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ody-jet水动力吸脂系统应用于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应用Body-jet水动力吸脂系统行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18例。通过Body-jet水动力辅助吸脂系统,收集纯化过滤自体脂肪颗粒,多隧道多层次均匀注射于乳房各层组织中,单侧乳房一次脂肪注射剂量为100~250 mL。结果本组共1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乳房较术前明显丰满,形态自然,手感柔软,无严重不良并发症,效果较满意。结论 Body-jet水动力吸脂安全、有效,操作方便,是目前较理想的用于自体脂肪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辛伐他汀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对参加我院健康体检时经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病例68例,每晚服用辛伐他汀,连续4月,观察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变化以及血脂的动态改变。结果68例观察者共发现斑块112个,服药4月后发现低回声斑块面积消退幅度达32%,混合性斑块达25%,高回声斑块只有9%,平均消退幅度22%,除高回声斑块外,其他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TC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G、LDL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HDL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观察服用辛伐他汀4月后斑块的面积变化以及血脂的改变结果表明,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分布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 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的患者进行双侧乳房MRI薄层扫描(层厚1 mm,t2_ps3d_cor序列),在计算机上运用Amira电脑软件模块对扫描信息分别进行体积重建和表面重建,观察水凝胶的分布范围和部位,并计算其体积.结果 自2007年3月以来,于临床应用23例(46只乳房),其中5例(10只)水凝胶位于乳房后间隙,包膜完整,分布均匀,无移位;6例(12只)注射的水凝胶包膜不完整,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呈多处散在的团块分布;11例(22只)水凝胶浸及胸大肌内、胸大肌后方、乳腺组织内和皮下,1例(2只)外院双侧取除水凝胶术后复查发现仍有少量残留,散在分布于乳腺及变性肌肉组织中.初次就诊的22例(44只)注射水凝胶的总体积为220.309~372.371 ml,平均306.328ml.结论 MRI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注射物的体积和分布范围,可以有效地指导水凝胶的手术取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干预癫痫大鼠自噬活性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及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元以及癫痫状态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癫痫组(24只);癫痫组大鼠采用戊四氮制作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致痫对照组、3-甲基嘌呤(3-MA)组及雷帕霉素(RAPA)组,每组各6只。观察记录各组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变化,采用HE及Nissl染色观察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LC3、CD68及TNF-α的表达。结果致痫对照组显示癫痫可导致神经元损伤,LC3、CD68、TNF-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MA组与致痫对照组相比癫痫发作等级降低;神经元损伤数目减少;LC3、CD68、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RAPA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CD68和TNF-α的表达较致痫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但神经元损伤数目及LC3的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癫痫过程中存在自噬现象,其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促进TNF-α分泌,导致神经元损伤;而抑制自噬活性可调控小胶质细胞,减少TNF-α的分泌,保护神经元,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术期并发症对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并发症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并发症组、轻度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析不同等级并发症对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20例患者术后有41例出现并发症,根据改良Dindo-Clavien分级标准分为Ⅰ级并发症19例、Ⅱ级并发症6例、Ⅲ级并发症13例、Ⅳ级并发症3例。单因素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原发病灶与肝脏转移间隔时间、肿瘤数目、肝脏转移灶分化程度、肝外转移、有并发症、轻度并发症、重度并发症是影响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原发病灶与肝脏转移间隔时间、肝外转移、有并发症、重度并发症是影响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围术期并发症是影响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及腰穿确定的SAH患者,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组(治疗组,n=68)及脑脊液置换术组(对照组,n=66)。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并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是一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湘雅三医院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住院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把2次测量体温高于37.5 ℃或1次测量体温高于37.8 ℃者确定为发热;没有查到感染证据的发热患者判定为非感染性发热。对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的危险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危因素。结果:206例患者中有95例患者出现发热,其中非感染性发热3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意识障碍、脑干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72 h内出现发热、脑中线移位、入院时血糖、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易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72 h内出现发热、脑中线移位是非感染性发热的高危因素。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中线移位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中,早期发热多数是非感染性发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及雌激素延缓A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检测雌二醇(E2)处理的AD细胞模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TXNIP水平、细胞凋亡情况;TXNIP过表达慢病毒后,观察E2处理对AD细胞ROS水平和凋亡的影 响。在AD大鼠模型中,观察E2处理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TXNIP的表达变化;过表达TXNIP后,观察E2处理对AD 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AD细胞中ROS,TXNIP及细胞凋亡水平升高,而E2处理可降低AD细胞ROS, TXNIP及细胞凋亡水平;增强TXNIP表达后,E2处理可降低AD细胞ROS和凋亡水平。与细胞实验类似,E2处理可增 强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脑内TXNIP表达;而TXNIP过表达可削弱E2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增强效果。 结论:雌激素可通过抑制神经组织中TXNIP的表达,降低神经损伤程度,延缓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轴突型腓骨肌萎缩症2L型(axonal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2L,CMT2L)致病基因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B8(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HSPB8,HSPB8)的K141N突变导致细胞内聚集物形成的可能机理。方法建立pEGFPN1-HSPB8、pEGFPN1-^K141N HSPB8瞬时表达细胞模型,并进行EGFP-^K141N。HSPB8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B1(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HSPB1,HSPB1)、神经丝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EFL)的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观察EGFP-^K141N HSPB8在不同内源性表达细胞系的聚集物形成情况,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聚集物形成的可能机理。结果EGFP-^K141N HSPB8形成以核周分布为主的聚集物,EGFP-^K141N HSPB8与HSPB1、NEFL均存在免疫荧光共定位。EGFP-^K141N HSPB8在不同内源性表达细胞系的聚集物形成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突变型HSPB8(K141N)形成以核周分布为主的胞内聚集物,聚集物中^K141N HSPB8与HSPB1、NEFL均存在共定位。聚集物形成的可能机理包括^K141N HSPB8多肽链构象发生改变后不能维持稳态而出现自身异常聚集;与家族内其他成员特别是HSPB1结合成异常的异源多聚体,在胞内形成不可溶性大分子后产生聚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胸大肌后与腺体后隆乳术后患者损伤程度的对比研究很少[1].我们对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武汉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行胸大肌后和乳腺后隆乳术的2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后单侧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疼痛程度等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估2种不同层次隆乳术对患者的损伤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临床中客观地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