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听源性惊厥易感性大鼠上丘神经元构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石蜡切片Nissl染色方法,光镜下计数、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观察、测量惊厥鼠与正常鼠土丘神经元的一些指标.结果显示:(1)在吻例段和中段上丘第Ⅱ层和吻侧段上丘第Ⅲ层的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惊厥鼠显著小于正常鼠,说明惊厥鼠上丘上述部位神经元较小;(2)在吻侧段上丘第Ⅵ层,中段上丘第Ⅰ、Ⅱ层和屋倒段上丘第Ⅴ层,神经元剖面椭圆率惊厥鼠显著地小于正常鼠,说明惊厥鼠土丘上述部位神经元胞体较细长;(3)除第Ⅲ层外,土丘各板层神经元剖面面数密度惊厥鼠都大于正常鼠.本研究结果表明,惊厥鼠的土丘有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这种变化与惊厥鼠惊厥易感性的形成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成年大鼠脑室下区 (SVZ)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 precursors)在黑质 -纹状体通路损伤后的反应 ,本研究用 6-羟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以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 ,损毁 10 d后腹腔注射 Brd U ,连续 4d,每日两次 ;在 SVZ、纹状体和黑质部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rd U、nestin以及 GFAP阳性细胞。结果显示 :(1) 6-羟多巴胺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后 ,伤侧 SVZ的 Brd 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并成簇分布 ;nestin和 GFAP阳性细胞数也增多 ,但以 GF AP阳性细胞增多明显 ;(2 )伤侧纹状体可见大量 Br-d U、GFAP以及少量 nestin阳性细胞分布 ,而健侧只有少量 GFAP阳性细胞 ;(3 )伤侧可见 Brd U阳性细胞在 SVZ和纹状体之间呈条带样分布 ;(4 )伤侧黑质除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减少外 ,未见 Brd U、GFAP和 nestin阳性细胞表达。上述结果表明 ,6-羟多巴胺损毁黑质 -纹状体通路后 ,SVZ神经前体细胞活动增强 ,有向纹状体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5.
关于加强和完善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加强和完善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和完善本校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建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模型.方法 成年大鼠单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后第7天,通过姿势不对称性、前肢始动不能、前肢使用不对称性、阿朴吗啡诱发旋转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估.观察组织学变化,取鼠脑黑质节段(n=6),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冠状切片.焦油紫(Nissl)染色显示黑质神经细胞;抗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光镜下观察并进行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而且,使另一部分模型动物(n=6)继续存活到第28天,鉴定所选动物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纹状体内注射6-OHDA后第7天,动物行为学出现有意义改变,黑质内神经细胞出现肿胀等变性坏死的早期形态变化,DA能神经元出现有意义减少;注射后的第28天,行为学改变更加显著,神经细胞大量减少,DA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到92%.结论 纹状体内注射6-OHDA后第7天,通过行为学方法能确定早期P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一门前沿学科,研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规律,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神经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掌握好神经生物学实验课对学生的将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神经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高校教学中远远没有那些经典的学科如解剖学、药理学等那样成熟,现将我对这门实验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校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同年成为江苏省第一个神经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现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已建设成为我院重点实验室.神经生物学学科在我校除开设有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外,还开设有研究生专业或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每年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人数已达200多名.20余年的教学和科研使我们认识到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评估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学生评教对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徐州医学院基础学院在加强和完善学生评教、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设想和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和室管膜(ependymal layer, EL)各种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其空间排布规律.方法 采用半薄切片染色技术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利用3D Slicer工具软件构建SVZ-EL区各细胞核三维表面模型,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结果 ①在EL,主要是体积较大且呈球形的成熟室管膜细胞核;另有体积更大的球形细胞核贴近室管膜细胞深方;此外,还有体积较小而形状不规则的细胞核散在镶嵌于室管膜细胞之间.②在SVZ,可见特异性的同型细胞核聚集现象,此类细胞核体积较大且都呈椭圆体,具有迁移中成神经细胞核特征,故称之为成神经样细胞核.它们有的邻近EL、有的邻近纹状体,其周围的细胞核分属不同类型;另有散在分布的大而似球体的未分化细胞特征性细胞核,它们与聚集的成神经样细胞核间无特定空间位置关系.此外,还有大量散在分布的中、小型不规则细胞核.结论 在SVZ-EL区含有不同类型细胞核,其中成神经样细胞核呈聚集分布,但其周围没有特定结构包裹现象.此外,本研究实现了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生发区SVZ细胞核形态及其空间位置的数字化,可作为进一步研究SVZ神经生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