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究接受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后听觉传导功能障碍得到缓解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核心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存在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ASD患儿分入AIT组(接受训练后恢复正常的组成试验组)、对照组A组(空白对照组)、对照B组(应用行为分析训练组),分别在各组入组时、入组1个月后、入组3个月后进行波特奇发育检核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评估,以各因子分数的变化值评价核心症状改善水平。结果入组时试验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CARS[分别为(36.31±4.08)分,(36.33±3.76)分,(36.33±5.14)分]及ATEC语言[分别为(19.08±6.43)分,(16.40±6.42)分,(18.48±5.96)分]、社交[分别为(15.63±7.13)分,(16.05±7.57)分,(16.19±7.19)分]、感知[分别为(16.78±5.39)分,(16.92±6.75)分,(17.12±6.73)分]、自理[分别为(15.98±8.71)分、(17.93±8.22)分、(17.26±8.93)]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组1月、3月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试验组、对照B组、对照组A组CARS分值[1月:(33.96±3.79)分,(35.09±4.38)分,(34.30±3.98)分;3月:(32.95±3.15)分,(36.86±3.86)分,(33.95±3.90)分]的影响:时间主效应显著(F=22.308,P<0.01),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2.647,P>0.05),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8.626,P<0.01);对ATEC语言[1月:(16.18±7.10)分,(18.62±6.63)分,(13.40±5.44)分;3月:(14.13±6.13)分,(18.40±6.35)分,(10.75±5.17)分]、社交[1月:(12.31±6.68)分,(17.76±6.82)分,(15.08±6.75)分;3月:(10.71±5.42)分,(16.31±6.30)分,(12.15±7.30)分]、感知觉[1月:(14.37±5.86)分,(17.43±7.22)分,(18.58±6.92)分;3月:(10.35±5.43)分,(16.44±7.05)分,(16.68±7.37)分]分量表分值的影响,时间主效应显著(F=35.534,40.729,40.401,均P<0.01),组别主效应亦显著(F=7.600,6.193,7.675,均P<0.01),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7.602,3.355,7.649,均P<0.05),事后多重比较示:试验组与对照B组、对照A组与对照B组在干预后ATEC语言量表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1-J1=-1.69,P1<0.05;I2-J2=-4.98,P2<0.01);试验组与对照A组在干预后ATEC社交量表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J=-4.54,P<0.01);试验组与对照A组、试验组与对照B组在干预后ATEC感知觉量表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1-J1=-3.16,P1<0.05;I2-J2=-4.89,P2<0.01);对ATEC自理能力分量表分值影响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22.876,P<0.01),组别主效应亦显著(F=3.427,P<0.05),时间与组别无交互作用(F=1.885,P>0.05),事后多重比较示:试验组与对照A组在干预后ATEC自理能力量表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J=-4.46,P<0.05)。结论AIT训练后听觉传导功能恢复正常的ASD患儿的核心症状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凶杀行为与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认知差异.方法 对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39例)、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32例)及正常对照组(38例)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并比较三组间测验分数的差异.结果 除相似性分量表评分外,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与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其它各分量表评分和智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相似性分量表评分和言语智商均显著低于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缺损,且有凶杀行为和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亦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他林对注意缺陷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图农 《江苏医药》1997,23(11):806-807
利他林是临床上治疗注意缺陷障碍的主要药物。关于利他林的治疗效果,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利他林可以提高注意缺陷儿童的学业成绩和活动控制水平。本文作者运用空白剂对照法研究分析了利他林对注意缺陷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方法45名受试在社区服务网中由专家确诊为注意缺陷障碍,诊断标准是CCMD-2-R。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受试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药利他林和空白剂(利他林和空白剂由苏州第一制药厂提供),双盲给药。每人每日服用剂量,早10ms,中sins。连续服用五周。每位受试药物治疗之前接受一次心理测试,在服药五周…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人格障碍具有稳定性,但目前对青少年人格障碍的追踪研究很少?文章介绍了青少年人格障碍的概念,复习了青少年人格障碍的相关研究,简述了青少年人格障碍的稳定性,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青少年人格障碍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的依恋特征.方法 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关系问卷和自制的一般情况表对164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父母与328名正常儿童的父母施测.结果 父亲依恋类型病例组安全型(43.9%)低于对照组(52.4%),轻视型(41.5%)高于正常组(34.1%),倾注型(12.2%)高于对照组(8.0%),害怕型(2.4%)低于对照组(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88,P>0.05);母亲依恋类型病例组安全型(40.2%)低于对照组(50.0%),轻视型(30.5%)低于正常组(32.3%),倾注型(20.7%)高于对照组(l0.4%),害怕型(8.5%)高于对照组(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26,P>0.05).病例组父亲焦虑、父亲回避、母亲焦虑、母亲回避评分[分别为(3.44±0.97)分,(3.70±0.57)分,(3.37±0.87)分,(3.74±0.68)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37±0.82)分,(3.72±0.57)分,(3.36±0.83)分,(3.64±0.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的依恋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的依恋特征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体象障碍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制定适合中国人的体象障碍自评量表以利于诊断及治疗。方法:分别对体象障碍组、神经症组、正常人组进行测评,采用X^2检验、多元分析进行比较,对量表信度、效度进行测度。结果:体象障碍自评量表评分,体象障碍组显著高于两组对照组(P〈0.0001),动态聚类结果与原始分类拟合度87.7%,判别正确率94.1%,均有显著意义:效标效度0.6836,点二列相关稳定系数0.7198,分半相关0.9981。结  相似文献   
8.
儿童孤独症与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儿童孤独症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方法:对6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儿童孤独症患儿(患者组)与6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填写儿童情况调查表,并分别进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SIS)、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BRS)及并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孤独症患儿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伴感觉统合失调的占95.0%,而对照组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仅占3.3%;患者组与对照组的感觉统合评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程长短不同的患儿感觉统合失调严重度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智力水平与感觉统合失调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是否诊断为儿童孤独症与CBRS总分、本体感、母孕期有无高危因素、既往有重大疾病史、有无窒息史、母亲文化程度有关.结论:儿童孤独症患儿普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在对儿童孤独症患儿进行个别化训练的同时应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PID-5(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DSM-5)是基于精神障碍与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第三部分所提出的以病理性人格特质诊断人格障碍的自评量表。本研究以南京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对PID-5进行初步应用以及有效性检验,为人格障碍的评估引进新的视角以及方法。方法:按照方便取样的原则进行测量,并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对PID-5的220项题目进行项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其第131项、177项等项目之外,其余项目与对应特质总体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2)对其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的结果显示,其信度系数r值均在0.686以上(P0.000);(3)对其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均在0.70以上;(4)相容效度分析结果显示,PID-5中的特质及维度与SCID-II中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分别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5)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其符合DSM-5提出的多维度特质模型。结论:PID-5在大学生群体样本中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能够对基于DSM-4所筛查出的人格障碍个体有较好的预测性,支持DSM-5所提出的多维度特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