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痛一般泛指头颅上半部,即眉毛以上至枕下部为止范围内的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病因十分复杂。它可以是单独的疾病,也可以作为原发病的一个症状。1984年中国农村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偏头痛的发病率、患病率居神经系统疾病之首。故掌握头痛的有关知识实属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HCP52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7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脑血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均比对照组降低,有应激反应者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更明显。并非所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有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只有在应激状态下,CD4^ 和CD4^ /CD8^ 降低,CD8^ 升高。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严重程度与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纯言语不能是一种特殊而少见的综合征.本组2例纯言语不能均为左额叶下部皮质损害,而且是单一较小的病灶.纯言语不能其它语言功能好,与失语不同,国外已有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作者对纯言语不能综合征的症状及发生机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梗死后突触素的变化及针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大鼠脑梗死及电针干预后突触素 (SYP)的动态变化 ,探讨突触可塑性的物质基础、机制及针刺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MCAO)〔1〕,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测定梗死对照组 (A组 )、针刺干预组 (B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在 6h、2 4 h、3d、7d不同时间点 SYP的动态变化。结果 梗死灶中心区无明显 SYP阳性染色。A组 :梗死灶周围皮质阳性表达率于 6h、2 4 h表达减少 ,3d达最低值 ,7d开始增高但不及正常表达数值。病灶对侧对应区从 6 h始表达增加 ;B组 :针刺后阳性表达率增加。 A组和 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C组无变化。结论  MCAO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 SYP变化明显 ,对侧对应皮层表达亦增加 ,表明存在明显的突触可塑性变化 ,针刺可促进这种可塑性变化 ,可能是主要的脑功能恢复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周期性瘫痪中低血钾型是较常见类型,多以四肢发作性对称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出现呼吸困难同时伴有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周期性瘫痪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6.
一、全身疾病引起的头痛许多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中毒、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尿毒症、贫血等。由于这些疾病引起发热,脑缺氧,细菌、化学或体内代谢产物的毒素作用,使颅内动脉的舒缩功能紊乱,使机体的疼痛阈降低,可导致各种类型的头痛。不同的病因有相应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7.
背景:关于MTHFR和CBS基因是否为脑血管病易感基因存在争议。目的:研究人体MTHFR和CB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遗传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选取5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27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96例健康人(对照组)。干预: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人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位点、CBS基因T27796C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MTHFR,CBS基因PCR与限制性酶切结果。3组MTHFR,CBS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MTHFR基因的C677T位点与脑梗死及脑出血均有显著相关,脑梗死组(47.2%)、脑出血组(44.4%)与对照组(60.9%)之间T/C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r=5.28,4.69,P&;lt;0.05)。TT等位基因型较CC型患脑梗死、脑出血的风险高(OR=2.53;OR=3.0)。CBS基因T27796C多态性位点与脑梗死及脑出血无明显相关(P&;gt;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突变位点与脑梗死及脑出血有相关性,MTHFR基因可能是脑卒中的一个易感基因。CB5基因T27796C多态性位点与脑梗死、脑出血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胰岛素水平升高和冠状动脉疾患相关,代谢研究也表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及脂质紊乱密切相关.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之间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40例2004-01/10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同时选取了30例健康的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方法检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者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 h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浓度,并将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浓度的乘积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采用改良甘氏法检测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同时分析胰岛素受体数目与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①空腹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 h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的比较.②胰岛素抵抗指标比较.③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分析.结果4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空腹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 h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的比较脑梗死组空腹血清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 h血糖和胰岛素均大于正常对照组[(13.30±5.15),(9.85±4.36)mU/L,(8.27±1.65),(6.32±1.37)mmol/L,(75.21±21.12),(28.26±6.31)mU/L,P<0.01,P<0.001].②胰岛素抵抗指标比较脑梗死组大于正常对照组(68.69±22.91,48.36±10.16,P<0.001).③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分析脑梗死组每个红细胞膜胰岛素高、低两型亲和力受体数目及最大特异性结合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20.30±4.50,23.80±4.10;2 223.80±509.30,2 610.10±435.10;(10.62±3.55)%,(13.21±2.94)%,P均<0.01];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表明脑梗死患者胰岛素高、低两型亲和力受体数目与胰岛素抵抗指标呈负相关(r=-0.458,-0.439,P均<0.01).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在胰岛素抵抗引发的脑梗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以往研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遗传素质倾向及免疫失衡已引起诸多围内外学者的关注,一些从免疫遗传学角度对该病进行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人类的免疫遗传基因多态性有关,尤其是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基因-Ⅱ类基因DR关系密切;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基因-Ⅱ类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免疫遗传的相关性。设计:单一样本单因素分析。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科。对象:实验组为1998—01/2000—12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1例,对照组为同期本院体检健康人30人,两组祖籍三代出生地均为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无血缘关系,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方法:实验于2003—06/12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研究中心完成。两组分别留取5ml。外周血,采用以往方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国际互联网在人类基因库中对6号染色体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基因取得的单核苷酸进行检索。选择性地合成所需每-DR和DQ等位基因或亚基因引物及反义引物一对,使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顺序特异性引物仪(4800)及有关试剂进行顺序特异性引物一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特异性地扩增所需检测DNA片断,引物由上海基因研究所协助合成。实验数据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计算法,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确切概率P。主要观察指标: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基因-DRBI及DQBI*等各位基因。结果:病例组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基因-DRBI*+0301相对危险度RR=5.6842,明显高于其他位点,差异显著(P〈0,05);其他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基因-DRBI*和DQBI*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结论: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DRBI*0301基因位点可能为北方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致病易感基因或与其他基因相连锁共同致病。  相似文献   
10.
人白细胞DR抗原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BI)免疫遗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析方法,对31例ABI患者及30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人的HLA—IDR部分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ABI组HLA—DRB1^*0301等位基因相对危险度(RR)-5.6842,明显高于其他位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HLA—DRB1^*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结论HLA—DRB1^*0301等位基因可能为北方汉族ABI患者的致病易感基因或与其他基因相连锁而共同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