683例)。血栓组与对照组患儿在年龄(62 d比92 d)、体质量[(3.92±0.66)kg比(4.61±0.86)kg]、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危重评分(Vasoactive-Ventilation-Renal score,VVR)[(29.58±15.50)分比(22.14±11.72)分]、术后24 h血乳酸峰值[(3.59±0.66)mmol/L比(1.71±1.13)mmol/L]、术后输血[76.9%(20/26例)比34.5%(10/29例)]、合并感染[53.8%(14/26例)比24.1%(7/29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84.6%(22/26例)比34.5%(10/29例)]和穿刺困难[69.2%(18/26例)比17.2%(5/29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危重评分VVR(OR=0.88,95%CI:0.77~0.99,P=0.04)、术后24 h血乳酸峰值(OR=6.62,95%CI:1.35~32.46,P=0.02)和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OR=0.04,95%CI:0.00~0.63,P=0.04)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VVR评分高、术后24 h血乳酸峰值高和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下肢静脉穿刺或置管相关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enus P自膨胀瓣膜系统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围术期观察与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共13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行PPVI的患者,探讨围术期的具体管理方法,并分析手术前后肺动脉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程度、右心室前后径、右心室流出道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脑钠肽(BNP)值、QRS波宽度的变化、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Venus P瓣膜支架,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肺动脉瓣均为无反流或者微量反流,肺动脉瓣反流面积术后为0.30(0.00,0.85) cm~2,与术前8.20(7.75,9.80) 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73,P0.01)。其他临床观察指标围术期手术前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Venus P自膨胀瓣膜系统可安全有效解决法洛四联症跨瓣环补片矫治术后的肺动脉瓣重度反流、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的问题,临床需要不断积累围术期观察与处理策略的经验,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70~79岁,平均74.8岁。骨折类型(Evans分型)分为: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9例、V型2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好,假体无松动及下沉,除4例患者自己要求出院外,其他患者出院时均能扶拐下地活动。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随访中18例髋关节功能恢复受伤前水平,8例患者连续行走2km后觉髋部酸痛不适,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患侧髋关节疼痛,复查x线检查示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减少并发症,提高中龄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采用同种异体韧带重建ACL损伤患者共126例,其中采用异体胫前肌腱79例,异体半腱肌腱32例,异体骨-髌腱-骨9例,异体跟腱-骨6例。男91例,女35例;年龄17~46岁,平均27岁;陈旧性损伤114例,急性损伤12例。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吕斯霍尔姆(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测,结合评分及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术后详细记录发热情况、血沉、C反应蛋白及并发症。随访12~46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术前Lyshrolm评分为(65.2±6.3)分,术后终末随访评分为(87.5±5.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终末随访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4%;KT-2000测量:术前胫骨前移的差别为4~13mm,平均(8.2±4.8)mm,术后终末随访测量值0~5mm,平均(3.1±1.9)m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无明显病毒和细菌感染。3例患者出现排斥反应,表现为胫骨隧道外口处伤口持续渗液,经加强伤口换药、小剂量激素等治疗后痊愈;7例患者术后出现持续发热超过7~14d,经抗感染及口服消炎痛后恢复正常;11例患者术后2~3d出现血沉与C反应蛋白升高,14~30d降至正常。结论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ACL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